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敗?
202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結束后,媒體訪問英皇老板楊受成的感受,楊老板坦言:“對于《破地獄》失落幾個大獎確實有些遺憾。”
個人揣測,楊老板所說的“幾個大獎”,應該包括“最佳電影獎”。
在前些天的推文里,我就發表過自己的觀點——這是屆最沒有懸念的金像獎。
由于2024年港片的低潮,缺乏足夠多有競爭力的好電影,頒獎禮的結果相當一邊倒。整晚上得了牌桌的玩家,基本就《九龍城寨之圍城》、《破地獄》和《爸爸》這三部。《爸爸》主要斬獲的是演技類獎項,本文不做深度分析。
另兩部主要的競爭對手,就是《九龍城寨之圍城》和《破地獄》。
而這兩部電影,也是2024年港片唯二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影片。
不過從金像獎的獲獎情況來看,14提9中的《九龍城寨之圍城》相比18提5中的《破地獄》,無疑是當晚最大的贏家。《破地獄》除了拿下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獎外,還有兩個音樂類的獎項和一個最佳編劇獎。而《九龍城寨之圍城》幾乎囊括了所有技術類的獎項,并且還把最佳電影獎收入囊中。
就香港本土市場而言,無論電影票房還是口碑,《破地獄》都要更勝一籌。
豆瓣評分,《九龍城寨之圍城》7.2,《破地獄》8.4、
香港電影票房,《九龍城寨之圍城》1.1億,《破地獄》目前已在沖擊1.7億,已是香港最賣座亞洲電影的《破地獄》,票房還在創新高。
那么,為什么《九龍城寨之圍城》在金像獎上笑到了最后呢?
我的答案是:
《九龍城寨之圍城》代表了香港電影工業的最后體面
為什么這么說?下面且聽我慢慢分析。
電影工業?
香港電影金像獎是和臺灣金馬獎、大陸金雞獎齊名的華語電影三大獎項。
由于香港電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極度興旺,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香港電影金像獎,其實代表著華語電影的最高榮耀。
與金馬獎、金雞獎不同的地方在于,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結果是由會員投票產生的,完全對標了奧斯卡金像獎。
所以,這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結果,其實反映的是業界共同的心理取向。
《九龍城寨之圍城》囊括幾乎所有的技術類獎項,本身就說明了它代表著業界認可的行業水準。
別的不說,當我看到這屆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提名名單上還有《破地獄》時,我就能深刻感受到,2024年的香港電影,拿得出手的競爭者真的寥寥無幾了。
今年金像獎頒獎典禮后,我又惡補了好幾屆90年代金像獎的頒獎典禮,最大的感受就是:
那時候有多輝煌,現在有多失落。
香港電影巔峰時期,電影產量可以達到300多部。就是在臺北八大發行商逼宮港片,香港電影因為好萊塢《侏羅紀公園》讓出票房冠軍寶座的1993年,作為港片衰落的開局之年,那一年香港仍然拍了150部電影,相當于每周有3部港片上映。
到了2024年,這個數字是:
30部!
在談到香港電影時,我很喜歡提到“電影工業”這個詞,那么什么是電影工業呢?
我沒有翻查字典,我的理解就是電影行業形成了從制作到營銷、發型、衍生品開發的全流程體系閉環,電影行業時時有工開,人人有飯吃。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就是這樣的。
某位香港影壇大咖說:在香港這樣一個城市,本來是不可能養活一個電影工業的,但幸運的是我們曾經有了。
背后的秘密,就是臺灣市場+東南亞華人市場的需求支撐,加上香港,形成了一個約5000萬人口規模的市場。由于那個年代娛樂方式相對單一,而且尚未工業升級的好萊塢對華人觀眾有文化疏離感,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香港電影都是吊打好萊塢的領潮兒。
如今香港電影的落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以往賴以生存的市場基礎不復存在了。臺灣、東南亞市場被好萊塢攻陷了,新興的娛樂方式分流了本土的觀眾,忽然崛起的大陸市場雖然曾承擔救命稻草的作用,但兩個市場不兼容的問題依然存在。
因為拍片量急劇下滑,現在的香港電影,雖然還勉強保留著過往留下的電影工業骨架,但顯然已經沒法讓各個工種有工開,維持行業基本的良性循環了。
而《九龍城寨之圍城》,相比《破地獄》,對于行業從業者來說,無疑更具有電影工業的象征意義。
冬日火種
為什么《九龍城寨之圍城》贏得了業界的認可?
首先,兩億多的投資,能夠帶動更龐大的就業。
從城寨的搭建,到服裝設計、動作設計,《九龍城寨之圍城》涉及到更深入、龐大的行業工種。相比之下,《破地獄》就更像一部作者電影了。
其次,《破地獄》的成功更像可遇不可求的“共鳴產物”,而《九龍城寨之圍城》則更像標準化的工業產品。
兩部電影我都看了,《破地獄》整體上無疑更為圓融。這部描寫冷門行業的電影,之所以會成為香港電影票房之冠,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演員的觀眾緣,二是電影踩中了疫情之后港人希望“生人也要破地獄”的社會情緒。這種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不可復制。
《九龍城寨之圍城》則是精準設計的折中產物。
鄭保瑞說,《九龍城寨》本來不是他最想拍的電影,但是接下CASE后就要力求把它做到最好。高達兩億的投資,自然大陸市場才是成本回收的主力。因此,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是做了精準取舍的。它保留了港片動作凌厲的沖擊力,又最大程度降低了城寨的黑暗面、復雜性,把城寨包裝得像個有情有義的熱血烏托邦。
從結果看,《九龍城寨之圍城》也為港片挽尊了,內地6.85億的票房,不僅是當年港片最高,也是幾年來的冠軍。
從投資回報率來看,《破地獄》才是老板最喜歡的類型,成本頂多也就幾千萬,內地2億+香港1.6億,在《海關戰線》等接連失利的英皇可以依托這部電影好好回回血了。
《九龍城寨之圍城》則最多只能保證略為盈利。
最近業界都在感嘆香港電影處于寒冬期。現在的香港電影,政府已經是最大投資機構。由于回本艱難,不論是內地資本,還是本土電影公司都對投資慎之又慎。
從這個角度來說,電影大投資還沒虧,而且順勢推出了城寨四子,又帶來了前傳、后傳的拍攝機遇,真真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