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慈善基金會2025年“慈善四進”(進園區)經驗交流及成果展示活動暨區代表處會長工作會議舉行。本次活動以“匯愛園區 共襄善舉”為主題,展示新時代背景下慈善活動及公益項目在滬上產業園區內所取得的成果和經驗。
據介紹,多年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內涵不斷延伸擴展,根植于城市的每一個領域。今年,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慈善四進”活動將概念和內涵繼續擴大延伸,重點聚焦“慈善進園區”,號召更多企業齊獻愛心,讓更多的慈善力量在園區匯聚,提升城市軟實力,助力上海慈善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從受助者到助人者
臨港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翁愷寧說,2018 年11月,集團專門成立了上海臨港公益基金會, 帶動1.6萬家園區企業、50萬企業職工共同投身慈善事業,讓園區成為匯聚愛心、傳遞愛心之地。近年來,臨港集團在扶弱濟困、鄉村振興、應急救援等多個領域推動公益項目160個,覆蓋12個省(市)自治區,受益人群超過3.7萬人次。同時,還成立了16支志愿者服務隊伍,依托基金會公益項目,有411名志愿者累計貢獻志愿服務時長近1萬小時,探索了“產業園區辦慈善”的新模式,今年年初獲評“上海慈善獎”。
以智慧助老項目為例,針對四團鎮老齡化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賦能以及借助AI技術,實現了“六個一”標準化服務:即一聲親切問候、一番貼心聆聽、一次健康測量、一封村情告知、一張居家照片、一鍵親情發送。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600位老人享受到了定期探訪服務,累計上門服務超過12萬人次。項目通過“家門口公益”的形式,切實提升獨居困難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而臨港公益浦江公司志愿者服務隊成立6年來,在臨港公益基金會的指導和支持下,先后參與“益”起助學、“益”起愛老、“益”起守護特殊群體和“益”起志愿等豐富多彩的公益活動。據悉。“臨港班”助學項目自2018年啟動以來,已在云南、貴州等地精準落地6所高中,累計資助1328名困難學子。許多優秀學子進入大學后,更是主動加入志愿服務行列,形成從受助者到助人者的公益反哺良性接力。
打造公益生態新標桿
在閔行,始終將慈善事業作為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閔行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區的產業園區、企業和街鎮(工業區)慈善工作站,聯手推動實施了100多個慈善項目,打造了具有閔行特色的“椿萱計劃”“藍屋琴韻”“亮吧咖啡”“善者樂水”等品牌項目,在助老、助幼、助殘、助困等領域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閔行區政協主席、市慈善基金會閔行區代表處會長祝學軍介紹,閔行區代表處始終將困難群眾的“急難愁盼”作為工作的風向標。募捐能力持續拓展,救助模式精準高效,并主動融入閔行區“一南一北”發展戰略,通過“慈善四進”,在民生保障、美麗家園、鄉村振興、對口支援彰顯慈善力量,并打造了一批具有閔行特色的慈善公益項目。持續深化東西部協作,僅2024年,援藏、援疆、援滇項目累計實施27個。去年,孤獨癥人群援助體系建設的“閔行經驗”也在全市開始推行。面對新時代慈善需求,閔行區代表處不斷創新,推出為老、為小、社區慈善、對外援助等四大類創新項目,由點到面促進分層分類救助體系建設,有效提升了慈善工作服務能級。
長寧區代表處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國蕊在交流中介紹,在慈善進園區方面,長寧區代表處聯合虹橋臨空經濟園區不斷拓展慈善維度,服務園區內的新就業群體,在園區樓宇、店鋪、食堂等公共區域設置“騎手友好”愛心驛站,提供礦泉水、風油精、防曬降溫等用品,并堅持在高溫和冬季對新就業群體開展走訪慰問,開展“致敬騎士”系列活動。還動員園區企業積極捐贈,為園區樓宇一個個愛心驛站提供充足物資保障。此外,代表處還在10個街鎮和臨空園區先后設立21個慈善驛站,開展“春送祝福、夏送清涼、秋送愛心、冬送溫暖”四季服務。
此外,青浦區代表處會長張海珍介紹,青浦區代表處全面推進“慈善四進”工作,打造多元慈善生態。通過“四進”系統實施,青浦2024 年累計開展救助和公益活動470余個,惠及群眾近46萬人次,資助資金達1.25 億元。此外,青浦在互聯網公益方面積極探索,開拓創新,募捐模式和效果有了新的突破。
“要深化‘慈善四進’,打造公益生態新標桿。”市慈善基金會相關負責人說,推進“慈善四進”,不僅是空間的延伸,更是理念的滲透,要推動慈善文化深度融入社會各領域;要激發公眾參與,開創互聯網公益籌款新格局。進一步推動慈善資源與各類園區需求的精準對接,搭建合作平臺,開展社區養老、教育幫扶等民生項目,努力拓寬籌資渠道,涵養濃厚海派慈善文化,打造全民慈善活動品牌。
原標題:《慈善力量在園區匯聚,“慈善四進”成果展示交流活動舉行》
欄目主編:王嘉旖 文字編輯:單穎文
來源:作者:文匯報 王宛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