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俄烏沖突東部前線戰況再度升級,烏克蘭情報部隊成功摧毀一套俄羅斯現役Buk-M1(北約代號“山毛櫸”)中程防空導彈系統及其彈藥載具。這一行動由烏軍霍爾蒂察作戰戰略集團通過官方Telegram頻道披露,并附有現場視頻片段,引發國際社會對俄烏防空體系攻防戰的廣泛關注。
行動細節:精準伏擊下的“彈藥殉爆奇觀”
根據霍爾蒂察集團通報,此次行動由烏克蘭第“黑森林”炮兵旅情報部隊主導。該部隊通過持續數日的電子偵察與無人機偵測,鎖定了一支正在轉移陣地的俄軍防空分隊。情報顯示,這支分隊裝備有一套Buk-M1防空系統,并攜帶滿載的9M38系列導彈彈藥。
烏軍情報部隊選擇在俄軍車隊行進至頓涅茨克州一處開闊路段時發動突襲。從公布的視頻畫面可見,一枚精確制導彈藥(分析人士推測可能為烏軍自研或北約提供的反輻射導彈)直接命中Buk-M1發射車,引發彈藥載具的鏈式殉爆。劇烈爆炸產生的火球與濃煙直沖云霄,現場宛如一場“人工煙火秀”,而價值千萬美元的防空系統瞬間化為廢鐵。
Buk-M1作為俄羅斯現役主力中程防空系統,其作戰價值不容小覷。該系統最大射程達50公里,可同時跟蹤24個目標并攻擊其中6個,具備攔截戰斗機、巡航導彈乃至低空無人機等多類型目標的能力。在俄烏沖突中,Buk-M1曾多次擊落烏軍戰機與無人機,成為俄軍構建區域防空網的“中堅力量”。
此次烏軍成功摧毀一套Buk-M1系統,不僅直接削弱了俄軍在該區域的防空密度,更對俄軍士氣造成打擊。軍事專家指出,一套Buk-M1系統通常需由4-6輛載具組成(含發射車、雷達車、指揮車等),烏軍此次行動可能迫使俄軍重新評估前線防空部署策略,甚至導致部分區域出現防空漏洞。
這種“情報先導、精確點穴”的戰術,正是烏軍在裝備劣勢下與俄軍對抗的關鍵策略。自沖突爆發以來,烏軍多次通過類似手段摧毀俄軍S-300、Pantsir-S1等防空系統,凸顯了現代戰爭中“信息優勢”對傳統裝備優勢的壓制效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