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脈搏
在全球經濟的大棋盤上,美國經濟一直占據著關鍵位置。然而,近年來,美國經濟卻深陷重重困境,衰退陰霾與信任危機交織,使其發展之路布滿荊棘。5月FOMC議息會議,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美國經濟當下的復雜局勢。
工銀國際從會議結果來看,美聯儲維持基準利率在4.25%-4.50%不變,這一決策符合市場預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雖稱美國經濟仍穩健運行,但不可忽視的是,諸多數據已顯示出美國經濟增長的隱憂。關稅政策的反噬作用逐漸顯現,勞動力市場邊際降溫,企業在政策不確定性下趨于保守。4月非農就業人口增長17.7萬人,看似尚可,然而ADP數據卻顯示4月就業人數僅增長6.2萬人,遠低于市場預期,為九個月以來最低增長。這表明企業在面對消費者不確定性時,擴張步伐明顯放緩。
與此同時,通脹問題也讓美國經濟陷入兩難境地。實際通脹降溫放緩,美國一季度核心PCE物價指數年化季率初值達到3.5%,超出預期且相比前值顯著抬升。盡管同比數據顯示通脹水平有所回落,但季度環比數據的抬升暗示通脹降溫趨勢可能受阻,且通脹預期進一步攀升。密歇根大學消費者調查顯示,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未來一年美國通脹預期升至6.5%,長期通脹預期也有所上升。通脹預期會影響各部門的投資消費決策,若持續高位,美聯儲可能需要繼續維持緊縮政策,這無疑會給經濟增長帶來更大壓力。
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長陷入萎縮,實際GDP環比折年率初值錄得-0.3 ,與上一季度的2.4%形成鮮明對比。進口激增是企業為規避關稅的提前采購行為,而占經濟總量三分之二以上的個人消費支出環比僅增長1.8%,遠低于上一季度的4%。這使得美國經濟面臨衰退風險,若二季度經濟增速仍受政策不確定性壓制,美國經濟將陷入技術型衰退。此前,IMF已下調美國2025年全年GDP增速預測,這反映出關稅政策的短期沖擊以及全球供應鏈重構和國內生產效率下降等長期結構性影響。
除了經濟數據層面的問題,美國還面臨著三大信任危機。首先是政策不確定性,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關稅政策頻繁變動,增加了企業預期管理的難度,削弱了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讓跨國企業對美國營商環境充滿擔憂,進而抑制了中長期投資活動。其次,財政可持續性面臨壓力,聯邦政府債務規模持續攀升,赤字水平居高不下。在高利率環境下,未來債務利息支出將大幅上升,推動美國國債風險溢價上行,影響整體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和融資成本。若特朗普政府進一步推進減稅政策,債務問題將雪上加霜。最后,美元地位也面臨潛在動搖。隨著全球經濟多極化趨勢加深,各國對多元化結算體系的探索不斷推進,美元在全球儲備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受到挑戰。若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持續發酵,將加速全球儲備資產的再配置,弱化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美國經濟如今陷入了一個自我強化的負向循環。關稅政策加劇經濟下行壓力,本需要財政與貨幣政策協同放松來對沖影響,但關稅引發的供給側通脹沖擊推升了市場通脹預期,使得美聯儲難以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高利率環境下,融資成本和利息支出壓縮財政空間,特朗普政府對美聯儲施加降息壓力,挑戰其貨幣政策獨立性,這一行為引發市場對聯儲政策持續性的擔憂,進一步推升通脹預期,減少貨幣政策空間,形成 “政策受限-預期紊亂-經濟承壓” 的惡性循環。
面對這一復雜局面,美聯儲面臨著艱難的抉擇。一方面,要避免在通脹預期上行的背景下貿然降息擾亂市場預期;另一方面,又須警惕經濟邊際放緩所積聚的滯后性風險。當前,留給美聯儲靜觀其變的窗口正在收窄,過度觀望可能會錯失對沖經濟下行風險的最佳時機。基于對美國經濟形勢的分析,工銀國際預計美聯儲最早于6月進一步降息,全年降息3至4次,共計75-100個基點。
美國經濟正處于十字路口,衰退的陰霾籠罩,信任危機加劇。未來,美國政府和美聯儲需采取有效措施,平衡經濟增長與通脹控制,重建市場信任,才能讓美國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否則,美國經濟的衰退風險將不斷加大,對全球經濟也將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
本文綜合來自工銀國際宏觀研究報告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