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月,全球上演著一個恐怖的藍屏事件——微軟因系統更新故障導致電腦崩潰。
這一系統故障導致的藍屏問題導致了無數工作大受影響,甚至包括政府工作。
這場數百萬臺電腦藍屏崩潰,讓不少人意識到了看似強悍的數字科技竟然“不堪一擊”。
但是在這途中,中國的基礎設施卻并沒有遭受影響,當所有人都在恐慌的時候,中國依舊穩步進行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國進程:從美國“卡脖子”到去美化
去年一場恐怖的藍屏事件襲擊了不少用戶的電腦,不僅航班因此停飛甚至連緊急救人的手術也因此被迫推遲。
當全球都因此陷入恐慌的時候,人們卻發現了一個人令人恐慌的事件——中國的基礎運行竟然“毫發無損”。
當所有人都還在思考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中國的一切卻運轉如常,要知道這樣的技術已經被微軟牢牢握在手中好幾年了。
看著中國這樣的轉變,無數人感到牢牢好奇,中國究竟在什么時候擺脫了西方技術的“手掌心”?
其實能在藍屏事件中擁有獨善其身能力的中國并不是“偶然”的,中國早就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在此布局。
三十年前的中國在信息科技方面的能力比較薄弱,甚至幾個關鍵部分的信息技術都是完完全全地依賴外國的產品。
看著這樣的狀況,所有人深知不能依靠西方的技術,不然遲早有一天會被西方打著各種各樣的借口“卡脖子”。
于是在2001年中國的國防科技大學接受到了一項改變中國的特殊任務——自主研發國產操作系統。
于是這些臨危受命的教授學子們開始了最新一步的研究,在無數人不計付出的努力下從FreeBSD到Linux再到麒麟操作系統。
但是這樣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當時的中國是零經驗起步,為了早日為國家做出貢獻,臨危受命的研發團隊天天工作到凌晨。
無數人前赴后繼,廢寢忘食只是為了早日獲得想要的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只用了五年的時間第一代的國產麒麟操作系統問世。
作為第一代的國產麒麟操作系統雖然沒有西方先進的操作功能,但是能成功研發出來麒麟操作系統就意味著努力沒有白費。
在邁出基礎性建設的第一步之后,研發部門又開始了進一步的努力,終于在10年的時候,麒麟操作系統等國產系統被近九成的國家部門使用。
雖然最開始的政府對于這個國產的麒麟操作系統并沒有太信任,大部分的員工習慣使用Windows系統,而不是橫空出世的麒麟操作系統。
國產麒麟操作系統的成功使用打破了西方產品的技術壟斷地位,而中國也徹底做到了從“卡脖子”到去美化。
當然中國的去美化不僅僅只有操作系統,而是開啟了從上至下的數字改革“長征活動”,都有哪些改革呢?
去美化行為:完完整整擺脫技術限制
中國的進步在硬件方面來說也是同樣令人振奮不已,七年前上海的兆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完成了x86架構處理器的量產。
要知道這批量產的x86架構處理器可是中國首次全程自主設計的處理器,算雖然是首款但是處理器的性能可是直達國際主流水平。
四年前,華為推出了一款鯤鵬920芯片遠超國內外同期技術產品,橫空出世的鯤鵬920芯片令國內外無數人震驚不已。
但是鯤鵬920芯片的推出絕對不會是中國的最后一步,果不其然2023年中國又推出了麒麟9010芯片。
作為麒麟9010芯片是基于中心國際N+2的工藝基礎進行量產的,其性能直逼臺積電5納米制程,麒麟9010芯片的問世徹底打敗西方企圖用技術掌控中國的“狼子野心”。
麒麟9010芯片成功研發背后則是無數個有志之士和公司不計成果只求不被西方利用技術從而“鎖喉”。
其中微電子的28納米光刻機、中微半導體5納米的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組成的國產設備集群......都為麒麟9010芯片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看著華為麒麟9010芯片的成功研發,就連美國的商務部長雷蒙多也對外承認:出口的關注也未能阻止中國現進進程。
從美國商務部長的評價中不難看出中國已經從不被看好的狀況變成了享受成長那的境地。
但是中國的決心遠遠不止于簡單的系統和芯片研發,在芯片儲存方面中國也強硬地擺脫了美國的桎梏。
中國以長江儲存的技術徹底撕開了美國壟斷中國芯片儲存的狀況,甚至在去年中國的售賣中直接占領全球15%的份額,令三星、美光慌張不已。
中國在芯片方面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研發成功的芯片意味著中國徹底擺脫了被每桎梏的每年必須花費千億美元的進口費。
除此之外,還真正做到了打破美國“一家獨大”的想法,變成了“中美雙強”的局面。
再加上逐漸被精化的國產操作系統,到目前為止鴻蒙系統的裝機量已經沖破了十億的數量大關。
而鴻蒙系統獨特的優勢:“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分布式架構獲得了更廣層面的客戶。
從最開始的智能汽車領域再到西門子智能工廠的備選系統到現在甚至連日本豐田都在使用鴻蒙系統進行下一代車載開發。
看看中國操作系統在國際上享有越來越多的重要地位,不少人感到疑惑中國內部又是怎么樣呢?
根據調查微軟的Windows系統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由最開始的92%下跌到連50%都不到,中國在去美化上有了更近一步的成功
并且在204年中國修訂了《政府采購法》,其中明確規定如果政府包括國有企業需要采購計算機其中必須使用國產的CPU和操作系統。
中國在信息技術上從被西方“卡脖子”到現在的獨立自主用了將近20年的光陰,未來的中國一定會在更多的領域實現自主創造。
正如研究最初麒麟系統的工程師所說:自主創新的道路不是為了對抗,而是未來掌握自己的命運,希望未來的中國能夠做出更多的自主產品!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