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被打急了!航母戰斗群浩浩蕩蕩出動。
此前印度空軍在殲-10CE面前折戟沉沙,這口惡氣實在難以下咽。如今,印度竟妄圖憑借海軍挽回顏面,派遣航母戰斗群氣勢洶洶地逼近巴基斯坦沿岸港口,擺出一副要拼命的架勢。
巴基斯坦方面亦是嚴陣以待,鷹擊 - 12反艦導彈已然進入待命狀態,隨時準備給來犯之敵致命一擊。但這場看似“碾壓局”的突襲背后,卻暗藏著一柄懸在印度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中國制造的鷹擊-12A超音速反艦導彈,正將印度航母置于“射程即真理”的死亡半徑。
此番交鋒,印度海軍究竟是能一雪前恥、扳回一城,還是會再次自取其辱、折戟沉沙?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印度海軍在 5 月 9 日凌晨出動了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戰斗群,對巴基斯坦沿岸目標發動突襲。不過從實際效果看,這次突襲可能雷聲大雨點小 —— 巴基斯坦方面損失情況不明,但推測不會很大,而且印度媒體發布的 “卡拉奇港被炸” 被證實是造假,實為美國費城飛機空難的畫面。
維克蘭特號作為印度國產航母,滿載排水量 4.3 萬噸,理論上能搭載 30 架艦載機,但實際情況卻很尷尬。
這艘航母采用 “萬國牌” 設計,雷達用以色列的,升降機和阻攔索來自俄羅斯,動力系統是美國的,艦載機原本計劃用俄制米格 - 29K,但后來轉向法國陣風 M 戰斗機,目前僅訂購了 26 架,尚未全部交付。
印度海上凌晨開戰,顯然是印巴沖突的升級,也被印度認為是海上展現“大國雄心”的核心窗口。印度突然從海上開火,就是為陸軍、空軍失敗找回顏面。巴基斯坦方面沒有公布損傷情況,也沒有立即實施海上報復行動。
巴基斯坦海軍實力近些年有較大提升,擁有了054護衛艦和常規動力潛艇,但缺少航母和大型軍艦,在總體實力上與印度海軍還是存在明顯差距。印度海軍這個時候出手,也是看準巴基斯坦海軍的弱點。
這種病態的勝負欲,暴露出印度戰略思維的根本性缺陷。當巴基斯坦海軍司令部淡定宣布將在同一海域舉行反艦導彈實彈射擊時,印度海軍的突襲更像是場孤獨的獨角戲。就像兩個拳擊手,一個在擂臺中央揮拳虛張聲勢,另一個卻在角落里默默擦拭著致命的匕首。
“鷹擊”一出,誰與爭鋒?
面對印度航母戰斗群的咄咄逼人,巴基斯坦也不是吃素的。就像他們的空軍能以小博大一樣,巴基斯坦海軍手里也攥著一張能改變游戲規則的王牌——從中國引進的鷹擊-12A(外貿版可能叫YJ-12E或CM-302)超音速反艦導彈。
鷹擊-12這系列導彈,江湖人稱“航母殺手”之一,性能參數亮眼得很。公開資料扒一扒,這導彈大概2.5噸重,戰斗部能裝個200到250公斤炸藥,飛起來最快能到3、4馬赫,自用型號射程據說有400到500公里。
就算外貿版射程受“導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MTCR)那300公里門檻的限制,考慮到中巴那鐵哥們關系,巴基斯坦拿到的型號在關鍵性能上享受點“特殊待遇”,也不是沒可能。
再看看印度海軍引以為傲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雖然戰斗部重一點(大概300公斤),但在飛行速度(差不多2.6到2.8馬赫)和射程(一般說290到300公里,增程版還在路上)上,可能占不到什么便宜。
甚至在某些關鍵的突防指標上,還可能不如鷹擊-12A。這不就尷尬了嗎?
鷹擊-12A那超音速突防的本事和潛在的遠射程,對印度航母戰斗群來說,簡直是噩夢。
現代航母戰斗群的防御體系雖然號稱層層設防,但主要還是靠預警機老遠就發現目標,然后艦載戰斗機和防空導彈上去攔截。印度航母戰斗群的區域防空,據說靠的是以色列產的“巴拉克-8”防空導彈。這導彈號稱最遠能打70到100公里,飛行速度也就2馬赫。
面對以3到4馬赫高速、貼著海面飛過來,還可能在“巴拉克-8”攔截范圍外就發射的鷹擊-12A,攔截起來可就費勁了。
萬一鷹擊-12A沖破了外層防御,那巨大的動能加上爆炸威力,就算只命中一枚,也夠萬噸級驅逐艦喝一壺的,甚至直接癱瘓,對航母的威脅更是想都不敢想。
技術鴻溝敲警鐘,錢真能砸出安全感?
從殲-10CE收拾“陣風”,再到鷹擊-12A對印度航母編隊的潛在威脅,不難看出點門道:現代戰場上,光靠數量多已經不管用了。那些能搞“點穴式”打擊的“撒手锏”武器,才是真正改變游戲規則的關鍵技術優勢。
巴基斯坦靠著引進和整合先進技術,硬是在常規軍力規模不如印度的情況下,整出了點“不對稱”的威懾力。這對印度來說,無疑是扎心的一課。
印度長期以來在武器采購上搞“多方押寶”,想學各家之長,結果弄得自家裝備五花八門,后勤一團糟,技術整合也費勁。再加上對西方先進裝備的迷信,引進時可能還被坑了不少“品牌溢價”,軍費花出去了,效果卻打了折扣,這錢花得值不值,真得打個問號。
這次印巴之間的??漳Σ粒还茏詈蠼Y果怎么樣,都會對南亞地區的軍事戰略格局產生不小的影響。印度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正視技術差距,優化軍購策略,把本土國防工業的自主研發能力提上來。
巴基斯坦呢,則要繼續開動腦筋,怎么利用好地緣政治和有限的資源,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威懾體系。這場較量,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各自的短板和未來的方向。
鹿死誰手未可知,但警鐘已經敲響
目前,關于印度海軍這次打擊行動的具體戰果,以及巴基斯坦那邊是怎么反擊的,消息還不怎么透明。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因為空軍吃了癟而引發的海上“復仇記”,絕不會輕易就偃旗息鼓。印度海軍是能一雪前恥,還是會像自家空軍那樣再栽個跟頭,現在還是個大大的問號。
不管怎么說,鷹擊-12A這把懸在印度航母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還有殲-10CE在空戰中展現出來的硬實力,已經給所有關注現代軍事技術發展的國家提了個醒,也提供了寶貴的觀察樣本。
空軍慘敗的導火索:2.4億美元“陣風”神話的崩塌 5月7日凌晨,印度空軍70架戰機呼嘯升空,試圖復刻2019年巴拉克特空襲的“高光時刻”。
然而,這場被印媒吹噓為“外科手術式打擊”的行動,卻在巴基斯坦預警機與殲-10CE的聯手下淪為笑柄:5架印度戰機(含3架單價2.4億美元的“陣風”)被霹靂-15E導彈凌空擊爆,殘骸散落旁遮普農田的畫面,讓印度舉國嘩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