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我寫了一段話:
“這是一段艱難的日子,我反反復復的想把自己打撈起來,每次好像看到了希望卻又瞬間跌落,情緒總是不知道在哪里給我來個急轉彎。出發前的幾天我已經決定放棄出行,我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接納這份聲音,允許自己五天假期哪也不去就在床上躺著,允許自己不去創造“意義”,當我想明白這件事,我的心放松了下來。某天早上,它告訴我它想出發,它想去看一些新的東西,進入新的環境,遇到些新的狀況,所以這次我又背起包,出發了。我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但是我知道一定會發生些什么”
現在我已順利返程,我想為自己記錄同時也和你分享這次越南之旅。這是一次誠實面對自己的機會,我想看看到底發生了些什么。
照例先來一些預告
▲河內真的像個云南縣城
▲第一頓必須是河粉,只要¥10元
▲河內-峴港,這段路被國家地理評價為最美海岸火車線路
▲火車上的河粉也只要¥10元
▲跑到工作人員的車廂,開著窗欣賞著半山半海
▲第一次騎加油的摩托,上次來東南亞我還是一個打bolt/grab(打車軟件)的小女孩,現在我已經是能日行80km的老手了
▲峴港-順化8km的山路這咋騎啊
▲拓子哥我來跑邊水了
▲一車的越南人,他們在說什么啊
▲下雨、山路,騎車的debuff疊滿了
▲我這是干到哪來了
▲我發誓,這是收門票的山(安全的
▲我發誓,我真的沒想爬4個小時的山
越南or云南縣城?
或許因為河內緊挨我國云南、廣西,所以地理特點和景色與我國邊境城市很相似,在飛機上俯瞰河內全景,河水發黃、房屋緊密、無高層建筑,確實很像云南縣城。
落地河內,已不像第一次出國那樣忐忑不安,甚至像個熟練的老手一樣,出關、取行李、換越南盾、坐公交車、按Google map找位置,一路順利的到火車站。或許是我的心態更平穩了,我甚至不覺得是出國,而且是飽受國內質疑安全問題的越南。
▲86路公交車,約15元可從機場到市區,我是直接坐到終點站——河內火車站
▲公交車欣賞街景,這也太像云南了吧
體驗本地出行方式之15h的火車
河內-峴港這段路被國家地理雜志評為最美海岸火車線路,是我此行想體驗的Top3的活動之一。
▲破破的,他們只有這種慢火車,我還是第一次下車到鐵軌上
在越南,火車是一個奢侈的出行方式,甚至比飛機還貴,因為地理位置從南到北是一條線形,所以成本很高,當地比較受歡迎的出行方式是sleeping bus(臥鋪大巴),不急,這個后面也有體驗到。
我睡的是四人車廂,右邊兩位是聾啞人,左邊下鋪是一位帶著孩子的媽媽,我去的時候剛好趕上越南國慶日,應該是全民放假,串門走親戚去了吧。
空調和燈都是可以自行調控的,上半夜冷,下半夜熱,我和這兩位聾啞大哥因為溝通受限,只能用手比劃,好像對于語言不通的兩國人來說,互相都等于聾啞人...感覺冷,我們就用抱著肩膀、身體顫抖示意,感覺熱,我們就用手對著臉扇風示意,不知道怎么調整空調他就指指我,再張望外面(尋找工作人員),再指指自己的嘴,意思是他找來人,然后我溝通,我:okok。
他們吃零食的時候還分給了我一塊蛋糕,這個就像我們的“達利園派”,在異國,吃到熟悉的食物,還是陌生人給的,那種滋味很難形容。
窗子沒有拉上,火車向前行駛,窗外的燈光投在門上,好像過電影一樣。
▲從12車跑去1車吃早餐,很便宜,河粉只要¥10元
▲感恩一切,順利的看到了我最期待的景色,半山半海
跑到工作人員的車廂,意外的發現這里有一扇開著的窗戶,看風景極好,來了一個乘務員(應該是他們的頭頭,好像只有他會英文),我以為不讓我待在這,就局促的看著他,他說:It's ok(你可以在這),甚至指了指他們乘務員房間,說累了可以坐在這,還問我來自哪個國家,好像對他們來說也很少看見本國以外的人,畢竟火車這種方式并不尋常。
和一位乘務小哥一起看窗外景色,他還會給我提前預警,下一個地方好看,讓我拍照,但他不會英文,我們也只有用筆劃和微笑交流~
火車在當地不是一個常見的交通方式,所以火車經過,路邊還有人在拍照,我就跟她打招呼say hi~ 我猜她應該看到了。
火車有時緊挨著站臺,有時窄窄的鐵軌上也會出現工人(或許是修鐵路的?),我會好奇的看向他們,他們也會望向我。
火車駛進大山里,云還飄在上空,這里真的很像云南山區,或許是我太愛云南了,所以因這里景色的熟悉感也讓我對此行并沒有太緊張的情緒。
在東南亞我學會了騎摩托
是真摩托,雖然是個踏板,但我連加油站都找不到,我怎么敢的呀!然而在峴港的兩天,我開了150km+,我還會騎山路了,和本地飛車黨一起飆車、等紅綠燈,在越南我學會了騎摩托。
駛離市中心,路上沒人的時候,我會開到50邁,油門轟轟作響,我終于知道那些喜歡騎摩托車的人為什么說摩托在手,人就是自由的了,因為有車,有油,想去哪里都可以到達。
我沒有什么確定打卡點的安排,如果說安排的話就是騎摩托,體驗這個過程,騎累了就路邊小攤喝個椰子,吹吹風,和朋友微信分享分享。
在峴港好像回到了在萬寧的日子,騎摩托、看海、看日出、喝椰子,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沙灘閑坐,看著遠處玩飛盤的黑人伙伴,還有旁邊跟我一樣閑躺著曬太陽的白人伙伴,完全沒有孤獨的感覺,我們都存在于這片沙灘上,我不用和誰在一塊,因為我和大家在一塊。
聽著techno,沿著海邊感受海浪打在皮膚上,享受海水的觸感和耳機里電子音樂的靈動節奏,我旁若無人的搖擺了起來,那對我來說是自然的擺動,人聽到音樂就是會有身體反應,可我們常常克制自己,要得體、要正常、要跟大家一樣...
哦!還看到了一個打上岸的海母,我“哦!”了一聲,抬頭看到前面跟我一樣漫步的一位白人美女姐妹,對著它拍照然后對我笑笑。我喜歡這種人與人之間不必須通過語言的交流,那是一種默契,因其不尋常而更顯珍貴,那一刻我們一定都在心里說“哇!你看!”,我們不是用語言在表達自己,而是真實的看到了對方。
本地出行之過夜大巴,顛的我差點腦震蕩
外表豪華,實際破爛,空調口壞了關不上,我只能用東西堵住,車上全是越南人的聲音,我的位置在最后一排的上鋪,正對著洗手間,左邊的窗戶是封上的,右邊的窗簾會隨著汽車的行駛滑開,窗簾一點也不遮光,有人上洗手間打開門的時候,燈光會明晃晃的透進來,而有人排隊等洗手間的時候,會把手扶在上鋪的把手上,以免摔倒,這讓我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感覺隨時可能有人探進我的空間,我只能緊靠左側,并用包擋住可能拉開窗簾的位置。
山路十八彎,最后一排的上鋪,其晃動程度可以等同于我的頭睡在發動機上,躺了一會兒我已經頭疼了,我知道我不能繼續用腦袋直接接觸大巴車,我只能把包挪過來靠在后背,把頭仰在包上,增加緩沖減少頭部的震動。洗手間人來人往,窗簾來回晃動,空調持續吹風,一夜無眠。
“真有意思啊!”
是的,這是我最大的感受,可能最開始會因為聽到車上越南人的聲音以及有人上洗手間時把手放在上鋪把手上,而略感擔心,以及后面睡不著覺而疲憊,但我覺得這是不會再有的體驗,而享受這一切的經歷和情緒。還有一個原因是,我有一個同伴,她雖然跟我不是坐一輛大巴車,但我們都是坐sleepingbus從峴港前往大叻,而且我們會住在一起,和她是在峴港機緣巧合認識的,湊巧都要去大叻,這個后續再說。我很感謝她,因為她讓我感覺此行更安穩、踏實了。
這真的是收門票有維護的山嗎?
手指的地方是進山口,手指的左側小牌牌是售票口,售票口背對著進山口...這設置相當不合理吧!進山的路上都是這種泥坑土路,兩邊是本地居民的房子,再往上走是農家地,讓我一度懷疑是不是走錯了。
直到看到了小紅書上提到的“指示標記”...
這座山難度還是挺高的,爬升很多,除了山上遇到的這一家白人,和下山遇到了兩位白人美女姐妹就沒看到有其他徒步的,果然這種破路只有老外(也指我們)會來啊。
山路、暴雨騎摩托
爬山回來的路上遇到了大雨,其實最開始是小雨,但我們并沒有停下,因為我們所在的城市——大叻,屬于山城,我們想看一看下過雨后的風景,而且山城天氣變化很快,這片云下大雨,過去可能就晴天了。騎回去是盤山公路,視野逐漸開闊,我們能看到遠處連在一起的大片白云和天空的不同顏色。
中間小雨轉成了大雨,我在前面騎車因為有眼鏡倒是能睜開眼睛,而且我穿了一件抓絨的衣服,不算冷,不過雨水打濕衣服,風一吹還是很冷,那位一起來大叻的姐妹坐在后座,她只有一個防曬外套。
我問:“你冷不冷,需不需要找地方避避雨?”
她說:“沒事,繼續吧,這種經歷不會再有。”
我們在越南這座陌生的城市,和當地人一起騎著摩托車飛馳,風雨吹打,我們心里是快樂的。
這種經歷不會再有。
關于她
這里的她有兩個人
一個是在廈門中轉時認識的H(代號),因為廈航有免費中轉住宿,我們是因為去酒店而偶然聊起來的,她也是一個人旅行,去日本,她覺得我很酷,一個人背包旅行,對我走村串巷的旅行方式很感興趣,我覺得她也很酷。
我問了她一個問題:“日本適合一個人旅行嗎,我的意思是好像沒有太多特殊的情景經歷”
她說:“確實不適合”
我又問:“那你怎么想到一個人去”
她說:“就剛好有假期,自己想去就去了,比較自由”
我覺得她才酷,打破傳統評判,不在乎別人眼里的評價,只循著自己的感受。因為對大眾來說,去一個危險的地方背包旅行,因其不尋常,聽起來確實是一件很酷的事,但去日本,因其過于尋常,對于一個也享受自由行的人來說,這反而是一個心理上的難關。
我們在廈門落腳后,相約去周邊找一家當地館子吃點宵夜,也算是到此一游了~我們邊走,邊聊天,不刻意、不用力,緩緩慢慢的,在出發前遇到一位說得上話的人,哪怕我們不是一個目的地,我也覺得我遇到了一位同伴,臨行,我們互祝對方旅行愉快。
另一個她是和我在大叻同行的女孩l(代號),上面已經提到過了,因為和她同去大叻,雖然不在一個大巴車上,但我也覺得心安和踏實,因為下車后會有一個同伴在等我,我們合住一個房間,蹭了她酒店的豪華早餐,那是一個可以俯瞰大叻整座城市的頂層餐廳,我們吹著風看著景聊著天。
其實我早就隱隱感覺眼前這個穿著小裙子,可可愛愛的女孩子一定不是像看起來這么柔柔弱弱,她同樣是背包出行,但可以在有限的空間里裝好化妝品、好看的衣服、相機、戶外速干衣,她也是一個人來越南,她不光可以安頓好自己,還可以在此基礎上,美美的享受旅行。
聊到她被詐騙的經歷,和她現在的心態,我知道她還有很多很多故事,我知道她為什么覺得沒有一個人可以依靠。
離開時,她叫了輛摩托車,她把行李箱放在她和摩托小哥中間抱著,后面還背了一個10斤的大包,我說這樣很危險,萬一突然剎車啟動你再甩出去,她說沒事,她來的時候也是這樣抱著的。看著她小小的身體拿著笨重的行李,被擠在這輛摩托車上,我心里一時很不是滋味,我也要在這時跟她分開了,卻也沒說什么不舍的話,只是我看不得這樣的場景,看不得美強慘卻堅韌頑強的人物劇情。
謝謝遇到的“她”們,人和人帶來的情緒,真的是一份禮物,無論是其中的喜悅、激動、感恩,還是悲傷、痛苦、遺憾,遇到、起伏就是一份禮物。我一度覺得我不會再交新朋友,因為我想把精力放在現有的幾個好朋友身上,但是人和人之間最舒服的相處方式還是應該彼此能夠自由的呼吸,彼此為對方的存在而喜悅,或許精神上的“存在”比一切意義上的“在場”更加可貴。
曾經我覺得自有人做那個“頭”,總要有人做那個“尾”吧,我愿做身邊人無需常常記掛但能一直陪伴的那個人,但現在我想如果身邊人能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開心和喜悅,或許對彼此都更有意義。如果你需要,那我也可以。
關于冒險
去年,我達到了一種假象的圓滿,我的內心平和,完整的享受每一天,我的生活是一條近乎完美的拋物線,不再有孤獨時刻的斷點,我有想看的書、想愛的人、想學的知識、想思考的問題,內心充盈而飽滿,連我最愛的旅行我都覺得可以不去,我可以不需要靠身體的出走,可以在精神、思考上出走,我像一塊海綿,擴大感受力瘋狂的汲取知識,思考并轉換為個人生活態度。
可為什么說是假象圓滿呢,因為那時候我的一切都在一個安全、舒適、和諧的設定下,我有一份還不錯的工作,有一群溫暖友愛的朋友,有一個溫馨舒適的住所等等,我知道我是不能接受這些設定消失的。可我曾經寫過這么一段話:既然害怕失去,那就失去。我忘了這段話寫在哪了,現在想想,我經歷的這一切真是映照了這句話。幾個月我失去了很多,人格完善后的失控真的會摧毀整個世界。
或許這一天早晚會發生,或許我會控制好我的安全區讓這一天永遠不會發生,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我選擇了冒險,現在我什么都不怕了。
這是一個精神危機嚴重的時代,我們的內心動蕩不安,而唯有變化才是唯一不變的,所以我想把自己丟出去,去冒險、去經歷,去讓外面的變化和內心的變化達到同頻共振,或許就能真正的安頓下來。
最后這首歌送給你
于道各努力
千里自通風
我們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我們都要好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