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果品批發市場又熱鬧起來了。
三輪車拉著竹筐穿梭,攤主們嗓門亮堂。
“寧海白枇杷到貨!
80元到160元一筐!”有人扯開塑料布。路過的大爺瞅一眼:“3斤賣這么貴?
比吃肉還狠!”可攤位前的年輕人沒猶豫,掃碼聲不停。這枇杷季,寧海白枇杷成了“頂流”。
論賣相,大棚里的“白荔枝”果兒雪白,捏一下直冒汁。測甜度,糖度計滴滴響,15度起步,比普通枇杷甜出一倍。
但露天種的白枇杷卻遭了難。
4月那波低溫天,果子挨了凍,現在還掛在枝頭長不大。
果農老李蹲在園子嘆氣:“露天果得晚10天上市,個頭還小。”可大棚果不愁賣,批發市場日均走300多筐。
溫嶺、福建的枇杷來打擂臺,走的是低價路。溫嶺果批發價60元一筐,福建中熟果10元一斤隨便挑。“咱這性價比高!
”隔壁攤位老板揮著計算器。電商平臺上也熱鬧,盒馬300克賣29.9元,排水果榜前頭。
有人說寧海枇杷太貴,吃不起。也有人覺得值:“嘗個新鮮,一年就等這口甜。”批發市場老板陳宏偉說得實在:“品牌打響了,價穩得住。
”但老李心里犯嘀咕:“露天果賣不上價,明年要不要搭大棚?”這難題擺在不少農戶面前:投錢建棚怕虧本,不投怕跟不上市場。“枇杷不過夏,吃果要趕早。
”老輩人常這么說。可現在市場分了層,高端果搶著要,平價果走量快。消費者也犯難:選貴的嘗鮮,還是買便宜的過癮?
數據擺在那:近一周銷售額223萬,環比漲了29%。錢袋子鼓了,可寧海枇杷的口碑得守牢。有人擔心:價高會不會讓農戶急功近利?
品質要是滑了坡,再好的牌子也砸了。
我個人覺得,高價是把雙刃劍,既捧紅了產業,也考驗著人心。
地頭的枇杷樹還在結果,市場的熱鬧還在繼續。這枇杷季的故事,藏著農戶的盼頭、消費者的甜頭。好果子靠天也靠人,咱老百姓的甜日子,還得看這一棵棵枇杷樹。
至于露天果和大棚果的較量,到底咋平衡?您瞅瞅,這市場就像個大擂臺,總有些問題等著人琢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