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2月,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這場戰爭爆發后,印度和巴基斯坦進行了激烈的對抗,在印巴兩國背后,還有兩個大國的身影。這兩個大國就是中國和蘇聯。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蘇聯支持印度,我國支持巴基斯坦。
第一,蘇聯支持印度。1947年,英屬印度最后一任總督蒙巴頓提出了印巴分治方案,根據這一方案,英屬印度按照不同的宗教信仰,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英屬印度的穆斯林集中分布在現在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因此當時孟加拉國屬于巴基斯坦的一部分,被稱為東巴基斯坦。
東西巴基斯坦相距約1600公里,這種地理隔絕,導致兩地聯系不便,給了印度可乘之機。當時巴基斯坦可以從東部和西部,向印度發動攻擊,從印巴分治開始,印度一直試圖肢解巴基斯坦。1971年3月,東巴基斯坦爆發獨立運動,印度抓住機會,開始介入東巴紛爭。
1971年8月9日,印度與蘇聯簽署《蘇印和平友好合作條約》,其中第九條明確規定:“在蘇聯和印度任何一方遭到攻擊或威脅時,雙方將立即協商以采取適當措施保障和平與安全。”《蘇印和平友好合作條約》,使蘇聯和印度成為了準軍事盟友關系。
1971年12月,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三次提出支持印度軍事行動的決議草案。在軍事方面,蘇聯對印度進行了緊急援助。早在1962年中印戰爭之后,蘇聯就開始大規模援助印度,到1971年,印度陸軍70%的主戰坦克(包括T-54/55和PT-76)、空軍65%的戰斗機(米格-21、蘇-7)以及海軍主要艦艇均來自蘇聯。
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后,蘇聯又通過海運向印度提供了價值2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包括250輛T-55坦克、100門130毫米火炮和40架米格-21戰斗機。蘇聯太平洋艦隊還派遣艦隊開進印度洋孟加拉灣,為印度撐腰。蘇聯情報機構克格勃向印度提供了巴基斯坦軍隊在東線的詳細布防圖,包括吉大港和庫米拉要塞的防御弱點。此外,蘇聯軍事顧問團直接參與作戰指揮。約200名蘇聯軍官以“技術專家”身份進駐印度陸軍指揮部。印度前陸軍參謀長薩姆·馬內克肖后來承認:“蘇聯顧問對達卡合圍戰的路線規劃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第二,中國支持巴基斯坦。1962年中印戰爭結束后,中巴關系不斷深化。當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后,我國在外交和軍事等領域支持了巴基斯坦。當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三次提出有利于印度的提案時,我國三次動用否決權,阻止了提案通過。在軍事方面,我國通過空運緊急交付56式自動步槍3萬支、40毫米火箭筒500具及配套彈藥,有效緩解了巴基斯坦武器短缺問題。隨著戰事升級,我國還緊急援助了巴基斯坦59式坦克200輛。時任巴陸軍參謀長哈米德·汗在回憶錄中記載:"中國坦克的及時抵達,使我們在西線戰場形成了裝甲優勢。"
與此同時,我國還在中印邊境地區進行演習,成功牽制了印軍部分精銳力量。此外我國也派遣軍事顧問團,對巴軍防御體系進行實地評估,重點強化了拉合爾走廊的縱深防御體系,保障了西巴基斯坦的安全。通過對巴基斯坦的支持,有效遏制了印度在南亞的擴張態勢,防范了美蘇爭霸格局下的戰略失衡,同時維護了中國在第三世界國家中的影響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