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社青海訊(記者 保積來 通訊員 拜永基 潘世花)青海的美食文化獨具魅力,其中面食更是源遠流長,一碗拉面拉起的不僅僅是濃濃的家鄉味,更是無數青海人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在這片充滿飲食傳統的土地上,有兩位不甘平凡的創業者,鮮林與米登祥,他們懷揣夢想,憑借著青海拉面的基礎,闖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成為了退骨牛肉面的創始人,書寫了一段傳奇的創業故事。
學徒生涯點燃夢想火種
鮮林,出生于青海的一個普通家庭,自幼便對美食有著獨特的感知力。小時候,他常常蹲在街邊的拉面攤前,看著師傅們熟練地拉面、下面、調味,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拉面被端上桌,食客們滿足的神情深深印刻在他的心中。那些在煙火中升騰的美味,點燃了他對餐飲行業最初的向往。
為了學習拉面技藝,鮮林踏上了艱苦的學徒之路。他四處打聽,得知蘭州有位拉面師傅技藝精湛,便毫不猶豫地前往拜師學藝,在師傅的拉面館里,每天起早貪黑,學習拉面基本功。揉面是第一步,需要掌握好力度和時間,將面團揉得勁道十足,他的雙手常常因為長時間揉面而酸痛不已,但他從未有過一絲退縮。
亞細亞牛肉面店負責人鮮林說,我初中畢業后感到特別迷茫,后來經別人介紹到蘭州學習拉面技藝,剛開始跑堂,然后開始學習拉面的基本功,一年內學會了拉面技藝,到第三年已經學會了炒面,后來有了一定的經驗和積蓄后,想自己創業,開一家自己的面館。
輾轉創業樂當追夢人
后來,鮮林在天津開了一家牛肉面店,在那里,他結識了自己的愛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家庭的責任逐漸加重,夫妻二人決定返回老家經營面店,便拿出了全部積蓄在互助縣東街開了第一家“亞細亞牛肉面館”,創業前期,夫妻倆既是老板又是服務員,既是面匠又是炒匠,每天忙里忙外,清晨五點起床熬湯,深夜十點清掃店面,數年如一日地堅持,讓這家不足30平方米的小店逐漸積累起口碑。
在這五年的堅持中,他們憑借著美味的面食和真誠的服務,贏得了顧客的認可,生意逐漸有了起色。然而,想要進一步擴大規模,資金的短缺成為了他們面臨的難題。
鮮林妻子馬小貝說,我跟我老公每天起早貪黑,堅持了五年,但我們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后來想開一家大一點的店,但是,資金方面欠缺,后期我們找了一個放心的合伙人。
攜手共進拓展商業圖
米登祥的成長經歷與鮮林有著相似之處,生長在青海的他,從小就浸潤在面食文化的氛圍里。在成為鮮林的合伙人之前,他是一名出租車司機,四年車輪上的生活讓他攢下第一桶金,也磨煉出對機遇的敏銳嗅覺。
2015年,米登祥與鮮林相遇,一個擅長技術、精于管理;一個對味道執著、對細節嚴苛。兩人一拍即合,開始聯手擴大經營規模,不滿足于傳統牛肉面制作方式的他們在傳統拉面的基礎上,嘗試加入退骨牛肉,沒想到退骨牛肉的鮮嫩多汁與拉面的勁道爽滑相得益彰,湯汁也因為牛肉的融入變得更加濃郁醇厚,深受顧客的喜愛。
他們逐漸擴大牛肉面店的規模,一家又一家分店陸續開業。目前,亞細亞牛肉面已擁有四家分店,米登祥負責食材采購與安全把控,鮮林主攻產品研發,形成“雙核驅動”模式。
米登祥說,后期遇到了鮮總,發現他是一個講誠信、干事業的人,創業能力特別強,經過多年的合作,我們打拼出了一番事業。目前,我負責所有店的食材進貨工作,并承擔食材安全的把關職責。
米登祥的“鐵律”讓亞細亞牛肉面樹立起了好口碑,他嚴格把控食材的進貨渠道,食材必須當日配送,確保食材的安全和質量,同時,注重店鋪的衛生管理和人員管理,嚴格后廚每四小時全面清潔一次,員工工作服每日更換,個人衛生每日檢查,這種近乎苛刻的標準,起初讓員工倍感壓力,卻最終成為大家共同的習慣,也贏得顧客的信賴與贊譽。
亞細亞牛肉面恒信店服務員馬志梅說,我們老板對于衛生的要求特別嚴格,雖然檢查前我們會有點小緊張,怕哪里沒做到位。但這也是對我們工作的一種督促,讓我們時刻記得保持清潔,給顧客一個干凈的就餐環境。而且,每次看到顧客因為店里的整潔而滿意,我就覺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民族團結共謀增收之道
隨著分店越來越多,亞細亞牛肉面店的員工隊伍不斷壯大。走進亞細亞牛肉面店的后廚與大廳,漢語、土語交織出團結奮進、共譜拉面經濟之音,34名員工中,有藏族、土族、漢族、回族等多個民族,鮮林與米登祥始終堅信:“面湯里煮的是團結,餐桌上擺的是共情。”“拉面經濟”的乘數效應正在顯現,據了解,四家分店年工資支出約140萬元,這不僅為員工們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還帶動了互助縣拉面產業鏈的發展。
亞細亞牛肉面七彩星河灣店員工 麻曉芳說,我是互助縣東溝塘拉村的土族,到亞細亞店里當服務員干了四年了。我們店里有藏族、土族、漢族、回族,我們尊重彼此的習俗,相處得非常融洽。雖然我們民族不同,但是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多掙點錢,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條件。
亞細亞牛肉面七彩星河灣店員工劉永良說,我剛來亞細亞的時候是一名面匠,工資一個月三、四千元,后來跟著鮮總學習了十幾年,現在炒菜、管理等各方面都學會了,工資也漲了,一個月可以拿到七千至八千元,現在想著自己存點錢也開一家店。
回饋社會彰顯企業擔當
亞細亞牛肉面店在發展過程中,始終沒有忘記回饋社會,積極發揮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擔當。在互助縣發生山體滑坡時,積極捐款,為受災群眾提供幫助;為樂都區的學校捐款,支持教育事業發展。此外,在高鐵新區店,推出了學生牛肉面 6 元一碗的優惠活動,讓學生們能夠品嘗到美味又實惠的牛肉面。這些公益行動,也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歷年來,亞細亞牛肉面店獲得了不少獎牌,“全省首屆拉面行業技能競賽優秀獎”“青海省第三屆拉面行業職工職業技能競賽二等獎”等榮譽,是對他們的褒獎與肯定,更是對他們繼續前行的激勵。
亞細亞牛肉面店負責人鮮林說, 我們將繼續打造‘七彩亞細亞’品牌體系,不斷提升品牌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同時,我們將會繼續關注社會公益事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回饋社會。未來,我想繼續多開幾家分店,吸納更多的人就業,讓我們的亞細亞牛肉面能夠走出青海、走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品嘗到我們的美味。
鮮林和米登祥的創業歷程,讓人看到了夢想的力量、堅持的意義以及企業的社會責任。他們的故事不僅關乎一碗面的溫度,更折射出奮斗、合作與責任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