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榴彈又稱手雷,是一種攜帶方便、使用廣泛的小型彈藥,它分為有柄和無柄兩種。近代世界上第一種手榴彈是英國制造的米爾斯手榴彈,它屬于無柄型號,使用起來輕巧靈便。
米爾斯手榴彈的名稱來自于設計者,它由英國設計師威廉·米爾斯爵士研發(fā),1915年量產裝備英軍。米爾斯手榴彈被軍方定型為5號手榴彈,這種彈藥的出現(xiàn),改變了戰(zhàn)場態(tài)勢。當時正值一戰(zhàn)時期,在曠日持久的塹壕戰(zhàn)中,防御者可以在不暴露身體的情況下,向進攻的敵人投擲手榴彈,將其擊退。而進攻的一方同樣向躲在戰(zhàn)壕里的防御者投擲手榴彈將其炸死或炸傷,進而占領對方陣地。
無柄米爾斯手榴彈由彈體、帶拉環(huán)的保險銷、簧壓握桿、撞針和撞針簧、中心管、雷管、上部插塞、炸藥和螺旋底蓋組成。彈體為鑄造,表面有網格,這種網格既可在爆炸時產生破片,又能在握持時防止從手中滑掉。米爾斯手榴彈重量765克,長度95.2毫米,直徑61毫米。
米爾斯手榴彈的引信安全性好、發(fā)火率高。這款引信屬于擊針發(fā)火延期結構,由引信體、保險握片、發(fā)火組件、擊針和擊針簧組成。早期米爾斯手榴彈的雷管和延時引信為7秒,后來縮短至4秒。
早期的米爾斯手榴彈引信體由黃銅制成,后來為了節(jié)約成本、簡化工藝,引信體改成了鋁鑄件,兩根管子直接一體化鑄造。在使用時,先將米爾斯手榴彈帶有簧壓握桿的一面彈體朝向掌心緊握,另一手拔出保險栓,用力向目標投出即可。在松手后握桿脫離彈體,而撞針會在撞針彈簧的作用下打擊火帽,進而點燃導火索,最后引爆雷管和150克炸藥。
1920年,米爾斯5號手榴彈退役,接替它的是改進型米爾斯23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米爾斯手榴彈仍然在英國和英聯(lián)邦國家中廣泛還用,型號也發(fā)展到36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