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滾石之妙
蘇東坡出任杭州知府時,常和文人雅士一起吟詩作賦。有個叫白文秀的讀書人,也想湊湊熱鬧,他拾人牙慧,東拼西湊寫了一篇文章,來到知府官邸,求見蘇東坡。
蘇東坡一看標題“讀《過泰論》”,大惑不解,但很快就明白此人是把“秦”寫成了“泰”,于是笑著說:“當年泰朝發(fā)生災害,大水淹了莊稼,難怪,難怪!” 再看文章,文理不通,錯字連篇,大倒胃口,于是一言不發(fā)地把文章還給了白文秀。
白文秀央求說:“好文章如果沒有名人推蔫,就好比廢紙,請您美言幾句。”一聽白文秀把“推薦”讀成“推蔫”,蘇東坡又好氣又好笑,便揮筆寫了九個字:此文有高山滾石之妙!
白文秀見了,喜不自勝,連聲道謝,可說出來的卻是“勞罵,勞罵”,他又“罵”“駕”不分了。
拿了蘇東坡的批語,白文秀到處炫耀。一個朋友看了,嘻嘻一笑,不屑地說:“你知道這批語是什么意思嗎?”白文秀不解:“什么意思啊?”朋友說:“想想高山滾石是什么聲音?”
“高山滾石的聲音……是撲通,撲通。”
“對啦,蘇大學士是在說你的文章‘不通不通’嘛!”白文秀羞得無地自容,滿臉通紅地離開了。
白字縣官
有個識字不多的人,花錢買了個縣官當。一次升堂審案,文書送上了原告、被告、證人的名單:原告郁工耒、被告齊卞丟、證人新釜。
開始審案了,縣官想叫原告郁工耒上堂,卻錯喊成“都上來”。聽到喊聲,原告、被告、證人一齊走上堂來。縣官生氣了,說:“我叫原告上堂,你們怎么一起上來了?”
文書知道是怎么回事,又不好說縣官念了錯字,忙說:“大人剛才叫都上來,他們自然要一起上來。”
縣官明白是自己念錯了字,但礙于面子,便改叫被告齊卞丟,卻又錯喊成“齊下去”。于是,原告、被告、證人一起走下堂去。
縣官又生氣了,說:“我叫被告,怎么三個人都下去了?”
文書見狀,對縣官耳語道:“大人,這被告的名字另有念法,他叫齊卞丟,不叫齊下去。”
縣官知道又出丑了,便想通過傳喚證人來挽回點面子。可是一看證人的名字,縣官傻眼了,愣了半天也沒個主意,只好問文書:“你倒說說看,這證人的名字怎么念?”
文書說:“他叫新釜。”
縣官聽了,如釋重負地說:“我就知道他的名字一定也另有念法,不然的話,這‘親爹’我怎么叫得出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