文/龔文宇 譯林出版社新媒體營銷運營中心
本文約5500字,預計10分鐘閱讀完畢
商務君按:都說出版機構做文創有天然的內容優勢,但如何將內容、設計創意落地為實實在在的文創產品,還能保證合適的投入產出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創生產要培養專業的設計師、要有持續的原創能力、要找到能理解設計師語言的生產廠家、要建設穩定的營銷渠道……短短一年的文創生產經歷,讓譯林出版社(簡稱“譯林社”)“譯森”文創團隊踩了無數“坑”,但他們也在應對各種挑戰的過程中,形成了出版社運營文創品牌的獨有思路。
2017年,一條新聞引發行業熱議:2017年故宮文創營收超過1500家A股上市公司營收水平。15億元,竟比故宮門票收入還要多7億元!
去年,上海博物館“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吸引了大量游客,一樓的文創店儼然成了一個小型“埃及市集”,幾百款主題文創產品遭到“瘋狂掃貨”。
在這個萬物皆可“萌化”、創意滿天飛的時代,文創就像是一股清流,刷新了我們對“傳統”二字的認知,它以一種近乎魔法的方式,讓各種文化搖身一變,成了年輕人手心里的寶。
我們和你一樣,實名羨慕!
2024年4月,譯林社終于也邁出了這一步,從此走上文創探索之路。
品牌:譯森·橡果小賣部
LOGO:橡果,象征知識的果實和閱讀的收獲
IP:松鼠果果Gogo、貓頭鷹碑碑Dr.Bambam
SLOGAN:有品,有趣,在譯森
文創火得一塌糊涂,譯林是不是在盲目跟風?
回答一定是:不!
我們是跟隨者,但不是盲目跟風。
2022年3月,我所屬的新媒體營銷運營中心成立之初,社領導就呼吁緊跟文創風口,我們卻遲遲未動手。不是怕累,不是偷懶,不是畏難,只是部門在各種條件不完備的情況下,只能捎帶做一些文創產品,但這樣不足以支持一個文創品牌的可持續發展。如果是小投入,很難有產出;而大投入,也不一定有產出。這樣的風險,對于出版社來說,幾乎是條高壓線。
另外,品牌的長期生存離不開多種因素的協同。其中,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就是持續的原創能力,設計方案不能局限于某一特定領域或文化符號的簡單挪用,需要在橫向和縱向上進行差異化創新,在潮流和經典、裝飾和實用、垂直和跨界等方方面面找到平衡點。這里的關鍵詞除了“原創”“創新”,還有“持續”,一次容易,千萬次就難了,更別說要不斷超越競爭對手。
運作模式和發展路徑的選擇:
·創意設計轉化:組建設計團隊自主研發or與設計公司合作?
·生產供應鏈:創建自有供應鏈or貼牌、輕資產模式成熟文創公司代工?
·銷售渠道布局:自營店鋪銷售or代寄?
·傳播:營銷宣傳能力和渠道、品牌影響力
這里不得不先提一下譯林社文創品牌“譯森”的創立背景。不同于人民文學出版社單獨設立文創部門,也不同于上海譯文出版社(簡稱“譯文社”)的文創板塊隸屬于發行部門,“譯森”文創脫胎于譯林社新媒體營銷運營中心,這是一個集產品設計策劃、新媒體矩陣運營、自營電商矩陣運營、社群運營于一體的部門,可以說中心業務涵蓋整條產供銷鏈條,這是譯林社文創發展的優勢,在營銷宣傳和銷售方面有“托底”,減少了初始階段的難點、痛點。
在中心成立的第三年(2024年),我們又遇見了“合適的人”,持續性的原創設計成為可能。
▲趙怡然,畢業于深圳大學,插畫師、手作人,策展人,繪本創作者,曾與無印良品、宜家等品牌多次合作,原創繪本《香香屁》將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王欣然,畢業于東南大學,紅點設計博物館簽約合作設計師;曾從事改裝車行業,服務過中國航天、中國火箭軍等科研機構;曾與新疆·吉木薩爾、廈門文旅局合作。榮獲金蘆葦獎、金點獎、羅卡設計大賽設計獎、建筑大師獎、中原杯獎、紫金獎等獎項,作品曾展覽于美國High Point家具展、德國奧芬巴赫左藍畫廊。
有人、有渠道,擺在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供應鏈了,這是個“超級苦力活”,但從理論上來說,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報。不管是自建供應鏈還是外包,先干起來!于是,“譯森”文創應運而生。感謝譯林社為文創設計師提供平臺,給我們開拓試錯的機會。
“譯森”文創雖然只是一條產品線,但我們依然是按照企業運營、品牌運營的思路去考慮的。通過商業畫布(含客戶細分、價值定位、客戶關系、渠道通路、核心資源、關鍵業務、重要伙伴、成本結構、收入來源九大模塊)來搭建作戰地圖,從各種可能性和替代方案中找到當下最佳的那一種,去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和獲取價值。
最開始,我們就為“譯森”確立了五大定位:一是立足于原創開發,實現文創品牌IP化運營,提升譯林社的粉絲黏性,促使出版社品牌走向年輕化,提升品牌美譽度。二是通過打造反映讀書行為、圖書的思想內涵和情緒價值的文創產品,拓寬產品線,促進出版社走向多元化發展。同時,服務于圖書營銷工作,兩者相互引流、互相成就。三是服務于社內的自營電商業務。通過差異化贈品和商品組合等手段,一方面保證營銷活動形式的多元化,另一方面降低價格敏感度,減少亂價對自營電商業務的影響。四是借力內外新媒體矩陣和電商矩陣,通過整合營銷,研究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和消費動機,全方位提升銷售和利潤。五是定位于文創開發,滿足客戶的禮品需求。
初創階段,我們主要以最小可行產品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策略,以點帶面,從強IP和強品牌的圖書衍生文創切入,抓住較為精準的消費群體,快速冷啟動,迅速完成原始積累,帶動“譯森”文創第一階段的發展。2024年的半年間,我們共產出大小品種74種,譯林社自營店鋪實現年銷售收入50萬元,含匹配文創的相關特裝、禮品圖書,年銷售收入約120萬元。其中不乏一些爆品,“方尖碑”系列歷史冰箱貼銷售近萬個;電影《哈利·波特》中斯內普教授扮演者艾倫·里克曼系列文創銷售收入超20萬元,該系列中的亞克力票根銷售約8000個,書衣銷售約3000個。
“方尖碑”系列歷史冰箱貼
艾倫·里克曼系列杜邦紙紀念書衣
艾倫·里克曼系列亞克力票根
在不同發展階段,我們都會根據實際情況對不同的模塊投入不同的權重。在執行過程中,也會經常回顧、思考,甚至推翻最初的策略。
設計思維≠產品思維,從設計師轉型產品經理
自建供應鏈還是找尋文創公司生產外包?我們一開始并沒有做出最終的決策。兩者相比較,自建供應鏈肯定比外包更為穩定和可控。但我明白,這是一條負重前行的路,需要兩個新人完成從設計師向產品經理的角色轉變,難點在于要全力把控從策劃、設計、生產、質檢,到入庫、營銷宣傳、發貨和售后的整條產供銷鏈條。
剛開始,“譯森”團隊通過參加各類展會,包括IP展、文創展、文具展、禮品展、書展等,學習、積累、拓寬眼界,在全國范圍內搜尋合適的生廠商。看著兩位設計師在展會上準備大展拳腳的興奮狀態,我還是忍不住“嘮叨”了幾句:“未來可能會很難,但肯定可以學到很多。你們可進可退,如果全流程承接有難度,可以退而求生產外包,只當設計師。”那時候的她們應該還不能深刻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我深刻地記得,趙怡然吐槽:“為什么已經給生產端詳細的設計圖了,但他們做出來的樣子還是會走樣!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東西!”在接觸供應鏈后,她終于能理解原因了。“每一款產品的開發都像在跑馬拉松,永遠會有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設計甚至是整個過程中最簡單的事情。”你以為在做文創設計?其實你是財務、商務、采購、質檢、攝影、新媒體運營、電商運營……
掉鏈子的事層出不窮:產品有刺鼻味道、包裝卡頭訂歪掉落、鑰匙扣掉漆嚴重、電鍍顏色不一致、撕膜后本體還有劃痕……每天一睜眼,想的不是“今天設計什么”,而是“打樣今天能出來嗎?效果怎么樣?有色差嗎?”“廠家今天能交貨嗎?”“這批貨質量有沒有問題?”“標簽千萬不要貼錯呀!”……
我們不斷與廠家博弈,有的廠家從一開始的 “已讀秒回” 變成了“已讀不回”。遇到合作得好的廠家能“雙向共贏”,遇到問題多的廠家則令人“心力交瘁”,這些都是常態。
“糾結又追求完美的人真的適合做產品嗎?”“做情緒穩定的大人好難”“1、2、3打樣反復拉扯我” ,在兩位設計師迷茫、困惑的時候,我帶她們認識了譯文社文創品牌“七海制造局”的負責人簡恒。“簡老板”向她們講述了曾經的經歷和付出:乘坐幾個小時的車去工廠質檢,忍受40℃高溫給產品拍成千上萬張照片……“簡老板”發自肺腑的話,也許能讓她們明白如何從“被感知”過渡到“被選擇”。
此前僅專注于設計的她們從未想過生產端的問題和難處。“過去,我以為設計師的職責止于圖紙,直到轉型后才意識到原來工作經歷中存在設計和落地脫節的問題。一個產品經理需要打通從概念到落地的全鏈路。”在完成40多件產品后,兩位設計師梳理出來的工作流程已有30多道(還在不停更新中)。
作為一名設計師,每天的工作事項大概有3~5件。大多數時候只做簡單的執行工作,雖然有時候花費的時間會超過預期,但總體來說沒有太多變化。而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則會有一個不斷增長的待辦事項列表,優先級也在不斷變化,最大的挑戰就在于如何判斷哪個事項優先級最高。就像一個“救火隊員”,在大量的工作內容中隨時切換。“當設計圖上的浪漫主義撞上制造業的絕對理性,考驗才真正開始。”王欣然感慨。設計師往往有一個“感性”的腦袋,但做文創產品需要對市場有足夠的、理性的洞悉,對項目流程和進度有嚴苛的把控,這些要求分明就是在挑戰她們的大腦。不斷接觸新的工作內容會讓工作本身變得很有趣,但這其實很有挑戰性,也很累。
從文創設計新手到能夠獨當一面,她們在小紅書上記錄著出版社“文創打工人”的日記,記錄從事這份工作的心路歷程。親眼見證每一個產品從無到有的過程,在集市中將產品交到喜歡它們的客人手中收獲的感動。每一次嘗試都是對文化的致敬,對未來的暢想,也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譯森”團隊運營的部分小紅書賬號
“保姆式”孵化設計創意,重“文”也要重“質”
出版機構的文創產品大多承載著書籍的內容,更像是書的另一種表達,可以讓閱讀變得更加立體。產品設計一般都會深度挖掘文化中的寶藏,甚至連文化細胞里的DNA都不放過。同時還要注重產品的情感屬性與社交屬性,在強調美學價值的同時,使其兼具實用性與社交展示功能。
困難主要聚焦在供應鏈端,通常突破這一難點的做法是直接用別人現有的產品配圖,這是最便捷的方式。如果完全原創,對設計師來說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首先是對原材料的把控,質量和特性直接決定產品最終的品質和效果。我們就嘗試過制作包袋的各種面料:杜邦紙、牛仔、牛津布、滌棉/全滌/全棉帆布,它們本身的耐磨性、抗撕裂強度、縮水率、耐用年限以及在不同環境下的適應性等都不一樣,同時還要兼顧克重、紗支、門幅、空差等因素。所有面料都難以避免地存在一些瑕疵,如色差、緯斜、布邊波浪等,對這些可能出現的、不同程度的瑕疵要有一定的心理預期。驗收時,需要全面觀察織物的光澤明暗、紋路粗細、軟硬和彈性程度等,最后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圍內。質量是文創的底線,否則只能提供一時的新鮮感,不能真正征服消費者,促使其進行二次消費。
其次是制作工藝的選擇,如印刷、雕刻、絲網等,每一種工藝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要求,能夠賦予產品不同的質感和風格,“每生產一款新品,都仿佛在做一次科研。”
最后是質檢、倉儲、銷售和配送,涉及產品的包裝、入庫、存儲和配送等具體操作,旨在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以及及時、準確地送達消費者手中。對環節的層層把控,只是為了產品能夠以最好的面貌問世。因為無論哪一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顧客拿到產品時的感受。
以王欣然設計的《查令十字街84號》油蠟包、《莎士比亞書店》牛仔包為例,前期打樣就歷時3個月,油蠟包迭代了6輪——過了濕蠟的布料,成分會隨著時間慢慢揮發,這讓每個樣品的手感和顏色都會有一些差異,絲網印刷的圖案必須精確到0.5mm才能與縫線對齊。你以為這就結束了?考驗還在后面……
《查令十字街84號》油蠟包
《莎士比亞書店》牛仔包
在小紅書“種草”后,兩款包開始“爆火”,短短幾天就預售出200多件。但是,合同簽訂后,合作工廠因不為人知的原因違約,無法按規定日期交貨。
一年的文創生產經歷,讓設計師們踩了無數的“坑”,也重構了她們的認知和做法:
·供應鏈韌性建設:關鍵物料至少鎖定3家分布在不同區域的供應商。
·缺陷預埋機制:新品必須預設10%的彈性容錯空間。
·小批量試產,測試產品的市場反應,避免造成庫存積壓。
·動態交付方案:突遇原材料短缺的情況下,可以拆單分批交付。
·用戶預期管理:將生產“風波”轉化為品牌敘事,比如通過小紅書“筆記”把“事故”變成“故事”講給顧客聽,用真誠打動顧客。
·透明化溝通:將客服話術擴展為分級響應系統,針對不同延遲階段設計安撫方案,讓客服跟顧客耐心解釋道歉,并附贈贈品撫慰情緒。
·用制造業的語言翻譯設計創意。王欣然說:“我現在隨身帶著‘雙軌筆記本’,左側記錄設計靈感,右側同步標注對應的工藝參數和供應鏈成本。當你能把‘落日余暉般的漸變效果’拆解成布料浸染時長、染料配比和晾曬溫濕度時,才算真正完成了設計到產品的蛻變。”
出版社打造文創品牌(敲黑板!不是“出版社做文創”),大概率都會是“地獄級”難度吧!
契訶夫牛仔情侶包
維吉爾專屬周邊咖啡杯
《巴比倫城》杜邦紙袋
我經常看到小伙伴們眼中含著的淚水,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里,委屈是常態,流淚是必然。愿我們可以在每一次探索、每一次委屈中,找到成長的力量,重新振作,繼續前行。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那道彩虹,來自被風雨洗禮之后的天空。
愿我們可以讓出版社文創帶著文化“出道”,“把文化做精、把感情做深、把場景做足”。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2024年全國出版從業人員收入調查開啟!
去年你掙了多少錢?
歡迎掃碼參與不記名問卷調查!
分享、在看與點贊,商務君至少要擁有一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