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農歷四月十二日,是“風神誕”,民間稱“風婆婆誕”。它不僅是風神的誕日,更承載了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每年的農歷四月十二日“風神誕”,也是麥收前期,很多地方都會有各種食俗和講究。明天農歷四月十二,別忘“吃三樣,做一事”習俗,風調雨順五谷豐!
一、吃三樣
農歷四月十二風神誕日這一天,人們會準備一些傳統美食,迎接風神的到來。這些美食不僅美味可口,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寓意。
1、吃面條
風神誕日這一天,人們會吃面條。面條細長且順滑,寓意著風調雨順、一帆風順。同時,“面”與“綿”諧音,也寓意著福壽綿長、好運連連。豆角上市季節,才2塊錢一斤,每次遇到了總會買上2斤,回家做豆角面吃,既是菜,也是飯,可以說是飯菜一鍋出,簡單快捷又好吃。
材料:長豆角1把,濕面條適量,五花肉少許,醬油1勺,蔥,姜,鹽,花生油1勺。
做法:1、長豆角選擇嫩的,清洗干凈切成段。五花肉切成片,這個面用五花肉才會口感味道更好,不要用純瘦肉來做。2、鍋里放入花生油,入蔥姜炒香,倒入五花肉片炒出油脂,倒入1勺醬油炒勻上色。3、然后倒入豆角翻炒均勻地倒入一大碗水大火燒開,改成小火慢慢的燉2分鐘,加鹽調味。4、把濕面條放到開水中,撈出,均勻的鋪到豆角的上面,蓋上蓋子慢慢的燜5分鐘。5、豆角面條都熟透了,用筷子打散即可關火。6、裝盤上桌即成,每人一大盤吃得飽飽,不需要再做菜,飯菜一鍋出特別棒,味道也特別鮮美,面條筋道有彈性還特別入味。
2、吃餃子
餃子是中國的傳統美食之一,也是風神誕日這一天不可或缺的美食。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寓意著財源廣進、招財進寶。同時,“餃”與“交”諧音,也寓意著交朋友、廣結善緣。今天的餃子韭菜芹菜靠邊站,用的是新上市的蕓豆,蕓豆也叫四季豆,不管是煎炒烹炸都是非常好吃的,包餃子更是一絕!
食材:面粉適量,蕓豆少許,蔥末少許,鹽少許,味精少許,花生油適量
做法:1、面粉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和成軟硬適中的面團,放到盆里醒一會兒,拿出揉勻備用。面團和好了以后,最好是醒10~20分鐘,讓面粉和清水充分融合。2、蕓豆也叫四季豆,把四季豆清洗干凈,放入鍋里加入清水,大火燒開燜5分鐘。這樣四季豆已經熟了,但不會太熟,做餡就正好。3、把四季豆放到案板上剁成細碎的顆粒,放到盆里,加入蔥末、鹽、味精、花生油充分的攪拌均勻。這樣一道素餡就拌好了,如果喜歡肉餡,加入肉餡拌勻即可。4、把面團拿出揉勻,搓成長條,揪成小劑子按扁,用搟面杖搟成薄薄的餃子皮。5、拿一個餃子皮,放上適量的餡料,素餡的餡料可以適量多放一些,口感更好。6、兩手捏緊,餃子就包好了,重復所有步驟把餃子全部包完,放到蓋簾上,就可以準備煮餃子了。7、鍋里放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燒開,把餃子煮上,用勺子輕輕地推動餃子,讓餃子動起來防止糊鍋,蓋上蓋子把餃子煮熟,撈出即成。吃得時候蘸食米醋或者蒜泥,味道更香!
3、吃糕點
在南方地區,人們會在風神誕日這一天吃糕點。糕點軟糯香甜,寓意著生活甜蜜美滿、步步高升。同時,“糕”與“高”諧音,也寓意著事業有成、更上一層樓。新鮮豌豆瞬間華麗轉身為美得不可方物的豌豆糕,豌豆的清香、淡淡的甜美,滿滿的幸福。
食材:新鮮豌豆、黃油、糖
做法:1、豌豆莢去殼留籽,豌豆籽放入冷水中,加點兒鹽,燒開后大概1-2分鐘撈起來,放冷水下沖沖,瀝干水分。2、瀝干水分的豌豆籽300克,放入25克黃油、糖30到料理機內,全程打開量杯蓋,炒干一下水汽,讓黃油和糖融化。3、蓋上量杯蓋,30秒/速度10,打磨,中途可以暫停兩次用刮刀把鍋壁的刮下去到鍋底。4、清空主鍋,把取出的豌豆泥捏成團,把豌豆泥平均分成30克一個的球,搓光滑。5、用冰皮模具,把每個豌豆泥球壓出自己喜歡的花紋,裝盤,真是美美的。
二、做一事:參觀風神廟會
有些地區會舉辦風神廟會活動來慶祝風神誕日。人們可以前往參觀并體驗傳統的文化和習俗,感受神秘而莊重的氛圍。廟會上,還可以品嘗到各種傳統美食和小吃,讓人流連忘返。
看風花雪月,品人間美味!感謝閱讀峰兒廚房的美食分享,喜歡我的文章,請給予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