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網友張女士投稿的故事:
去年七月的一個中午,天氣非常悶熱,我正對著空調吹涼,就聽到隔壁傳來的摔碗聲,還有女鄰居斥責婆婆的聲音。
那天,我記不清他們婆媳倆是第幾次吵架了,但自從這個做婆婆的來跟兒媳同住后,這家人就沒消停過,幾乎隔三差五都能聽見爭吵聲。
這個婆婆叫周大媽,今年60歲,農村人,但她交了社保,每月退休金有1300多。
4年前,她的老伴突發心梗走后,兒子和兒媳就把她從鄉下接到城里來生活。
說是跟著年輕人住,能照顧得到,還有城里醫療條件好,周大媽有啥病痛也能得到更好的治療。
好話是這樣說,但等周大媽住進來才知道,這哪是享福,分明就是來當“免費保姆”的。
周大媽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給兒子一家四口熬粥蒸饅頭,然后送兩個孫子上學,一個送幼兒園,一個送小學。
而送這兩個孩子,得倒兩趟車,來回加等車得花2個小時。
回到家要洗衣服、擦地板,準備午飯晚飯,下午簡單睡個午覺,起來就得挨個去接孫子放學。
晚上吃完飯,給兩個孫子洗澡,哄他們睡覺,快到10點了,還得去樓下超市搶打折菜。
因為兒媳從沒給過正常的生活費,他們一家五口人,正常伙食開銷一個月至少要2500元。
但她兒媳把錢管得很緊,有時候給2300,有時候只給2000。
每次給都是各種不舍得似的,一會哭窮,一會就算計周大媽:“媽你有退休金,爸走時也留了筆存款,我這錢不夠,你就幫忙墊墊吧!”
而周大媽為了家庭和諧,也拿兒媳沒辦法,盡力為這個家各種省錢和貼補。
可越為這個家出錢出力,兒媳就越得寸進尺,漸漸地把小孩的一些花銷也算到周大媽頭上。什么午托費、保險費、學習用品花銷,甚至小孩剪個頭發,都要周大媽出錢。
去年五月,周大媽在小區里摔了一跤,膝蓋骨裂了,還做了個小手術。
為了報銷高一點,她兒子把周大媽轉院到縣城的定點醫院。
周大媽住院了18天,而她的兒子兒媳只來過三回,加起來不過四天,大部分時間都是附近的女兒來陪護的。
醫藥費報銷過后花了兩萬多,全是周大媽自己從存折里取的,兒女一分都沒出。
出院后,周大媽在老家跟著女兒休息了不到一個月,可以正常落地了,就被兒子兒媳叫了回去。
可一回來,兒媳就想叫周大媽像往常一樣,負責接送兩個孫子去上學,說是他們夫妻倆都要上班,送完孩子上學,自己上班就太趕了。
周大媽表示她的腿還沒徹底恢復,走不了太遠的路。可兒媳卻沒管太多,說不過是出門走到公交站,其余都坐公交,沒什么大礙。
就這樣,周大媽也沒理由拒絕,咬牙送起了兩個孫子上學。剛開始走了太多路,膝蓋骨就疼,走著走著就有點瘸腿一樣,很難受。
好幾次我在送小孩子上學路上,遇到了就會順路幫周大媽送一個孩子去上學。她家的大寶和我的兒子是同個學校的,也是順路的事。
因為幫了幾次周大媽,一來二往我們的關系就熟絡了。
我是全職寶媽,和周大媽就經常會約在一起買菜,嘮嗑,打麻將啥的。而周大媽也拿我當知己一樣處著,家里的一些事也告訴了我。
而這次大中午爭吵的導火索,是她家孫子的作業本丟了,孩子被老師批評。
并且這孩子已經不是第一次弄丟作業了,搞得老師不得不在群里批評家長,說做家長得用心,孩子丟三落四,家長就得好好幫忙收拾。
雖然沒有直接點名道姓批評某位家長,但兒媳知道是自己兒子作業丟了后,就很生氣,但她生氣不是對孩子,而是把責任怪到周大媽身上。
說她不好好收拾小孩的作業,才導致孩子被批評,而她也順帶被老師教育,很沒面子。
然而,周大媽記得明明把孩子的全部書本和作業都收進書包了,可兒媳非說是她沒整理好。
周大媽覺得應該是小孩沒寫,故意說弄丟的。兒媳拿這話去質問小孩,這小孩竟跟風撒謊說寫了,肯定是奶奶弄丟的。
為此,婆媳倆就為這個事吵了起來,后來兒子回來查小孩房間的監控,發現小孩晚上時,根本沒做作業,而是把作業本丟到床底下去了。
真相大白后,兒媳也沒認錯,這讓周大媽很是委屈。
中午也沒心情吃,做好了飯菜周大媽就回房了,本以為這次兒媳會知道自己錯了,吃完飯會收拾并刷鍋洗碗。誰知,兒媳卻讓孩子去叫周大媽收拾,這讓周大媽心里更憋屈。
洗碗的時候,心里一直在想事情,一晃神就把一個大碗給摔碎了。
聽到摔碗聲,兒媳就跑到廚房來,也沒看婆婆有沒有受傷,反而還大聲說:“媽,你心里有氣,可以別摔碗筷嗎!”周大媽確實有氣,就回了一句:“摔了就摔了,大不了再買個!反正我會出錢!”
可兒媳卻受不了婆婆這樣陰陽她,就嘟嘟囔囔吵了起來。
面對這樣的兒媳,周大媽沒有對罵,抓緊收拾完碎碗,就回房睡覺了。
而第二天中午,我正做飯,門鈴響了。
打開門,周大媽拉著一背包站在我門口,手里還提著個褪色的藍布包,里面裝著幾件舊衣服,跟我說:
“小楊,我要回鄉下了,以后沒機會打牌了,這里是我做的腌菜,送給你吃,感謝你這些天來的照顧。”
她聲音沙啞,眼眶濕潤潤的,讓我看了很是心疼,問她:“咋突然要走?在城里住著不好么?”
周大媽苦笑一聲:“不走不行了,實在是這個家呆不下去了,還是回老家自己生活好!”
我說:“那你這樣回去,兒子會給你打生活費么?”
周大媽這時卻很硬氣地說:“不用他錢,也不想靠兒子,我每個月1300元的退休金,足夠養活自己了......”
我接過她的腌菜,本想邀她到家里坐一坐,我也收拾點東西給她。
結果正說著,還沒等周大媽回話,電梯叮的一聲響,她兒媳踩著高跟鞋從里面出來,瞥見周大媽,冷笑一聲:
“要走趕緊走,別因為一點事,就四處說,自己要走的,搞得我們趕你走一樣!”
周大媽聽見兒媳這樣說,就婉拒了我,說句告別的話,就進了電梯。
看著周大媽離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她剛來那會兒,總念叨著:“只要孩子們好,我苦點累點沒關系,畢竟以后我是要靠他們養老的!”
可現在,這1300塊的退休金,倒成了她最后的尊嚴。
周大媽回到老家后,就恢復了以前的生活,種菜養雞養鴨。偶爾還會跟我視頻,問問我過得怎樣,然后又跟我打探她家兩個孫子過得怎樣。
在視頻那頭,我看著周大媽嘮嘮叨叨的樣子,明顯比在兒子家住的時候更放得開,說話也沒了從前那種唯唯諾諾,顯得更有底氣。
她經常跟我念叨:“幸好當初聽親戚的話,交了這社保,不然要我老了,靠這樣的兒子兒媳養老,真的不知要活成什么鬼樣!”
而城里這邊,周大媽的兒子卻隔三差五會帶著一些水果來敲我家門,打探周大媽的事。
因為周大媽把他拉黑了,他聯系不上,總是問我能不能跟他母親聯系時,幫他說一下,說他們知道錯了,想讓大媽回來帶孩子。
我看著他手里拎著的廉價水果,只覺得可笑——當初把老人當傭人使喚,現在又想起她的好了?
有時看見鄰居的兩個孩子,我總會想周大媽,想起她走那天說的話:“以前總覺得錢要留給孩子,現在才明白,攥在自己手里的才叫底氣。1300不多,但夠我吃飽穿暖,不用看人臉色。”
是啊,這薄薄的退休金,不僅是銀行卡里的數字,還是我們晚年生活的尊嚴。對我們女性而言,更是在被傷透心后,還能轉身離開的底氣。
所以,再難都要讓自己擁有一份社保,這樣老了才能有尊嚴有底氣地活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