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注意,這里轉速非常高,一定要留神。”4月25日,在新疆阿克蘇新昊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位身著工裝的女子正專注地向新員工示范操作。拔管、引紗、掛圈、繞鉤……她的動作行云流水、一氣呵成。今年以來,阿依仙木姑麗·麥麥提已經培訓了上百名新員工。
被工友稱為“總教頭”的阿依仙木姑麗,用30年時光在經緯交織的紡織崗位上,編織出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無論時光倒退多少次,阿依仙木姑麗永遠不會后悔自己當初的決定。
當年,阿依仙木姑麗以優異成績考入天津紡織工學院。畢業后,她毅然放棄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喀什的棉紡廠工作,從普通紡織女工做起。
有人說,一個本科畢業生去做紡織女工會不會大材小用?但阿依仙木姑麗并不這么認為。在她看來,勞動崗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站在機器前,面對15000轉/分鐘的紗管,手指被磨紅、燙傷是家常便飯。“要干就干到最好,要做就做到最優。”阿依仙木姑麗用這句話激勵自己。
為了掌握好拔管的力度,阿依仙木姑麗上班時仔細琢磨師傅的每一句話,認真觀察每一個動作要領;下班后,她會順手帶一些廢紗,到宿舍里練習打結,手指磨出一道道血口子,就貼上膠布繼續練。
憑著這股韌勁和毅力,阿依仙木姑麗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不僅每分鐘能打10個以上的結,而且產量和質量都成為擋車工里的佼佼者。在入崗第二年的技術大比武中,她猶如一匹黑馬脫穎而出,獲得第一名。
每當車間來新員工時,不少人不愿意帶徒弟,怕影響自己的產量和質量。阿依仙木姑麗卻主動“傳幫帶”,除了上班的8小時,還用業余時間作示范,不厭其煩地教操作,把自己積累多年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們。
2005年,阿依仙木姑麗到阿克蘇工作。此時的她已從操作能手蛻變為技術導師,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將復雜工序可視化,培養出數千名技術工人,其中80%來自貧困家庭。通過阿依仙木姑麗的培訓,這些學員掌握了紡織技能,實現了穩定就業,徹底擺脫了貧困。
“師傅既嚴厲又溫暖,她教會我的不僅是接頭技巧,還有對待工作的責任心。”來自疏勒縣的圖爾蓀·庫爾班說,現在她每個月工資有6000元,家里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
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動下,公司生產車間里的設備不斷更新迭代,生產全流程接入智能系統,技術參數可通過電腦實時調節,紡紗和卷繞操作全部交由自動化設備完成。
面對車間里嶄新的智能紡紗設備,阿依仙木姑麗選擇主動擁抱變革。“紡織機器萬變不離其宗,認真學習操作手冊,也不難。”年過五旬的她沒有任何畏難心態,以精湛的技藝讓“人機協同”,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3年當選自治區人大代表后,阿依仙木姑麗的工作服口袋里多了一本“民情筆記”,隨時隨地記錄勞動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不僅是技術精湛,更是責任擔當。”她這樣詮釋自己的雙重使命。
從紡織女工到行業代表,阿依仙木姑麗用三十載堅守證明:在機械臂與智能傳感器主導的現代化生產車間里,勞動精神的火炬依然熾熱如初。(楊舒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