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東京超市,佐藤阿姨盯著2千克標價2400日元的大米直皺眉。
她掏出手機算算,自己一小時工資剛夠買半袋米,購買力挑戰直接翻車。原以為是超市坑人,一查才發現日本大米價格已連續16周瘋漲,勢頭沒半點衰減。更氣人的是,日本大米出口到美國居然更便宜,本土百姓反而吃高價糧。
大阪府堺市的學校最先撐不住,每周午餐米飯從三次砍到兩次,面包成了替代品。網上炸開了鍋,有人翻出“何不食肉糜”的老梗,調侃大米比雞胸肉還貴的荒唐。甚至出現偷糙米被抓、大米袋子裝定位器的新聞,米價貴到讓人心慌。
日本媒體的甩鍋操作更離譜,竟說中國電動車用磷導致化肥漲價,影響大米產量。這邏輯簡直天馬行空,讓人想起之前他們甩鍋中國女子囤米的荒唐戲碼。數據卻打得他們臉疼,去年日本大米明明增產了,出口量還往上躥。
日本政府沒辦法,只好放出21萬噸儲備糧,想著壓壓飛漲的米價。
可儲備糧剛到市場就沒了蹤影,原來全被農協截胡,價格還是紋絲不動。說起這日本農協,簡直是個奇葩組織,操控農業市場比黑社會還狠。
2016年北海道有個瓜農靠種甜瓜賺了1億日元,第二年就遭了殃。灌溉系統三天兩頭跳閘,水源被人下藥,6600個甜瓜全爛在地里。報警也沒用,監控總壞、警察敷衍,評論區還一堆賬號罵他“脫離農協活該”。
農協為啥這么霸道?全國90%的農民都是他們的人,抱團壟斷沒人敢惹。他們規定農民種啥、怎么種,山形縣農民被逼種天價心形櫻桃,跟受刑似的。
種出來的櫻桃貴得離譜還沒啥用,可農民想反抗?門都沒有,農協有的是手段。回溯二戰后,農協剛成立時可不是這樣,幫農民采購農資、協調儲備糧,像個貼心管家。
但權力大了就變味,現在的農協成了利益集團,壟斷農村水電、醫療、學校,啥都管。
甚至有傳聞說,農協旗下的銀行炒美債虧了1.5萬億日元,轉頭就拉高米價填坑。
美國四大糧商夠厲害了吧,想進日本市場也碰得頭破血流,關稅高得嚇人。
可農協對自己人更狠,壓低農產品收購價,榨取農民血汗錢,還拿政府補貼。
現在日本農業人口只剩116萬,平均年齡69歲,年輕人都不愿種地,往外跑。
農協卻還在玩花樣,補貼農民減產,說種水稻不能超過農田60%,改種高價作物。這跟改稻為桑有啥區別?去年夏天極端高溫加上供應鏈出問題,米價徹底失控。
可農協不急著解決問題,反而搞實驗說日本大米口味吊打美韓,呼吁支持國貨。日本網友都氣笑了,米價漲到吃不起,還擱這兒吹口味,簡直不把百姓當回事。
農協從農民的救星變成吸血的怪物,日本政府好像也拿他們沒辦法。放儲備糧沒用,調控政策沒用,農協的壟斷鏈條根本繞不過去。
現在超市開始進口美韓大米應急,可本土米價還是居高不下,百姓日子難挨。
回頭看看,農協操控下的日本農業,早已不是為了吃飽飯,而是利益集團的提款機。瓜農的甜瓜爛在地里沒人管,學生午餐少吃米飯沒人問,只有農協賺得盆滿缽滿。這樣的怪象啥時候能到頭?
日本的大米危機,其實是整個農業體系的病。
當保障糧食的組織變成制造危機的推手,最受苦的還是普通老百姓。未來會怎樣?沒人說得清,但有一點很清楚:壟斷不打破,問題就沒完。
這一場米價風波,照出的是日本農業背后盤根錯節的利益網,想想都讓人后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