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凈化城塔。
清順治九年(1652 ),順治皇帝親自派大臣入藏邀請五世達賴喇嘛阿旺洛桑嘉措來京會晤,并撥款 9 萬兩白銀敕建了西黃寺 。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重修。乾隆四十五年(1780),班禪額爾德尼六世來京,乾隆皇帝指定西黃寺作為他的安禪之所。乾隆四十七年(1782),在西黃寺殿后中軸線上建清凈化城,內有白塔一座,即班禪塔 。
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西黃寺遭到破壞。民國時期,西黃寺逐漸衰敗,但主體建筑和清凈化城塔等依然存在。
清凈化城塔。
清凈化城塔是一座金剛寶座塔,中間是覆缽式塔,四周為經幢式塔。
金剛寶座高約3米余,四周共有12個角,座上四周有玉石護欄。座面上建有五塔,正中是藏式主塔建筑,覆缽式,由基座(須彌座)、塔階、寶瓶、塔剎和塔頂寶蓮組成,整個主塔塔身高約20余米,連同金剛寶座一起,整塔高24.82米。
清凈化城塔。
清凈化城塔覆缽部分的三世佛和菩薩雕刻。
西黃寺 垂花門,從 垂花門外就能看到 清凈化城塔 塔剎部分。
西黃寺垂花門。
西黃寺內的樓閣。
西黃寺清凈化城塔覆缽體上部為相輪和鎏金塔剎,相輪之上的銅鎏金傘蓋寶頂體量巨大,傘蓋為下擺狀的蓮瓣,蓮瓣以連珠紋鑲邊并刻有纏枝紋樣,傘蓋兩側從內伸出兩條寶繒,緊貼相輪邊緣至最底,然后微微揚起。寶繒上為連續的卷草紋裝飾,卷草中心裝飾寶珠,形式與清中期清宮佛像背光邊緣卷草紋樣一致。塔頂為兩組上下連接在一起的蓮花花苞,每個花瓣均陰刻有三條紋路,此類塔頂是漢傳佛教獨有的樣式。
西黃寺清凈化城塔。
環繞覆缽為還雕刻有腳踩祥云、身姿綽約八大菩薩立像,從三世佛右側開始依次為: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觀音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除蓋障菩薩、彌勒菩薩、地藏菩薩。他們頭戴五佛冠,身著衣紋褶皺的長裙,披有隨風飄擺的天衣,胸前及雙臂裝飾有數珠瓔珞、寶釧手鐲,左右手各執蓮花一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