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汽車”,股票代碼:0175.HK)宣布,計劃收購極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氪”,股票代碼:NYSE: ZK) 已發行全部股份。話里話外,透露著吉利汽車要私有化極氪、回歸“一個吉利”的核心意思。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益復雜的經濟環境,我們將審時度勢、根據《臺州宣言》精神,持續推動汽車業務整合,回歸一個吉利,整合技術優勢,提高創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續創造長期價值,打造全球領先的智能電動汽車集團。同時我們仍將保持與美國和國際資本市場的密切溝通與合作。”
表象之下,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這背后所映射出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邏輯,以及吉利汽車在《臺州宣言》中所明確的戰略方向。
過去幾年,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衍生出多種技術與商業模式的分野,也塑造了幾個各具特色的領先范式:有的車企選擇“全棧自研、垂直整合”,自研電池、電驅、電控等核心零部件,在供應鏈和成本控制上建立起強壁壘,成為“技術全棧+產業鏈深耕”的代表;也有車企走“輕資產、高效率”路徑,聚焦系統集成與用戶體驗,強調智能駕駛、軟件能力和品牌構建,用“單點突破+效率模型”撬動市場,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這兩種路徑,一個重資產,一個輕組織;一個拼制造體系,一個拼生態整合,各有清晰定位和打法。
而今天的吉利汽車,正在試圖走出“第三種可能”。吉利汽車的嘗試,是“中間道路”的代表——不依賴于全鏈自研,但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平臺;不極致聚焦單品,但在多品牌運營中謀求協同。尤其是此次對極氪的整合,昭示著吉利汽車未來發展戰略的關鍵轉向:從分散走向平臺整合,從品牌擴張走向體系協同,從戰術勝利走向戰略重構。
其背后的核心在于三點:
1.平臺化:以浩瀚架構、雷神(參數丨圖片)電混等核心技術為中臺支撐,服務多個品牌,既降低邊際成本,又提升協同效益。
2.品牌生態:極氪定位豪華科技、領克主打潮流高端、銀河與中國星面向主流用戶,構建覆蓋多元用戶的差異化品牌矩陣。
3.組織重構:通過《臺州宣言》明確戰略統一與資源整合方向,逐步扭轉過往多線作戰、重復投入的問題。
這種打法,不依賴某項極致技術、也不走封閉式生態,而是試圖在復雜體系中尋找有序高效——它的關鍵,不是造一輛更牛的車,而是形成一個能持續進化的“組織型平臺車企”。
這是一條更難的路,也是一種更現實的嘗試。
必須承認,吉利汽車所走的這條路,或許不如“全棧自研”的模式那樣具備爆發式的紅利,也不如“輕資產集成”的打法那般富有故事性和資本想象力,但卻展現出極強的產業現實感。它既不依賴重投入實現技術壟斷,也不訴諸爆款驅動營收跳躍,而是為傳統整車企業,尤其是自主品牌,提供了一種“改造自身、以組織能力突圍”的生存范式。
如果吉利汽車能夠借助整合極氪的契機,打通技術中臺、穩定品牌梯隊,最終構建起“品牌前臺 + 平臺中臺 + 組織后臺”的三層架構,那么它有望成為最具中國制造特征的整合型新能源車企,為行業提供一個“去極端化”的成熟范本。
當下,中國新能源行業正處于深度洗牌期,不再有一勞永逸的“標準答案”。走垂直整合、全鏈自控路徑的企業,能走多遠,取決于其成本護城河能否撐起全球化布局;聚焦系統集成與軟件驅動的企業,跑得多快,取決于其單點能力能否閉環為完整生態。
而吉利汽車,能否守住這條“中道之路”,在組織復雜性與技術協同之間找到平衡,將決定“第三種可能”是否真正成立。
在一個不確定性成為常態的行業中,有人沖在最前,也需要有人穩在中腰。吉利汽車,或許正在為中國車企提供這樣一個穩定、有機、可演化的“第三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