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爺蹲在田邊扯草,指甲縫里全是泥。他手里攥著幾株牛筋草,莖稈彎成弓也不斷。
“這草跟牛筋似的,拽斷了莖還連著根!”大爺嘟囔著,抬腳碾了碾扎根的草頭。在咱農村,牛筋草到處都是,路邊、地頭、曠野里,一長就是一大片。
城里人可能沒見過,可咱莊稼漢誰不認識?就是常把它當害草除。
你看它葉片扁扁的,穗子像小梳子,個子不高卻扎得深,人踩車壓都不倒。
老輩人管它叫“千金草”,如今卻少有人知道它的好。
早年間缺醫少藥,村里老人常去割牛筋草,曬干了囤起來。夏天孩子發燒鬧肚子,抓一把煮水喝,退燒止瀉還下火。
牛筋草全草都能入藥,清熱利濕、涼血散瘀,用處可多了去了。傷暑發熱、黃疸痢疾、跌打損傷,老輩人都說這草能對付。可現在呢,除草劑一噴,大片牛筋草枯死在地里。
年輕人嫌它礙事兒,哪知道這草曾是救命的“土單方”?記得小時候,爺爺用牛筋草編草繩,說這草韌性足,比繩子還耐用。
牛羊也愛吃它,嫩莖葉喂牲口,曬干了冬天當飼料,省錢又頂飽。可如今飼料多了,誰還惦記這野草?
都當雜草處理了。
“鄉間無閑草,識得皆是寶”,老祖宗的話真是不假。你看那牛筋草,根系深扎泥土,默默長了千百年,從不多言語。過去幫了多少人的忙,現在卻被冷落,想想真是可惜。
有人說,現在藥材多了,誰還靠野草治病?可老輩的法子不能忘啊。牛筋草性涼味甘,用對了是寶,用錯了才是草,關鍵在會不會用。
就像治小兒驚風、乙腦流腦,新鮮牛筋草煮水喝,老輩人傳下來的。還有那濕熱黃疸、蕁麻疹,配伍其他草藥,效果還真不錯。
但咱得知道,用草藥得聽醫生的,不能自己瞎折騰。
這草還有個妙處,能當涼茶喝,夏天來一碗,清熱又解暑。可現在涼茶鋪遍地都是,誰還想著去地里薅一把牛筋草呢?時代變了,野草的用處好像也被忘了。
李大爺不知道,他腳下的牛筋草,全草曬干能賣錢,藥店都收。
要是成片種,說不定還是門營生,可誰會把雜草當寶貝種呢?這事兒挺讓人琢磨,為啥老輩人寶貝的東西,現在卻遭嫌棄?是咱們忘了野草的好,還是覺得現代藥材更靠譜?
牛筋草還在路邊長著,人來人往地踩過去,沒人多看一眼。只有村里的老人們,路過時會嘆口氣:“這草,比從前少多了。
”我常想,這些老野草是不是被咱們忘得太干凈了?
它們長在地里,不挑地方,不用照料,默默等著懂它的人。
也許該多聽聽老輩人的話,多看看身邊的野草,說不定都是寶。
就像牛筋草,渾身是勁,渾身是寶,不該被當作雜草除掉。
野草從不是雜草,是沒被看懂的寶,這話真在理。下次再看見牛筋草,你會不會蹲下來,仔細瞧一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