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時節,走進商水縣平店鄉雒莊村玫瑰花卉種植基地,600畝玫瑰競相開放,陣陣花香彌漫開來。置身于鮮紅、粉紅、金黃、雪白等五顏六色的花叢中,絢麗的美景讓人陶醉。
“我們村從2013年開始引進玫瑰花種植,十幾年的時間里,由于不斷創新管理、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產品暢銷全國各地,還帶動附近300多戶村民增收。”商水縣平店鄉雒莊村黨支部書記劉國珍道出了玫瑰花十年不衰的“密碼”。
“發展玫瑰花卉產業的初衷,就是想讓鄉親們一起富起來,讓我們的鄉村變得更美好。”種植大戶劉前山說,他最初種了3畝玫瑰,9年前又從別人手里接管10畝花棚,今后還要持之以恒做大做強玫瑰深加工產業鏈,提高玫瑰花的附加值,帶領村民共同鋪出一條致富的“芬芳之路”。
5月6日上午,記者走進平店鄉雒莊玫瑰園,只見一棚棚玫瑰花枝繁葉茂、長勢喜人,20多名花農正忙著采摘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冷庫旁邊10多個工人正在分揀包裝,一派繁忙景象。
創業伊始,并不是很順利。“對于我們種植戶來說,既沒經驗又沒技術,一切都得從零開始。我們抱團成立合作社,共同去外地考察學習,基地派出專人跑銷路,縣鄉助力舉辦兩屆‘玫瑰有約’活動,很快打開了市場。”種植大戶韓林感慨頗深。
按照“共同、共富、共發展”的理念,種植戶在購苗、種植、管理、銷售、項目爭取等方面攜手發展、資源共享。如今,雒莊村3個玫瑰花卉合作社,年產玫瑰鮮切花700多萬枝,畝均效益1.2萬余元。
一朵玫瑰,怎樣持續發展變身“美麗經濟”之花?“我們種植的玫瑰花品種繁多,一到4月中旬就會開得非常好看,很多游客都到我們這里來賞花、現場采摘,體驗鄉村游玩、田園休閑的快樂生活。”種植大戶李東洋說。
“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們逐漸掌握了把氣候劣勢變為生產優勢的‘妙招’。比如,我們推廣使用雙層薄膜增溫把花期增加7至10天,采取滴灌節能降耗灌溉,實現節水30%以上、省肥近一半。”種植大戶趙富強信心滿滿地說道。
據了解,截至目前,平店鄉雒莊玫瑰園先后引進了法蘭西、高原紅、自由、卡布、愛莎、戴安娜、黃香檳、粉雪山、冷美人等20多個玫瑰品種,花色達10多種。除種植玫瑰外,該園還試驗引進了向日葵、百合等產值高、效益好的花卉品種。
玫瑰花開滿鄉村,帶動鄉親共同致富。“我們的玫瑰花從扦插到移栽、修剪、除草、施肥、摘花等都需要人員打理,尤其是到了盛花期,最多時大概需要20多人,都是本村或者周邊村莊的群眾。”種植大戶李向前說。
手持花剪、瞅準花苞、對準枝條,“咔嚓”一下,一枝玫瑰應聲落入手中。雒莊村村民王秀榮、單美榮等徜徉在花田間,采摘起鮮花來嫻熟而利落。“花卉基地就在俺家門口,在這務工不耽誤照顧老人孩子。”“我干了6年采摘工,每月能掙2000多元!”幾個花農爭先恐后地介紹道。
據了解,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不僅讓雒莊村及附近300余名農民端上了“花飯碗”,依托玫瑰種植,還帶動了生產、管理、運輸、銷售產業鏈,約2000人靠“花”增收致富,從而實現了“村強、民富、景美、商活”的目標,打造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樣板。
“我們主要通過‘線上電商+線下花店+訂購配送’的模式銷售,基地建有花卉保鮮庫、低溫冷藏庫等倉儲設施。用戶頭天下單或電話預訂,第二天上午采摘鮮花,當天下午便安排發貨。市內的24小時送達,省外客戶48小時內即可送達。”種植大戶劉陸軍介紹。
時下,越來越多人選擇用鮮花點綴生活。以花為媒,因地制宜開發花卉旅游、科普、研學等形式多樣的體驗項目前景廣闊。“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花卉種植面積,提高花卉生產智能化水平,推動花卉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做強做大‘美麗經濟’。”商水縣平店鄉黨委書記位望喜表示。
周口廣電融媒體記者 許偉光 通訊員 趙永昌
編輯/孫紅 審核/牛春霞 監制/武文科 總監制/程戰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