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何時能夠盈利,云跡科技現在最為迫切需要搞清楚的是,自己賬上的錢,還能撐多長時間。
這不是危言聳聽。
云跡科技做到了酒店場景機器人的絕對頭部地位,但并沒有完全實現自我造血。此前8輪融資獲得12億元資金,最后一筆錢停留在2021年底。
在過去三年,云跡科技的營收總和只有5.5億元,虧損卻達8億元。持續入不敷出的狀態,讓云跡科技流動負債總額高達20億元,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1.31億元。
按照過往云跡科技的花錢速度,這點錢可能很難支撐云跡再花一年。
所以,這是云跡需要迫切上市融資的原因,也是云跡必須跳出酒店場景,講好更大營收基本盤故事的原因。
結合其他機器人上市公司的發展歷程來看,上市之后不一定能立馬扭虧,但至少募資所得,可以實打實地讓企業再踏實發展很長一段時間。
01
云跡科技“燒”了多少錢?
當人形機器人穿著東北花大褂,頻繁出現在各個開業典禮上,它們的使用場景似乎又增加了許多。
只是,相較于這些熱鬧的表象之外,虧損、燒錢依然是我國機器人賽道的底色。
云跡科技深耕酒店場景,覆蓋超3萬家酒店,占據該場景12.2%的份額。在去年,該公司同時在線機器人數量單日峰值突破36000臺,機器人智能體全年累計完成超過5億次服務。
該公司成立于2014年,隨即完成天使輪融資。2015年、2017年、2019年、2020年,該公司分別至少完成一輪融資。直到2021年12月,5.8億的D輪融資進入之后。云跡科技共獲得8輪融資,合計12億元。
《酒管財經》注意到,大部分服務機器人都遵循了類似的發展路徑:相差無幾的成立時間,數量不等的融資對象和融資金額。甚至,就連相關融資戛然而止的時間,都非常的接近。
這些機器人品牌分別占據一個或若干個使用場景,前期燒錢做研發和市場開拓,試圖“以時間換空間”。只是,即便它們來到了細分場景的頭部位置,但其依然面臨著燒錢、內卷以及資本退潮的冷峻現實。
具體到云跡科技身上,營收從2022年的1.61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2.45億元。但這三年,公司凈虧損超8億元。唯一值得慶賀的是,云跡科技營收在增長,但是凈利潤虧損幅度在減少。
▊ 云跡科技招股書
以2024年為例,公司收入為2.45億元,銷售成本為1.38億元,研發開支為5738萬元,行政開支為5612萬元。
不過,如果仔細分析2024年的經營數據,我們就可以發現:
云跡科技正在通過降低研發開支(占比由2023年的47.8%降至2024年的23.4%)、增加銷售費用(由2023年的5679萬元增至2024年的5818萬元)的策略去占領市場。
這種階段性的“重營銷輕研發”趨勢,或可能削弱云跡科技的長期競爭力。同時,在去年底,云跡科技CTO林小俊離職創業,對公司技術支撐或另有影響。
另外,云跡科技還打起了“價格戰”,以期占領更多市場。
其二代產品“格格”系列,平均售價由2022年的2.68w降至2024年的2.09w。YJ-萬物工具倉模塊平均售價由2022年的1.41w降至2024年的0.96w。
當一個以科技研發為主導的行業,進入“銷售為王”、大打價格戰階段,其成長空間還有多大,的確令人深思。
最為關鍵的是,機器人行業在2022年遭遇資本退潮之后,很多品牌鮮有融資進來。對于云跡科技來說,三年多未獲融資,自己家的“余糧”也不多了。
截至2024年底,云跡科技的現金儲備僅為1.05億元,為近三年最為捉襟見肘的一年。
截至2025年1月31日,云跡科技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31億元,仍低于2023年的整體水準。
要知道,在2024年,云跡科技的“三費”開支(研發、銷售及營銷、行政)為1.72億元,2023年、2022年的花費更高一些,分別為1.83億元、2.78億元。
即便云跡科技在2024年“緊衣縮食”,但是其“余糧”依然很難匹配公司整體花銷水準。
02
上市能不能解決問題?
當下云跡科技最為迫切的事有兩件:現金流和盈利。
在《酒管財經》看來,現金流是當下,盈利是未來。《酒管財經》長期看好機器人賽道的發展前景,頭部企業盈利只是時間問題。只是,放在時代的潮流中,很多企業因為資金鏈問題成為先驅,倒在了盈利前夜。
對于云跡科技來說,要想解決現金流問題,最為高效的手段就是融資或上市。
這也是云跡科技在港股剛剛推出18C規則(允許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迫不及待”地登陸港交所的原因之一。
很多企業上市是為了錦上添花,而云跡科技則可通過上市募資所得,獲得“續命式”的資金注入。
除此之外,對于云跡科技來說,上市或為其不得不走的一條道路。
云跡科技的流動負債總額高達20.22億元,其中贖回負債達18.81億元。根據招股說明書信息,贖回負債實質是上市前的對賭協議,若成功上市將自動轉為權益,對現金流并不構成實質壓力。
根據協議要求,云跡科技如果上市申請被拒絕或者18個月后依舊未能成功上市,將會觸發贖回權。
所以,留給云跡科技上市的窗口期,已經不長了。
而對于盈利問題,結合其他機器人賽道的案例,上市或許承擔不了如此使命。
比如,“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在2024年營收增長超兩成至13億元,但同期虧損11.6億元。而在上一年,該公司虧損12.65億元。
“協作機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在2024年實現營收為3.74億元,凈虧損達9540萬元,上年同期凈虧損1.03億元。
▊ 越疆機器人
正在籌劃上市的倉儲機器人賽道的極智嘉科技,在2021-2024上半年營收分別為7.93億元、15.25億元、21.76億元、7.76億元,而同期虧損卻分別是10.50億元、15.67億元、11.26億元、5.50億元,三年半時間累計虧損近43億元。
不難看出,部分機器人企業盡管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但卻陷入“營收越多,虧損越多”的“怪圈”。
相比之下,云跡科技的營收體量更小,其成長之路或許更長。該公司在招股書也提到,“我們可能無法在短期內實現盈利,或在未來保持盈利能力。”
所以,對于云跡科技來說,上市這一步,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卻是當下最為迫切的動作。
《酒管財經》注意到,原本各個細分賽道的機器人龍頭企業,正在相互向對方的根據地滲透。
云跡科技原本深耕酒店賽道,目前正在朝醫院等場景延伸。不過,當下只有100多家醫院的開發步伐,還需加快節奏。
與此同時,其大本營同樣遭遇競爭對手的侵擾。并且,襲擾對象來者不善。
比如,主做餐飲場景的擎朗智能,已經先后與東呈集團、華住集團、洲際酒店集團大中華區、溫德姆集團等酒管集團合作。“餐飲+酒店”的雙場景服務架構初步成型。
《酒管財經》認為,機器人賽道的資本進程還會延續,而關于它們的盈利探索、場景落地等探討,依然會持續進行。云跡科技能否持續參與到這場大討論中,還有待觀察。
統籌 |勞殿 編輯 |阿渲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酒管財經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任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