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內容均基于權威資料整理,詳細出處見文末。
5月7日,商務部正式宣布,中方同意前往瑞士與美方展開關稅議題的交流。緊接著,央視發布了一段視頻:《中國外貿的韌性,美國需要正視!》
央視
要知道,廣交會一直被看作是中國外貿的“風向標”。本屆廣交會現場意向出口成交額達到了254.4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
廣交會
今年第一季度,美國航空以900億人民幣的營收遙遙領先,而中國國航的營收僅為前者的五成,虧損更是同比擴大了22%。
新聞截圖
為什么中國的航空巨頭會陷入“收入增加但利潤不見漲”的怪圈?美國航空又是憑什么取得如此高的營收呢?
圖源網絡
中美一季度營收對比
美國航空從成立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構建起覆蓋61個國家、365個目的地的全球航線網絡,每天運營超過6800個航班。其龐大的運力和長期積累的客戶資源,讓公司在經濟波動期依然能夠保持較高的營收規模。在2024年第四季度,其運力調整策略已經推動營收增長4.6%,超出市場預期,為2025年第一季度打下了堅實基礎。
飛機
去年同一時期,美國航空的營收為125.7億美元,今年市場的預期并不高,僅僅設定了一個整數目標——126億美元。然而,最終實際完成的營收為125.51億美元,約等于900億元人民幣,這一成績可以說是相當亮眼。
美國飛機
相比之下,中國國航一季度的營收為400.23億元,同比增長僅8%。然而,歸母凈利潤卻虧損20.44億元,虧損額較2024年同期擴大了22%。與此同時,東航和南航分別虧損9.9億和7億元,三大航空公司合計虧損超過37億元。這種巨大的差距背后到底藏著哪些原因呢?
飛機
差距根源分析
中國國航的國際航線恢復速度仍然低于疫情前水平。2025年第一季度,國際航班量僅恢復至84%,而且國際航線的客公里收益同比下降了20.69%。
國航
反觀美國航空,通過常旅客計劃和企業合作鎖定商務旅客,高端艙位收入占比顯著提升。盡管2024年因商務客戶流失損失了15億美元,但公司通過運力調整和價格策略逐步恢復了市場份額。
而中國國航雖然在常旅客群體中表現不錯,但由于整體公商務需求疲軟,新增客源中有70%是旅游及探親旅客。這種結構導致“以價換量”策略不得不成為常態。
國航
第一季度,美國航空的單位成本同比上升7.8%,但通過削減低效航班和優化燃油采購,部分緩解了成本壓力。其自由現金流仍達到1.7億美元,流動性儲備維持在10.8億美元,為日常運營提供了緩沖。
飛機
盡管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推高了飛機零部件成本,例如波音737 MAX的采購成本增至2.3億美元,但美國航空通過推遲部分飛機交付、調整運力增長計劃,有效降低了資本支出壓力。
圖源網絡
此外,中國高鐵網絡覆蓋全國90%的百萬人口城市,一季度客運量同比增長25%。在2000公里以下的行程中,高鐵分流了航空客源超過60%。
美國航空
而在美國,由于高鐵網絡不發達,航空仍然是長途出行的主要選擇。盡管一季度政府差旅減少、空難事故影響消費者信心等因素導致國內需求放緩,但其龐大的國內航線網絡依然支撐了基本客源。
波音737
結語
美國航空900億人民幣的營收背后,展現了傳統航空巨頭在需求萎縮和政策困境中的努力掙扎。而中國國航的400億營收雖然看似單薄,卻隱藏著貨運突圍和國產替代的戰略韌性。
高鐵
短期內,美元霸權與產業積累仍是難以跨越的鴻溝。但從長遠來看,隨著C919的崛起,全球航空業的話語權正在悄然向東轉移。
美國2025年空難
當波音淪為關稅戰的犧牲品時,中國航空業能否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將直接決定未來十年“天空之爭”的勝負走向。
信源:京報網2025年04月30日關于一季度三大航虧損超37億元,降本增效成運營重點的報道;大河財立方2025年04月29日關于中國國航一季度虧損20.44億元的報道;金融界2025年04月24日關于美國航空集團2025年Q1營收125.51億美元,市場預期126億美元的報道。
圖源網絡
三大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