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遇到各種重大災難的時候,網上總會爆出各種公眾人物的捐款名單,一般都是企業家,明星,網紅等高收入人群。那么這些公眾人物是否是自愿的獻愛心呢?我愿意相信大部分人是自愿的,不排除也有一部分是被道德綁架的,有些捐款少或者不捐款的,還會被廣大網民進行網暴。
道德綁架似乎是一個貶義詞,道德綁架本身也是不被提倡的,但拋開本身的道德意義之外,有些情況下對社會也并不全是負面影響。
作為公眾人物,特別是大眾認知的高收入公眾人物,名氣本身是具備經濟價值的,而這種價值是可以提升效益的,既然得到這種效益,就無可避免的承擔相應的風險。
當然,這個說法并不是提倡道德綁架,只是單純在社會利益層面看,如果沒有這種對道德綁架的恐懼,是不是會有更多的高收入名人選擇不捐款呢?因為在他們個人層面,也是自己努力勞動換取的,不需要捐獻給別人。由此來看,為大部分人的利益,從而損失小部分人的利益,這就像是“電車悖論”,無法從客觀上評判。
網暴并不是值得提倡的行為,因為大部分網暴者的意圖是出于“仇富”心態,而這種心態不知道是不是由于歷史上經歷過太多劫富濟貧的事件,又或者“為富不仁”的固有思維太過深刻,讓普通人潛意識里對富人有敵視。
在大眾層面這都還能理解,畢竟犧牲個人,求助大眾,價值交換也說得過去。但在一些小的群體層面,這種道德綁架就有些難以接受了,比如校園、單位有時也會搞些捐款活動,還故意把捐款金額榜單列出來,這就相當于變相逼迫,做領導的,收入高一點的,被迫就更明顯。如果哪個員工捐太多,就會有些條件相近的吐槽,如果領導或者業績好的業務員捐太少,也會有人吐槽,整個事情下來,人人都不舒服。如果被捐助者也是同單位,那么他也可以看到公開的榜單,不知道面對上面的金額,會作何感想?人心是復雜的,有些好事,操作不好就會得到壞的結果。
有些企業負責人可能是出于真心的希望幫助別人,而有些老板的炒作意味就過于明顯,自己沒捐多少,還巴不得全網宣傳,實在讓人……
善良也需要通過積極的方式提倡,不要讓善良淪為獲利的工具,希望道德綁架不要成為團體中的頑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