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履行承諾,圖們江上的新大橋正式破土動工。
目前俄烏局勢逐漸趨于平靜,俄羅斯剛剛宣布收復庫爾斯克,并認可朝鮮對前線的援助后,就馬上啟動了圖們江大橋的建設工作,這背后到底有什么深意?這座大橋又將如何影響我國?
?——【·“跨越邊界”的宏偉工程·】——?
2025年4月30日,俄羅斯與朝鮮共同開啟了圖們江公路大橋的建設工程。
這座連接朝鮮羅先市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橋梁,橫跨圖們江,預計總長度為850米,總投資高達9100萬美元,由俄羅斯索契公司TonnelYuzhStroi負責實施。
按照計劃,整個項目將在2026年夏季完工,屆時兩國之間的人員交流和物資運輸將實現質的提升。
回顧歷史,朝鮮與俄羅斯長期以來主要依賴一座建于1959年的老式鐵路橋進行陸路連接,這座橋被人們稱為“友誼橋”。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座設施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經貿往來的實際需求。
其實,關于新橋的構想早在2015年就被提出,但由于朝鮮第四次核試驗等事件的影響,這一計劃一度被擱置。
直到2024年6月普京訪問平壤時,這個項目才最終敲定。
這個時間節點非常值得玩味。
當前,俄羅斯在西方嚴厲制裁下急需尋找新的經濟伙伴;而朝鮮同樣因國際社會的孤立而渴望突破發展瓶頸。
自2024年簽署《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以來,俄朝兩國關系顯著升溫,特別是在朝鮮派遣軍隊參與俄烏沖突之后,雙方的合作更加緊密。
在這個大國博弈的背景下,作為同時與俄羅斯和朝鮮保持友好關系的中國,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
圖們江大橋不僅是俄朝雙邊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也為中俄朝三方協作開辟了全新的可能性。
那么,這座橋梁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戰略考量?中國又能從中獲得哪些實際利益呢?
?——【·新橋帶來的利益·】——?
毫無疑問,這座橫跨圖們江的大橋將為俄朝兩國帶來顯著的經濟收益。
對于長期面臨經濟困境的朝鮮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會,有望促進人口流動、旅游業發展以及商品流通。
而對于俄羅斯,尤其是其遠東地區而言,新橋將大幅提高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確保各類產品供應鏈的穩定性。
據分析,大橋建成后,俄朝邊境貿易額有望翻倍增長,朝鮮還可能向俄羅斯輸送更多勞動力,借此獲取寶貴的外匯收入。
不過,這項工程最值得關注的潛在受益者或許是中國。
多年來,中國一直希望通過圖們江出海口進入日本海,為東北內陸地區開辟一條直達海洋的通道。
2024年5月的中俄聯合聲明明確提到,將與朝鮮就中國船只經圖們江下游出海航行事宜展開建設性對話。
盡管措辭謹慎,但這一表述傳遞出了積極信號。
實際上,這條水上通道并非空談。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根據1886年的相關條約,中國的船只曾通過圖們江直接進入日本海進行捕魚和貿易活動。
清末民初時期,琿春地區曾是東北亞重要的商貿中心。
直到1938年日俄張鼓峰事件后,這條黃金水道才被迫中斷,至今已有近九十年。
如果圖們江通道得以重新啟用,東北亞經濟合作格局將被徹底改變。
三國在資源方面具有天然的互補性:中國東北地區盛產鋼鐵、木材、煤炭、糧食和機械產品;朝鮮在圖們江至清津沿線布局了采礦、有色金屬、林業和水產品加工業;俄羅斯遠東地區則擁有豐富的能源和原材料資源。
更重要的是,通過日本海,圖們江三角區將與韓國釜山、浦項以及日本函館、秋田等沿海城市形成緊密聯系,推動東北亞南北經濟體的互動合作。
圖們江入海口的戰略價值不容忽視:水深條件良好,地理位置優越,有潛力成為亞歐大陸橋的重要支點,與現有的西伯利亞大陸橋和中國大陸橋形成合力,構建更為完善的歐亞運輸網絡。
?——【·夢想與現實的14公里·】——?
要實現中國船只通過圖們江進入日本海的戰略目標,還需要克服諸多障礙。
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那被稱為“最后14公里”的水道。
現有的朝俄鐵路橋建于上世紀,橋梁距離水面僅7-11米,嚴重限制了大型船只的通行。
此外,河床淤積嚴重,水下障礙物眾多,進一步降低了航道的適航性。
若要實現具有商業價值的通航,必須進行大規模的工程改造,這不僅成本高昂,技術難度也不容小覷。
歷史遺留問題同樣復雜,日本殖民東北時期,曾在圖們江出海口水下設置混凝土阻航障礙物。
衛星圖像顯示,在朝俄鐵路大橋上游110米處確實存在多組規則排列的水下障礙物,形狀類似二戰時期的反坦克拒馬,有效切斷了通航的可能性。
清除這些障礙物將是一項艱巨任務,盡管表面保持友好關系,俄羅斯和朝鮮對允許中國船只,特別是軍事船只進入這一關鍵水道歷來持謹慎態度。
在國家安全和區域影響力的權衡中,他們對中國在遠東地區日益增強的存在感存有戒心。
歷史上,圖們江入海口附近區域曾是中俄領土爭議的焦點,19世紀中國被迫將部分領土割讓給沙俄,包括現在的海參崴。
這些歷史陰影至今仍影響著區域合作進程。
對中國而言,在當前國際格局下也需要審慎平衡各方關系。
過于密切地靠近俄朝可能會進一步加劇與西方國家的緊張關系,不利于整體外交戰略布局。
而且,目前圖們江大橋選址處兩側的基礎設施非常薄弱,俄方一側缺乏連接道路,朝方一側也沒有完善的公路網絡。
即使大橋建成,其實際運營效益也將受到限制,至少短期內難以發揮最大潛力。
類似的案例并不鮮見。
中朝鴨綠江大橋雖已建成近十年,但由于朝方未能完成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至今仍未正式通車。
圖們江大橋是否能避免重蹈覆轍,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圖們江通道的地緣政治意義·】——?
跳出經濟視角,從更宏觀的地緣政治層面來看,圖們江大橋及其可能帶來的出海通道,對區域權力格局有著深遠的影響。
這一地區的未來發展不僅牽動著經濟神經,更觸及到大國平衡與區域安全的敏感議題。
中俄朝三邊關系呈現出既有共識又有分歧的復雜狀態。
三國都面臨著來自西方的壓力,因此有加強合作的內在動力。
然而,當合作涉及核心利益和影響力邊界時,矛盾也不可避免地顯現出來,對于圖們江出海口的開發利用,三方的優先考慮并不完全一致,俄朝各自懷揣著不同的心思。
在美國主導的日韓同盟與中俄朝非正式合作之間,各方都在尋求有利于自身的戰略平衡。
圖們江通道的開放將不可避免地引發區域安全架構的調整,可能加劇某些緊張關系,也可能創造新的合作空間。
從長遠看,圖們江通道有望成為連接亞歐大陸的關鍵樞紐。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航道開發日益可行,這將極大縮短太平洋與大西洋間的航程。
中俄兩國已經開始成立北極航道合作分委會,共同推動北極航線的開發。
如果圖們江通道能夠與北極航道相連接,將形成全新的國際運輸走廊,大幅降低東亞與歐洲間的物流成本。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