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知道你要報這個選題
我腦子里就都是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文博日歷》的同事這樣告訴本文小編)
你可能沒去過岳陽樓
但一定知道《岳陽樓記》
讓我們通過這方玉龜鈕印
走近文章的作者范仲淹
01
這方印是否為
范仲淹本人所用?
這是一方玉質印
顏色為棕褐色與青白色相間
印的表面有較多隔紋
更顯古樸
印的上部是一個龜形鈕
這只玉龜昂首收尾
背甲中間微微隆起呈現弧形
四肢蜷起又像蓄勢而行
雕刻刀工虛中帶實,生動自然
更大的看點則是印文
鑿刻篆體的“范仲淹印”四字
字體端正疏朗拙樸古貌
這方宋代的印章
是著名文物鑒賞收藏家何澄生前所藏①
前人認為,可能是范仲淹所用
絲絲的細紋是歲月的刻度
帶我們回望一代賢臣的滄桑過往
①文博鏈接:何澄(又名何亞農,1880年-1946年),生前在蘇州期間經辦實業、創辦學校。他的一對女兒、女婿是“中國居里夫人”何澤慧,以及“兩彈一星”元勛錢三強;另一個女兒何澤英則是我國著名植物學家。何家子女以何澄的名義把他生前所藏捐獻國家。
02
誰還沒背過《岳陽樓記》?
范仲淹是北宋仁宗年間的
政治家、軍事家,更是杰出的文學家
他一生雖幾經起落,家國始終在心頭
△在蘇州博物館西館“純粹江南——蘇州歷史陳列”展覽中展出的范仲淹半身像軸。范仲淹是蘇州吳縣人。范仲淹創建的蘇州府學是宋代出現最早、規模最大的地方官辦學府,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聲譽卓著。
我們透過《岳陽樓記》的字句
便可見范仲淹的坦蕩為人與家國情懷
范公寫下這千古名篇之時
并未登臨岳陽樓
憑著摯友滕子京寄來的圖卷
寫名樓與江湖
也寫出了氣魄與心境
△湖南岳陽樓風景區風光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這是他面對浮沉的超然思考
“進亦憂,退亦憂”“何時而樂”
范仲淹的回答是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他所追求的“古仁人之心”
又是什么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的高尚情懷和遠大抱負
千百年來鞭策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03
歐陽修的忘年交
蘇軾的偶像
范仲淹的“范圈”可謂“星光熠熠”
歐陽修曾發“公開信”
為范仲淹鳴不平
二人相差18歲,卻是忘年之交
原因就是有共同的追求
△今天安徽滁州的醉翁亭。歐陽修被貶滁州為官時作名篇《醉翁亭記》。
蘇軾與范仲淹未曾謀面
在為范公文集寫序時
回溯了自己從幼年對范公的向慕
到成年之后對范公的崇拜
及未能見上一面的遺憾
感情逐漸強烈,感人心切
韓琦是北宋三朝名臣
政治功勛卓著
書法上也頗具造詣
他與范仲淹共同主持了慶歷新政
△北宋 韓琦楷書書札卷(即《信宿帖》和《旬日帖》,局部) 貴州省博物館藏
一寸見方的玉印上
刻下的是流芳百世的英名
一筆一劃,端端正正
監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畢磊 文案丨田野 視覺丨丁麗潔 審校丨朱冬梅 趙軍慧 統籌丨劉瑩 張悅彤 特別鳴謝丨蘇州博物館 總臺江蘇總站 中國文物報社 指導單位丨國家文物局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