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慕華
陳慕華,1921年6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青田縣油竹,少年時期接受進步思想,中學時就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陳慕華決定離開家鄉去延安繼續自己的革命事業和學習。
當時,延安軍政大學并不招收女學員,而且一期的名額只有10個人。懷著一腔熱忱來到延安的陳慕華,當然不會就此放棄。為此她曾給上級寫信希望能夠打破這個規矩,給自己一個學習的機會。然而,她的信件并未得到任何的回復。按捺不住的陳慕華,本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決定直接向毛主席爭取。
第一次同自己非常崇拜的人近距離溝通,陳慕華有些緊張;但緊張歸緊張,要做的事兒還得辦。陳慕華問主席:“男同志可以做到的,我們女同志也可以做到。為什么我們女同志就不能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呢?”
陳慕華的舉動令主席不怒反笑。于是,在她的積極爭取下,主席特批讓其進入抗日軍政大學繼續學習深造,她也成為了當時班里唯一的一個女同學。就這樣,她一步步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新中國的各個時期,在經濟和婦女兒童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陳慕華
陳慕華與彭珮云(左)、顧秀蓮(中)
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民航還沒有直飛西歐的航班,通航的東歐國家也寥寥無幾。當時,由于羅馬尼亞通往世界各地的航班較多,布加勒斯特便成為了中國的中轉站。北京和布加勒斯特之間,每周有兩趟民航班機,一趟由中國運營,一趟由羅馬尼亞運營。為了節省外匯,大家都首選中國民航的班機,所以該航班常常爆滿。
1978年4月20日,兼任對外經濟聯絡部部長的陳慕華副總理率領的代表團將結束在羅馬尼亞的訪問,當晚乘坐專機回國。當時的中國民航駐羅馬尼亞辦事處工作人員考慮,專機能坐150人,而代表團成員也就一二十人,如果能安排一部分旅客搭乘專機回國,既能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又能給國家節約外匯,豈不兩全其美?
這位工作人員通過大使館政務參贊,和政府代表團主要成員、對外經濟聯絡部副部長商量;副部長表示同意,但建議不要安排散客、要安排一個團體,便于安全管理。此時,正好有一個合適的團體——國家女子籃球隊,共20人。
于是,女籃辦妥了一切出境手續,提前上飛機等候。結果,距離專機起飛前半小時了,中共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副處長馬炳信和外交部禮賓司處長邵明輝匆匆趕上飛機,要求女籃立刻下機。
女籃眾人面面相覷。中國民航辦事處的工作人員連忙解釋,說此事已跟代表團的副部長協商過,并征得使館的參贊同意。但對方堅持:“首長不同意這些人坐飛機,讓他們趕緊下去!”無奈之下,女籃全體下了專機。
陳慕華和丈夫鐘毅
后來,此事經過內參被反映的中共中央辦公廳,并報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胡,陳慕華副總理誠懇地作了檢討。此后,出臺規定國家領導人只有四人可以坐專機,包括時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和國務院總理華國鋒、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和中央軍委副主席鄧小等。其他領導人出訪都坐民航班機。
到了201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貫徹落實實施細則》的通知,規定: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總理出訪乘坐專機;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出訪根據工作需要可乘坐民航包機或班機,如需乘坐民航包機,須經中央外辦報中央批準。其他中央政治局委員出訪乘坐民航班機,一律不乘坐民航包機。
2011年5月12日,陳慕華因病在北京逝世。
后注:
本文參考了“誰可以坐專機:一篇改變專機乘坐規則的內參”,作者:徐天,原載《中國新聞周刊》2013年06月28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