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著實有點“彷徨”!
“關稅”威逼搞了一個月,結果日本沒簽、越南沒簽、澳大利亞也沒簽。
如今,指望“破局”的對象竟是“三哥”。結果印度漫天要價,等著美國“還價”,一點都不急。
更糟糕的事情是13國“組團反擊”!日本還“疑似”帶頭拋美債!
這叫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情以何堪?
無奈之下,特朗普的“左膀右臂”、昔日的索羅斯“門徒”的美國財長斯科特·貝森特,決定親自跑一趟瑞士,與中方接觸。
只因為美債已經半只腳邁入“雷區”,而下個月,更有“海量美債”到期。
談,必須得談了!
日本被“逼急眼”了
4月16日時,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親自“帶隊”,趕赴美國勸特朗普“做人留一線,江湖好相見”。
24%的關稅對日本而言,“身子骨”受不住!
然而,美國對會議結果,霸氣的回以四個大字:巨大進展!
之后,沒有任何“多余”解釋。
此舉,顯然是在營造“日本帶頭低頭”的架勢。
一時間,日本“目瞪口呆”。
損,太損了,這是又把日本“當槍使”。
日本也不含糊,立馬拿美債“揮刀撒氣”!
4月22日,據《金融時報》報道稱,日本私營機構,其實就是日本銀行,還有養老基金先后“狂砍”外國債券兩刀。
第一刀“砍掉”175億美元。
第二刀“砍掉”36億美元。
兩刀下去,200多億美元的國外債券“揮之湮滅”,解恨!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175億美元國外債券為“長期債券”。
這與美國10年期、30年期美債利率“上漲”正好匹配上了!
很顯然,超過200億美元的國外債券,其中美債才是“真正的目標”。
可忙活了半天,特朗普那邊仿佛跟“沒事人”似的,一點都不“怕疼”。日本一咬牙,決定給美國整個“大活兒”。
先是在5月2日這天,日本首相石破茂親自“站臺澄清”:日美雙方暫未達成關稅共識!
2天后,5月4日至6日,日本財長、央行行長趕赴意大利,參加“第二十八屆‘10+3’”會議。
“10+3”會議,其實就是中日韓3國的財長、外長,加上東盟10國財長、外長共同舉行的“經貿會議”。
按照“慣例”,好歹得“作妖”一下下的日、韓,竟然全都“很配合”。
隨后,聯合聲明“如約”發布。
其中,有兩條“聲明”隔空看得美國眼皮“直跳”。
聲明一:13國將力爭“保持靈活性,以應對保護主義抬頭和不穩定的全球金融形勢等挑戰,同時增強長期性復蘇能力。”
這段話翻譯成“大白話”:
“通過‘靈活性’的技巧,抱團取暖,維穩彼此的經濟,不給‘美國這個破壞規矩的老六’可乘之機,但也注意分寸,不能刺激到這個‘老六掀桌子’。”
這一刻,“排擠”中國的計劃,顯然落空。
聲明二:13國同意通過“清邁倡議”,在多邊化融資模式框架下擴大合作范圍,以應對“關稅”可能引發的一系列“全球性問題”,比如金融危機,甚至還包括“自然災害”與“傳染病大流行”。
簡單一點解釋,就是13國準備重啟因為種種原因,被“冷藏”、冷處理了25年的“清邁倡議”。
在這個倡議之下,13國達成共識,通過相互多邊化融資的方式,給彼此的金融“兜底”。一旦發生金融危機、自然災害或全球傳染病大流行,雙方在金融層面互幫互助,起碼不會“背后大肆捅刀子”。
其實,這一聲明,防范的是“索羅斯那群人”。
其實,特朗普當初給越南、韓國、日本分別“套上”46%、25%、24%“關稅枷鎖”之后,外界便猜測認為,特朗普這是準備配合“索羅斯”,將亞洲視為“韭菜地”,準備重演1997年那場“割韭菜盛宴”,也就是我們口中的“97亞洲金融危機”。
更何況,特朗普任命的“財長”斯科特·貝森特不僅是索羅斯曾經的“門徒”,而且斯科特·貝森特本人就是那場危機當中“索羅斯陣營”的主要操盤手之一。
這次越南也好,日韓也罷,都沒有痛快的向美國直接低頭。他們都怕“關稅”之后,美國還要聯手“索羅斯”憋大招!
正因為如此,日本頂著壓力“沉默的炸毛”!
“流氓”對上“老六”,五五開!
越南“靠不住”!
日本“不靠譜”!
這兩貨全都不肯低頭!
美國嘆了口氣,準備拿印度“開刷”,試圖破局!
5月6日,特朗普突然丟出“重磅炸彈”,他在接待來訪的加拿大總理卡尼時突然聲稱,印度同意取消針對美國商品的關稅。
乍一聽,還以為印度帶頭“跪了”!
結果,民主黨媒體“彭博社”直接跳出來“拆臺”,揭穿特朗普的“把戲”。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印度確實同意取消對美國的關稅,但這是有前提條件的。
印度在與美國談判時,直接提議對鋼鐵、汽車零部件和藥品實行相互零關稅。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說美國要允許印度向美國傾銷鋼鐵、汽車零部件與藥品,這就是印度的條件。所謂的“相互零關稅”,起碼在這三種出口上,美國“扛不住”印度的“零關稅傾銷”。
所以,特朗普所謂的“印度同意取消對美關稅”,不是說美印達成了協議,而是指代美國若同意給印度好處,印度便同意給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一個“臺階”。
不得不佩服,還是“三哥”雞賊!
同時,也再次證明“流氓”對上雞賊的“老六”,彼此勝算五五開!
就在這時,印度部長橫了一眼美國。
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皮尤什·戈亞爾宣布:該國在與歐盟會晤后,雙方計劃在年底前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美國“臉都綠了”,欺人太甚!
中美瑞士“巧遇”會談!
5月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正式“官宣”,5月9日至12日,中美齊聚瑞士,舉行兩國經貿高層會談。
這次“攢局”的是瑞士。
中國這邊,何立峰副總理親自掛帥。
美國方面,貝森特財長帶隊迎上。
不過,有意思的是這次“會談”,中美雙方只是“受邀訪問”瑞士,隨后在瑞士“巧遇”,順便舉行一場“中美會談”。
換句話說,中美雙方“看起來”都沒有妥協,只是接觸“一小下”而已。
這說明,距離“中美關稅會談”,其實還沒到時候。
如今,只是為后續“會談”鋪路罷了。
為什么要這樣呢?
原因很簡單,美國希望“穩住”中國,起碼別“狂拋美債”,美國扛不住啊。
尤其是下個月,到期美債金額“狠”吉利,有6.6萬億,而且還是美元!
若中國在6月“狂踩”美債,美國確實也接得住。
但美債利率會一腳油門“狂飆”,光是利息就足夠“驚人”。
早在今年2月份,美國就有一筆1062億美債到期。美國的處理方法就是三天連續發債1250億美元,最后以新債還了舊債,還盈余188億美元。
當然,6.6萬億美元遠不是1062億美元債務可以相提并論的。
但是,6.6萬億美元債務這個“坎”,特朗普政府不是邁不過去,而是以多大的代價邁過去。
倘若這個時候,中日這兩個買債最大買家全都“拋債”,把美債利率頂上去。哪怕搞定了“新債務”,但高額的利率,足夠美國喝一壺。
關鍵是,中日聯手拋債,引起的“雪崩效應”才是美國最擔心的。
更關鍵的是長期債沒人買,而短期債無疑是“飲鴆止渴”。
正因為如此,6月份對特朗普政府來講,很關鍵。
而中美關稅真正意義上的會談,最早也要放到六月份,甚至之后才會展開。
至于五月份,不過是雙方的“預熱期”而已。
對此,其實美國財長貝森特也是坦然承認,美債已經達到上限內運作能力的“警戒線”。這話其實就是內涵“美元要開閘放水,美債要拔高發債上限”。
在這個“緊要關頭”,中美“關稅沖突”必須穩一波。
貝森特在5日接受CNBC采訪時更是直言,未來幾周內,美中貿易關系問題可能取得重大進展。
潛臺詞就是:在五月底、六月初,美國哪怕是“做樣子”,也要與中方就“關稅問題”釋放“穩妥信號”,為的就是穩住美債拋售、穩住美債匯率“不飆車”。
這一局,中國領先一小步,來之不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