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凌晨5點,月亮還未西沉,微風吹動執行干警衣角發出簌簌聲,打破了夜的寂靜。
“同志們,全市法院今天開展‘拉網式’集中執行,是貫徹落實省高院執行實施案件規范化管理的重要舉措……現在我宣布,行動正式開始!”執行開始前,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人民法院院長楊雅莉向該院執行干警進行動員,呼出的哈氣在警燈映照下氤氳升騰。
此刻,15公里外,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張麗珍正站在執行指揮中心大屏前,指揮調度全市二十余家法院開展“拉網式”集中執行。
這一專項行動源于一份紅頭文件——《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加強執行實施案件規范化管理的辦法(試行)》。文件規定,自2023年12月1日起,河北全省28家中基層法院開始試點實行執行規范化管理工作,一場執行規范化“大練兵”就此展開……
讓每寸土地都有“執行管家”
2024年11月,一起騙取出口退稅案件的執行“接力棒”被交到保定中院執行組長張全翰手中。
“案件歷經三任主辦法官,執行時長已達一年半。”仔細翻閱案卷后,張全翰發現,這起案件標的額高達1.23億余元,被執行人12人,涉案財產分布在保定轄區8個縣區30個自然村。2.2萬平方公里的保定轄區成了“跑場”,執行團隊在數十個地理坐標之間來回奔波,在途時間超過正常辦案時間,財產調查處置時間線不斷延長。
“執行條線一直存在受理案件數量多、法官辦案壓力大的情況,執行區域劃分不固定導致執行資源浪費,影響案件辦理質效。”談起執行難、結案慢的原因,張麗珍深有體會。河北法院執行案件持續高位運行,且環節多、“精耕細作”難度大,使得一些案件辦理存在不規范問題。
2023年,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調研發現,由于部分法院管理不到位導致的消極執行問題較為突出。這一年,河北法院涉執進京赴省信訪案件中,反映消極執行的大約占七成,所涉大部分問題為拖延執行和未按規定期限執行。除此之外,選擇執行、亂執行等執行不規范問題也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司法獲得感。
先進的做法往往發端于問題。
“2023年10月,在借鑒部分基層法院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經過調研論證、征求意見,《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加強執行實施案件規范化管理的辦法(試行)》應運而生。”河北高院執行局局長劉洪波向記者介紹道,執行規范化工作不僅規范了節點管控、立案送達、集約化事務辦理等具體辦案流程,還創新實行包片執行、“拉網式”集中執行、評查歸檔等工作模式。
“中基層法院可根據自身轄區特點,在隨機分案基礎上建立以執行團隊包片為主的集約化分案模式。”2024年10月,一場全省法院推進執行規范化工作暨當前重點執行工作部署會,將執行規范化改革的東風從28家試點法院吹到了全省法院,這份紅頭文件對包片執行的相關規定成為了張全翰破解“低效執行”難題的重要密碼。“針對涉案人數多、涉案地廣、執行周期長的類案,包片執行加節點管控機制可以說是直擊‘病灶’。”張全翰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這個案件有解了。
按照文件規定,保定中院將執行法官分成三組,分管三個片區。“這起案件涉及30個自然村,恰好分布在三個片區內,執行法官各司其職,分片核查被執行人名下財產線索,核查完畢后將信息報送給我梳理匯總。但在執行過程中,查人找物難的問題隨之而來,阻礙了執行腳步。這種情況下,‘執行法寶’的作用就彰顯出來了……”張全翰邊回憶辦案過程,邊向記者展示他口中所說的“執行法寶”。
走進保定中院大數據執行指揮中心,33塊藍色大屏占滿三面墻,干警的身影仿若沉浮在藍色深海,屏幕上的執行數據實時動態更新。
第一塊大屏,紅黃藍三色清晰展現出保定市包片執行分區情況;第二塊大屏,“資金貨幣類財產,符合扣提半月畢。已扣房土車股權,三日通知限履行……”,執行規范化口訣滾動播放;第三塊大屏,執行電子化臺賬鋪展成一張“數字作戰地圖”,逐鄉逐村設立分列表,流程節點記錄、財產處置進展、結案方式等板塊分列其中。張麗珍介紹,分區圖、口訣表和電子臺賬為做好案頭工作提供了抓手。
案頭工作解決了,查人找物難等現實問題如何化解?
破解查人找物之困,關鍵在于打破“執行孤島”。協同機制為包片執行查人找物提供了便捷,包片執行也倒逼協同機制趨優向好。
“包片執行為執行干警與分管區域提供了聯結,法院與當地黨委政府和基層自治組織的關系更加密切,執行工作得到了更多外部資源支持,信息能夠快速共享,人熟、地熟、事熟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執行環節無縫對接,極大地促進了執行質效的提升。”劉洪波說,包片執行推動了基層執行“朋友圈”的建立,執行大格局愈發完善。
自此,問題迎刃而解。“包片法官以臺賬為基礎,分別與當地村委會、居委會、公安等部門對接,經過短短三個月的摸排,2025年年初,全部財產線索梳理完畢,目前已全部進入處置程序。”作為一名“執行管家”,張全翰現在感到一身輕松,“包片執行就是為了讓好鋼用在刀刃上,執行質效呈幾何級數式增長。”
織密解蔽“死角盲區”的執行天網
過去7個月,“居住地北宋營村”“趙剛”“欠款18萬元”這些關鍵詞在保定市滿城區法院執行法官李哲腦海中反復閃現。
2024年8月,白軍申請執行趙剛民間借貸糾紛一案進入強制執行階段。滿城區法院通過網絡執行查控,對趙剛的存款、車輛、不動產、有價證券等財產進行查詢,卻沒有查到可供執行的財產。因趙剛涉及案件較多,便故意隱藏行蹤,杳無音信,案件即將被納入終本庫。
加快推進“終本清倉”是最高人民法院黨組的指示要求,但在實踐中發現,部分案件線上核查無可供執行財產后便被納入終本庫,此類案件需找到突破口“起死回生”。
而3月27日凌晨,滿城區法院開展的“拉網式”集中執行成為該案順利執結的重要轉機。
“‘拉網式’集中執行要求院局長主導開展逐鄉逐村逐戶集中執行行動,對長期未結、落實調度要求不力、群眾反映強烈的案件進行線下‘地毯式’清掃搜查。”車窗外濃墨般的夜色被車燈撕開 一道道裂口,李哲一想到“拉網式”集中執行可以破解棘手難題,眼中充滿了希望。
一路走走停停,一上午時間,大樓村、市頭村的所有存案被“清掃”完畢。
在楊雅莉的指導下,滿城區法院執行干警一路上與各屬地政府機關、執法部門聯系。直至“清掃”到大樓村時,將自己隱匿在院中的趙剛露出馬腳。被拘傳到法院后,在法官釋法說理和強硬執行措施震懾下,趙剛終于將執行款部分履行。
“順利找到‘老賴’有時需要碰運氣,‘拉網式’集中執行覆蓋面廣、力度大,提升了成功找到被執行人的概率。”苦等了7個月的李哲終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本次‘拉網式’集中執行,滿城區法院共執結案件7件,執行到位金額10.95萬元,拘傳被執行人5人,查封房產1處……”中午12點,滿城區法院執行干警在保定中院建立的工作群內匯報了“戰果”,這份“成績單”讓執行干警的精氣神更足了。
春日暖陽灑在會議室每個角落,談起“拉網式”集中執行的好處,大家都有自己的認識與思考。
“開展‘拉網式’集中執行的消息傳開后,不少被執行人的心理防線被擊潰。他們知道在法院如此嚴密的全域執行行動下,自己幾乎無處遁形,與其被動等待被強制執行,不如主動到法院自動履行。”李哲說,“拉網式”集中執行實現了“執行一片、震懾一方”的效果。
“執行工作規范化可以倒逼審判工作改革走深走實。”楊雅莉認為,除被執行人主動履行外,“拉網式”集中執行還有利于調解工作的開展,被執行人在法院執行攻堅的威懾下,更傾向于選擇以調解方式化解矛盾,避免案件進入強制執行環節,助力審判工作順利開展。
“‘拉網式’集中執行與常規執行、交叉執行等執行方式并非替代關系,而是可以協同開展。”保定中院院長張莉將各類案件比喻成一座金字塔,“‘拉網式’集中執行首要解決的案件類型是金字塔底部的簡單案件,金字塔頂端的疑難復雜案件經院局長調度還解決不了的,可以納入交叉執行等執行方式。多種執行方式結合,簡案快辦,繁案精辦,有效實現案件分門別類精準執行。”
定期“體檢”為執行把脈開方
“終結本次執行程序裁定書未列明已采取的財產查控措施,如何解釋?”
“案款到賬后為何延遲45天發放?是否違反‘一案一賬號’管理要求?”
“與不動產登記中心的‘點對點’查控系統為何推進緩慢?存在哪些堵點?”
3月31日,在晉州市人民法院執行指揮中心,每個人都屏氣凝神。晉州法院院長聶榆峰的手指在電子屏幕上劃過,一個個紅色標注刺痛每一名執行干警的神經,一個個犀利問題直擊要害、發人深省。而這些問題的暴露,正源于河北法院刀刃向內的制度革新——執行案件評查歸檔機制。
執行卷宗作為執行工作的“最終答卷”,是執行工作的真實反映和重要記錄。執行工作是否依法規范公正進行,能在卷宗中充分反映出來,執行卷宗的審查監管成為做深做實執行規范化工作的重要著力點。但在過去,“結案即歸檔”的粗放管理模式讓執行卷宗淪為“沉睡的檔案”。
2023年10月,河北高院以“每案必查、每卷必驗”為原則,在全省28家試點法院推行評查歸檔機制,并為機制順利運行設置“三條防線”:交叉評查、領導抽查、定期通報,讓執行工作全鏈條可查、可管、可控。
每月1日是晉州法院每月一度的執行案件評查歸檔日,執行指揮中心臺面上的卷宗常常堆得有半人高,堆積如山的卷宗被拆解為可量化的“體檢項目單”——程序合法性核查需精確到文書送達時間戳,財產查控記錄必須與執行系統軌跡交叉驗證,甚至卷宗頁碼錯亂都將觸發預警。
“評查歸檔機制通過管案手段實現管人目標,院領導作為監督責任人,在內部會議上查擺問題,提出改進措施,真正做到‘紅臉出汗’、警鐘長鳴。”聶榆峰向記者介紹機制設立背后的深意。
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邢臺經濟開發區人民法院卷宗一次評查合格率由37.5%提升至73.8%;衡水市桃城區人民法院卷宗一次評查合格率由66.1%提升至94.31%……河北各級法院以卷宗評查歸檔為依托,找到了可視化的監管抓手。
河北三級法院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和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卷宗評查歸檔工作,倒逼執行規范、倒逼責任落實,通過程序規范推動實體規范。
“現在,打開卷宗就像打開‘執法記錄儀’,每個環節都有跡可循。”聶榆峰桌子上的一摞摞評查表,早已被勾畫出密密麻麻的字跡。
“執行規范化的問題尤為重要,既有基礎性,更具有整體性,是執行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4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發布會上提出,將用三年左右時間持續推進執行工作規范提升,這為全國法院執行規范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河北法院則是這場改革中的先行者。
據統計,自河北法院推進執行規范化工作以來,2024年1月至12月執行完畢率達42%,同比增長6.94%;執行到位率達54.32%,同比增長8.94%。在執行規范化的加持下,多項指標趨優向好。
執行規范化不是把執行鎖進保險箱,而是給正義裝上指南針。在破與立的淬煉中,河北法院正勾勒出執行規范化建設的“燕趙樣本”。
來源:人民法院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