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戰爭,是我國面對印度軍隊不斷挑釁,進行的一場自衛反擊作戰。這場戰爭爆發時,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非常惡劣,當時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很多國家,都是支持印度。而巴基斯坦頂住壓力選擇支持我國。那么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蘇聯支持印度。蘇聯是冷戰時期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之一,主導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新中國成立后,蘇聯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當時蘇聯對我國進行了大量援助,中蘇關系非常友好。但從1958年開始,蘇聯提出要在我國領土和領海上設立中蘇共有共管的長波電臺和共同艦隊,遭到了我國拒絕,此后中蘇關系逐漸惡化。1960年,蘇聯單方面撤走援華專家并中止技術合作,中蘇兩國關系跌入冰點。
中蘇交惡后,蘇聯開始拉攏印度,蘇聯希望通過拉攏印度,擴大自己在第三世界的影響力,同時制衡中國在亞洲的崛起。赫魯曉夫對尼赫魯承諾,會幫助印度完成工業化。在1962年中印戰爭爆發時,蘇聯向印度提供了米格-21戰斗機及其生產技術。這是蘇聯首次向非社會主義國家轉讓先進戰機技術,直接提升了印度空軍的戰斗力。蘇聯還向印度提供了T-54/55坦克、裝甲車和重型火炮,大大增強了印度的軍事實力。
在外交領域,蘇聯更是一邊倒的支持印度,赫魯曉夫在戰爭期間發表聲明,暗示中國應該讓步,為印度爭取國際同情。
第二,美國支持印度。美國是和蘇聯并列的超級大國,主導建立了北約組織。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介入戰爭,將戰火燒到了中朝邊境。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和美軍在朝鮮戰爭進行了激烈對決。朝鮮戰爭結束后,美國試圖拉攏印度,制約我國。1962年10月20日,中印戰爭爆發后,美國立即發表聲明,指責中國“侵略”印度領土,并強調“支持印度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當時的美國總統肯尼迪甚至表示:“美國不會接受印度的失敗。”
1962年11月3日,美國啟動代號為“萊特寧行動”對印緊急援助計劃。美國向印度緊急提供了包括自動步槍、迫擊炮、無后坐力炮在內的輕武器,以及冬季作戰所需的防寒裝備。美國陸軍還派出顧問團前往印度,協助訓練印度山地作戰部隊。
第三,巴基斯坦支持中國。20世紀50年代,巴基斯坦為了抗衡印度,實行了倒向美國的政策。但看到美國不斷拉攏印度,巴基斯坦決定尋找新的戰略伙伴。在1961年聯合國大會關于恢復中國合法席位的表決中,巴基斯坦出人意料地投下棄權票,這與其此前緊跟美國投反對票的立場形成微妙轉變。
1962年中印戰爭爆發后,巴基斯坦終于走出了第一步,開始支持中國。巴基斯坦軍方啟動了代號為"沙欣計劃"的行動,向中國傳遞了部分印軍的部署信息。在外交領域,巴基斯坦駐聯合國代表在聯合國會議上駁斥印度提出的"中國侵略論",強調"歷史形成的傳統習慣線應當得到尊重"。巴基斯坦成為了首個公開表示支持中國的非社會主義陣營國家,而且巴基斯坦還頂住了美國壓力,拒絕跟隨西方譴責中國。當時美國和蘇聯實力強大,美蘇陣營國家眾多,巴基斯坦能夠頂住壓力支持中國,是非常可貴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