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睡眠問題愈發凸顯,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的關鍵因素。其中,“總是睡不飽”這一現象普遍存在,引發了廣泛關注。與此同時,維生素D作為人體必需的重要營養素,其與睡眠之間的潛在聯系逐漸成為研究熱點。深入探究維生素D缺乏與睡眠問題的關系,對于科學改善睡眠質量、保障人體健康意義重大。
維生素D屬于脂溶性維生素,在維持人體健康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一方面,它在鈣代謝調節中不可或缺,能促進腸道對食物中鈣的吸收,有助于骨骼的健康發育和正常功能維持,對預防兒童佝僂病和成人骨質疏松癥等骨骼疾病至關重要。另一方面,維生素D還參與調控人體多個系統的細胞功能,涉及免疫調節、神經傳導等生理活動,對維持人體整體生理平衡意義重大。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T)《人群維生素D缺乏篩查方法》,臨床上通常通過檢測血液中25 - 羥維生素D[25(OH)D]的水平來評估人體維生素D的營養狀況。當血清25(OH)D水平大于或等于20 ng/mL時,表明維生素D營養狀況正常;低于12 ng/mL則判定為維生素D缺乏。例如,有網友檢查結果顯示25(OH)D全測結果僅為5.52 ng/mL,這屬于嚴重缺乏的情況。
對于那些“永遠都睡不飽”的人群,其睡眠可能屬于“非恢復性睡眠(NRS)”。1987年,美國精神病學協會首次將“非恢復性睡眠”列為一種失眠癥狀。這類睡眠盡管時長看似正常,但質量低下。具體表現為晨起后仍感疲憊,無法恢復精力;睡眠中淺眠多、易中斷;日間身體和精神功能受影響,如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等。近年來,圍繞維生素D缺乏與睡眠問題的關聯開展了多項研究。一些相關性研究發現,慢性失眠患者血清維生素D水平普遍低于健康人群,如2020年發表在《睡眠醫學》的一項研究證實了這一現象。然而,干預性研究結果并不一致。2021年,挪威進行的一項臨床隨機對照試驗對189名維生素D不足人群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維生素D補充,結果顯示補充維生素D對改善睡眠水平未產生顯著影響。2022年的一項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納入了19項研究,其中包含13項隨機對照研究,結果表明與安慰劑組相比,維生素D補充與睡眠指數下降存在一定關聯,但證據等級僅為中等,且維生素D補充對睡眠困難和障礙的影響結果并不統一。
目前雖發現維生素D缺乏與睡眠障礙之間存在一定關聯,但補充維生素D對改善睡眠問題的直接作用尚未明確。影響睡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飲食、生活習慣、環境等。通過多維度的健康管理,如合理飲食、規律作息、適當運動以及科學補充維生素D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質量,全面提升機體功能。
人體可以通過自然途徑獲取維生素D。一是日曬,皮膚經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可自身轉化生成維生素D?。春秋季建議在上午10點前暴露四肢10 - 15分鐘,但需要考慮緯度、膚色等差異對維生素D合成的影響。二是膳食,動物性食物是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建議每周食用2次深海魚,如100g三文魚中大約含有450IU的維生素D;同時,也可以選擇強化乳制品,每升強化乳制品中約含有400IU的維生素D。辦公室族群、高緯度居民、深膚色人群等由于日照不足或皮膚合成維生素D能力較低,屬于維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可以考慮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根據2011年內分泌學會指南,成人每日維生素D的推薦補充劑量為1000 - 2000IU。需要注意的是,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與含脂食物同服可以促進其吸收。同時,應定期監測血鈣水平,避免因過量補充導致血鈣異常。維生素D2軟膠囊,主要成分是維生素D2,植物來源,5000單位,所有人群均可放心使用。
對于持續存在睡眠問題的人群,建議采取階梯式干預措施。首先進行基礎評估,記錄2周的睡眠日志,包括入睡時間、覺醒次數、睡眠時長等信息,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睡眠狀況。其次,進行實驗室檢查,除了檢測維生素D水平外,還需排查鐵蛋白、甲狀腺功能等指標,以排除其他可能導致睡眠問題的因素。最后,若睡眠問題仍然嚴重,可尋求專業干預。認知行為療法(CBT - I)被推薦作為一線治療方案,對于改善睡眠問題具有較好的效果;藥物輔助治療需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維生素D缺乏常常伴隨骨痛、肌肉無力等癥狀。當血清維生素D水平低于10ng/mL時,需警惕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風險,建議在內分泌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沖擊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