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還真是如此。
心理學家赫洛克曾做過一組實驗,來研究反饋對人們的重要性。
他將前來參加實驗的志愿者分為四組,每一組的反饋結果都不同。
第一組的志愿者被表揚,第二組的志愿者被批評,第三組的志愿者只聽別人的評價,而第四組的志愿者則什么評價都沒有。
結果發現,那些總是能得到積極反饋,也就是被表揚的志愿者們,他們在實驗中的表現越來越棒。
而那些沒有得到任何反饋的是志愿者表現的最差。
赫洛克的實驗表明,當然個體獲得積極反饋時,能夠提升他們的動力和成績。
這項實驗給父母們的啟示便是,孩子哄著哄著就變優秀了,這三句話一定要常對孩子說。
鼓勵孩子的話
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曾說,鼓勵的力量,遠超想象中的強大。
許多人因為從未得到他人的鼓勵,一生都萎靡不振。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經常孩子鼓勵孩子,才會讓孩子更加自信。
需要注意的是,鼓勵和表揚不同。
鼓勵會讓孩子自信,而表揚則會讓孩子努力去尋找他人的贊同。
也就是說,鼓勵是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而表揚是通過外驅力來推動孩子進步。
我們經常會聽到父母表揚孩子,比如你真乖、你真聰明。
然而,當我們表揚孩子時,其實是對他進行外在的評價。
表揚確實可以幫助孩子做得更好,但也很容易讓孩子變成尋求他人贊同的“討好型人格”。
鼓勵則能讓孩子知道,在成長過程中,犯錯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更重要的不是每次都成功,而是在失敗之后依然擁有追求成功的勇氣,和堅信自己終會成功的信心。
認可孩子的話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帖子,博主說,從小到大,父親從來沒有認可過自己。
盡管這位博主的學習成績很好,通過自己的努力出了一本書,但父親從來沒有說過“真不錯”、“挺好”這類的話。
這位博主結婚后,有了自己的孩子。當孩子在學校里拿回幾個獎狀時,這時候博主的丈夫只說了一句“不錯”。
于是,博主帶著年少時的疑問,好奇地問丈夫,為什么不表揚孩子呢?
她的丈夫回答道,“怕孩子驕傲”。
其實,在我們的教育中,家長總是害怕孩子會因為自己的夸獎而驕傲。
于是,許多父母都采取了“貶低式”和“打壓式”的方式。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就曾通過一組實驗,來證明認可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重要性。
他來到一個普通的中學,隨機抽取了一些孩子的名單,并且告訴教師這些孩子的智商很高。
得到這個消息之后,教師自然也對名單上的這些孩子另眼相待。
過了一段時間后,當羅森塔爾再次來到這所中學時,驚訝地發現那些名單上的孩子,都成了班里的佼佼者。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能夠認可孩子、肯定孩子,那么孩子進步的速度也會更快。
以孩子為驕傲的話
每個中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有一個無法超越的“別人家的孩子”。
這個父母口中的“別人家孩子”,學習好、性格好,樣樣都好。
而作為“別人家孩子”的對照組,自己總是差一點點。
于是,便有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
在許多家庭中,父母最驕傲的孩子并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傳說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曾對孩子說過這句話,“我真為你感到驕傲”。
或許是由于我們文化中,感情的表達總是含蓄的。又或許是許多父母,從來沒有意識到要對孩子說這句話。
有許多孩子終其一生,都不認為自己是父母的驕傲,并為此感到深深的苦惱。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當父母說出“我為你驕傲”時,其實是對孩子自身價值的一種肯定。
孩子希望成為父母的驕傲,是源于內心深處對愛和幸福的需求。
如果你還沒有對孩子說過“我為你驕傲”這句話,不如在一個合適的機會,將這句話告訴孩子。
得到父母的認可和肯定,對孩子的一生都非常重要。
總而言之,當我們不斷地認可、鼓勵,并且以孩子為驕傲時,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