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一線教師的晉升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走專業技術路線,另一種是走管理路線。如果走管理路線,那就是干部了。比如學校里的中層,就是從一線教師群體中選拔出來的干部。那么,在中小學,提拔到中層干部,是否意味著實現了“身份跨越”呢?
1)
要想成為校級領導,就必須要先成為中層干部,所以很多人說“中層干部”是非常關鍵的“跳板”,也有不少人覺得教師提拔到中層干部,是一個“身份的跨越”。可是許多中層干部依然保留著“教師”的身份,只不過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管理任務。因此我們也可以認為這僅僅是一種管理職位的升遷。
實際上,許多學校中層干部,更多的是一種職位的安排而不是一種能力的考量。比如學校選拔了一些教學能力強的教師擔任中層干部,但由于這些教師缺乏團隊管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應急處理能力和領導力,導致開展工作的時候屢屢受阻。也就是說,有些時候,學校提拔中層干部,是為了給教學能力強的教師一個頭銜,一個待遇,不是真的完全為了學校的發展。
不管怎么講,從一線教師到中層干部,職務肯定是升了。以前是“教學人員”,現在是“管理人員”。地位升了,事情也多了,以前只是教教書,現在要帶領團隊、應付突發事件、激發教師熱情,以及思考學校的長遠發展和開展教育創新。他們要經歷一個由“教師”到“管理者”的心理適應過程。
但這并非意味著真正的身份跨越。從個人的教學“專家”變成組織的“協調者”,這一轉變要求中層干部不僅要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還要善于在學校的宏觀戰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決策中去,帶領團隊共同實現目標。只有做到這些,從“個人英雄主義”走向“團隊協作”,從單打獨斗走到群策群力,才是真正的身份跨越。
2)
應該講,國內的中小學,中層干部是比較辛苦的,他們需要處理校內的大小事務,既要向上匯報,傳達校長的政策與決策,也要向下落實,傳遞學校的工作要求與教學目標;他們掌握著一定的權利和資源,同時也承擔著一定的責任和壓力;他們需要理解高層的戰略意圖,還要留意一線教師的工作狀況。如果沒有有效的溝通技巧和情商,不僅會被上級認為執行力不強,也會被學校教師視為無法帶領團隊的“中間人”。
我們都知道,校長的工作是“戰略”,教師的工作是“戰術”。而中層干部的工作,就是“戰略執行”與“戰術落實”的平衡。特別是在現今的教育環境下,中層干部常常被要求在推進教育質量、學校改革、教學創新等多方面展開工作。這些工作可能不直接影響學生的成績,但卻會影響學校的整體氛圍與教學質量。
另外,中層干部還要學會如何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站穩“中立”之地。他們不僅要與教師建立信任關系、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也要博得上級的信任,否則很難將高層決策落實到每一個細節。
其實,有沒有實現“身份跨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這份工作干好。不管是當一線教師,還是當中層干部,都別辜負同事、學生和家長的期待。
今日話題:你有朋友在中小學教書嗎?他們中有沒有中層干部?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王老師教育課堂
(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