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院寬廣有余糧,后院寬廣壽不長”,是一句典型的農村俗語,說的是農村院子前院和后院的布局。
從字面上來看,這句話容易與另外一句農村俗語混淆,這句俗語是“前寬后窄,越過越矮;前窄后寬,富裕無邊。”同樣提到院子前面和后面的寬窄。
兩句俗語相對比,從字面上來理解,兩句俗語都是指宅院,好像各說各話,是相互矛盾的,其實不然。
前一句的前提條件是,院子的形狀已經確定下來,是指院子內部建筑如何布局的問題,也就是前院和后院如何建設的問題。
后一句則是說,院子需要選擇什么樣的形狀的問題,如果修院子的地基平面是正方形,或者地基的進深是長方形,就不用選擇,是一種很好的形狀。
如果院子地基平面是梯形,民間俗信認為,以前窄后寬的形狀為好,忌前寬后窄。
由此可見,前后兩句俗語,所說的不是一回事,前一句說的是院子的一種空間布局,后一句說的是院子的平面形狀。
下面就對前一句俗語進行解讀。
一、前院寬廣有余糧
從農業生產角度來說,農耕時期,農村經濟的最大特點就是小農經濟,自足自給,也就是靠自己生產的產品,來滿足自己生活的需要。
農業需要土地資源,而生產出來的產品,不管是小麥玉米,還是水稻,需要有足夠的場地來去殼脫粒和晾曬,晾曬好了一以才能顆粒歸倉。
除了主糧外,還要種雜糧,如高粱、小米、大豆等,同時還要種油料作物,如油菜、芝麻等,南方還有油茶、桐油籽等,這些都需要來去殼脫粒和晾曬。
還有紅薯,挖回來后,除了儲存部分新鮮的外,還有一部分則用來加工成紅薯片、紅薯米,晾曬后,儲存起來,成為糧食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薯還可加工成粉條,既可以當飯吃,也可以做菜吃,加工紅薯粉條也需晾曬。
瓜果蔬菜類也是一樣,除了吃掉一部分新鮮蔬菜外,有很大一部分還要做成干菜,或者做成壇子菜。辣椒、南瓜、黃瓜、苦瓜、蘿卜、芥菜、抽心白菜等等,可以曬干菜。這些都需要晾曬。
還有山里的一些食物資源,如各種大小竹筍、蕨菜以及多種野菜,還有可出做成淀粉類的葛根、蕨根等,加工晾曬后,可儲存起來備用。
別小瞧了這些山貨,舊是饑荒之年,它們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關鍵時候救過不少人的命。而在平常年景,也給農家節約了不少糧食。
在生活方面,舊時,工業不發達,農村家家戶戶都自己織布,叫家織布或家機布,麻是織布的主要原材料。麻從樹剝皮變成線,要幾泡幾曬。就是織成了布,也要染色晾曬。
家里的衣服和被褥要洗,過去農村民眾穿的是麻布和棉布衣服,那時沒有洗衣粉和洗衣液,更沒有洗衣機,都是用手洗,拿到河里用棒槌錘打。
那時洗衣服叫“洗漿”或者“漿洗”,也就是把洗好的衣服被褥,再放到面漿或米漿內過一遍,讓衣服被褥沾上面漿或米漿,再晾曬,這樣洗的衣服被褥既干凈也暖和。
晾曬以上東西,需要有一個晾曬的場地。一般來說,很多有條件的人家都將前院作為晾曬場地。
比如,湖南、江西、湖北等地方言中,把前院特意留出來的寬敞而空曠的場坪,稱之為“禾堂坪”。禾,即水稻,堂,也就是堂屋,也就是堂屋前面的禾坪。可見這個場坪主要功能就是晾曬稻谷。
稻谷有一個特點,從田里收割回家后,如果堆在一起,不及時晾曬,由于水分過重,稻谷就會發熱燒壞。其他的雜糧也同樣如此。山貨和蔬菜不及時晾曬就會爛掉,白白浪費。
前院晾曬場地,對于多雨的南方農村來說,尤其重要,晾曬農產品時,就像是與天氣賽跑一樣,直到把農產品晾曬后,壓在心里的石頭才算落地。
這就是過去農村提倡“前院寬廣”的主要原因,主糧和雜糧,包括瓜果蔬菜等,有場地及時晾曬,也就不會壞掉或爛掉,可以儲存起來,統籌家庭餐桌生活,細水長流,家里自然就會“有余糧”。
從民俗的角度來說,“前院寬廣”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居住觀念,并融入了風水習俗。民間將前院視為“內明堂”,“內明堂”寬廣,符合“明堂開闊”的實用需求,是吉祥如意之宅院,代表家庭的豐收和富足。
當然,這些民間習俗的說法,實際上是為傳統居住觀念及實用功能服務的,其目的還是希望民眾建造,要建造“前院寬廣”的宅院。
二、后院寬廣壽不長
農村普通百姓的住宅,即便用院子,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只有一進院,沒有前院和后院之分,只有屋前屋后之分。舊時,只有極少數有錢有勢的人家的院子,才有多進院,有前院和后院之分。
這樣的人家,在一個地方為數極少。即便是當地的一些有錢的富豪,他們也不喜歡占用太多的土地,因為他們是靠土地富起來的,也非常珍惜土地。他們熱衷于建“麻雀屋”,相信“人住麻雀房,輩輩出棟梁”這句老話。
這也是這句農村俗語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受到很多人質的原因。很多人認為這句所謂的俗語,有“四不像”:不像說城市中的俗語,不像說農村的俗語,不像講普通百姓的俗語,不像講富裕人家的俗語。
在古代風水典籍中,尤其是著名民居建造工匠的業務用書,明代著名工匠午榮所編著的《魯班經》(《魯班經匠家鏡》)中,就有后院布局介紹,沒有這種說法。
從傳統四合院的布局來說,一般來說,二進四合院,一進的面積要窄一些,二進面積要寬廣些,而三進四合院,一進和三進面積要窄一些,二進面積要寬廣些。但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地方的傳統四合院講究對稱,每一進的面積相等。
但是,這種四合院通常為城市民居,與農村普通民居,在使用功能上有很大的區別。
由此可見,“后院寬廣壽不長”這種說法,既不符合農村傳統民居的實際,也不符合城市傳統民居的實際,不可信,也沒有什么道理可言。
總之,“前院寬廣有余糧,后院寬廣壽不長”這句俗語,前半句,是人們通過實踐總結的人居環境經驗,有一定的合理性,現在的農村仍然有參考價值。而后半句,既與農村現實生活不相符,也與傳統民俗不相符,更沒有科學依據,也就不足為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