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第2期
在《機械》1951年第2期中,封面展示的是東北機器十八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前身)制造的簡易型車床:8呎電動全齒輪車床。該期刊載14篇文章,有4篇是譯文。
關注范圍很廣,有自行車、鑄鐵、鏜模、軸承、感應電動機、鋼材、金屬高速切削等,由此也可見當時的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機械工業管理局管理的企業數量之多。
點擊圖片看全文
在缺乏鏜床等設備的情況下,借鑒美國Monarch車床廠的鏜模技術,成功加工齒輪車床的關鍵部件。鏜模由墻板、底板和鏜桿組成,要求孔位精準、平行且符合工件尺寸。最初采用齒輪箱傳動實現多刃切削,但因同心度差、動力不足而失敗,后改用推力板驅動,結合車床進行加工。
該方法優勢明顯:利用普通機床完成精密加工,提高效率;刀具固定,減少誤差;操作簡單,適合技術工人使用。盡管受限于刀具材料,未能完全發揮多刃切削的潛力,但鏜模技術仍為設備不足時的有效解決方案,兼具經濟性和實用性,值得推廣。
1951年第3期
在《機械》1951年第3期中,封面展示的是東北機器二十廠(東北機器制造總廠前身)制造的200噸水壓機。契合當時讀者的需要,當期新開設了“理論解析”“讀者往來”欄目,共刊載了13篇文章,有4篇是譯文。
本期文章關注的是鑄件、公差配合、齒輪、刃具、高速切削等。特別是公差配合和鑄件質量的話題,除了有陸續相關文章發表外,還有計劃地介紹一些蘇聯先進經驗給大家,這類蘇聯先進經驗除了翻譯外,有的是編輯部直接向蘇聯專家約稿而得。
點擊圖片看全文
文章針對傳統路易士公式計算誤差較大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更精確的齒輪強度計算方法。齒輪承載能力需從齒根彎曲強度和齒面抗磨損強度兩方面計算,引入抗彎許用應力、配合系數、載荷分布系數、壓力角系數和速度系數等關鍵參數,建立彎曲強度公式和抗磨損強度公式。
設計建議包括:重型傳動齒輪寬度取模數的10~12倍、斜齒輪寬度取小齒輪直徑的0.3~0.5倍、永久性傳動需同時校核彎曲和磨損強度。
文末提供材料參數表及三個計算實例,驗證了該方法的實用性。相比傳統方法,新公式更貼合實際工況,能更準確地評估齒輪安全性能,適用于各類機械傳動設計。
機床雜志社
官網|
主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北京機床研究所有限公司
電話|010-64739683
郵箱|edit@jcs.gt.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