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最近的日子有點不好過,俄烏戰爭持續這么久以來,烏克蘭的劣勢越來越大,而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位后,局面并沒有如預想中的那樣向好,反倒是澤連斯基和特朗普三天兩頭地開始打口水仗。
說起美國對于烏克蘭的態度,可以稱得上是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在沖突開始時,美國對烏克蘭進行了全方位的援助,成功將俄羅斯拖進了泥潭。可隨著戰火的拖延,美國逐漸對烏克蘭失去了耐心,近日特朗普還因澤連斯基拒絕在法律上承認克里米亞被占領而痛批他,稱其是俄烏戰爭難以平息的罪魁禍首。
烏克蘭正在失去美國的支持,這是很多人現在的共識,而究其原因,有人說是美國如今自顧不暇,也有人說是因為烏克蘭的價值早已被美國榨干,成為棄子是早晚的事,不過,還有一個連澤連斯基都未曾預料到的“始作俑者”,那就是遠在中東的哈馬斯。
一
烏克蘭與中東彼此相隔萬里,看似毫無關系卻都是美國在實現霸權主義上的一枚棋子,至于為什么中東戰場會影響到烏克蘭,我們還得從美國援烏開始講起。
2022年,俄羅斯與烏克蘭徹底鬧翻,以“特別軍事行動”的名義將戰爭拉開了序幕,作為武器大國,俄羅斯在最開始便想通過絕對的實力碾壓烏克蘭,從而速戰速決,但它顯然低估了美國等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持。根據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統計,從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至2024年年底,全球對烏克蘭的援助總額已經達到了驚人的2800億美元,其中歐洲提供了1320億美元的財政、軍事和人道主義援助,美國提供了1140億美元援助,不同的是,歐洲提供的更多是貸款,而美國則是贈款。
由此看來,美國對于烏克蘭的幫助表面上看起來更有誠意,不僅如此,美國對于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也毫不吝嗇,武器彈藥跟不要錢似的源源不斷地往烏克蘭輸送,在美國的大力支持下,烏克蘭才得以與俄羅斯打得有來有回。不過,到底是往他國送東西,難免出現紕漏,從2023年4月開始,就有俄羅斯媒體爆出,西方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被當地的指揮官轉手賣給了黑市,然后又通過黑市流向了波蘭、羅馬尼亞等烏克蘭鄰國。這家媒體還詳細講述了這樁地下買賣的交易過程:買家在與商家洽談完畢后付款,商家會通過無人機將武器放到一處藏匿點,然后告知買家位置信息和現場照片,這種方式和毒品交易相似。不僅僅是俄羅斯媒體,美國也曾播出過一部紀錄片,片中親烏克蘭的非政府組織“藍黃組織”的創始人也表示,西方軍援數百億美元,但只有30%的軍事援助真正達到了前線。
武器流失這件事可大可小,畢竟因為一些客觀原因和烏克蘭的特殊性,外國武器從烏克蘭部隊的倉庫流向黑市很難避免,當然如果視而不見的話,烏克蘭戰場可能會淪為新的大型武器庫。但對烏克蘭來說,不管外界如何評判,最重要的是不能影響西方國家對自己的后續援助,因此在這類報道出來后,烏克蘭政府堅決否認并表示強烈不滿,在這樣的情況下,相關報道被撤掉,西方也緘口不言。這樣的默契僅僅只持續了幾個月,就再次被一則新聞打破。
二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俗稱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了突襲,戰火在中東蔓延開來,新一輪的巴以沖突爆發。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關于西方援烏武器被烏克蘭倒賣給哈馬斯的消息一直層出不窮,而一段由哈馬斯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的視頻,更是將這件事推向了高潮。視頻展示的是哈馬斯的武器庫,而奇怪的是里面出現了大量來自北約國家的武器,經過比對,這些型號都出自西方援烏武器的名單之中,而后美國議員格林表示,哈馬斯在戰場上使用的美式武器,很有可能也來自烏克蘭。
隨著事件逐漸發酵,烏克蘭國防情報局立馬站出來對這一傳聞進行了嚴厲譴責,然而尷尬的是,烏克蘭的說辭并沒有得到預想的效果。
烏方稱,那些戰場上發現的美國和歐盟生產的武器,是在俄烏沖突中被俄羅斯繳獲了,然后俄方將這些戰利品交付給了哈馬斯武裝分子。烏方還表示,俄羅斯此舉是為了對烏克蘭軍方發動輿論戰,通過指控烏克蘭“向恐怖分子出售西方武器牟利”,以阻止美歐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烏克蘭情報部門特別強調,俄方這一計劃已被他們獲悉,他們預測,俄羅斯下一步會讓一名從烏克蘭叛逃去俄羅斯的前烏軍軍官出面證實上述消息,以增加可信度。不過,這一切的說明烏克蘭方并未提供明確證據,而對于烏方的單面指控,俄方沒有選擇回應。
烏克蘭的本意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讓美歐相信自己的忠心,但它沒想到的是,這恰恰證實了美國乃至西方對軍事援烏的擔憂。事后,美國《國會山報》刊登了一篇題為“防止美國武器從烏克蘭流散是一項挑戰”的文章,作者明確表示由于美國援烏規模巨大,那些運往烏克蘭的美國武器很有可能會流失到其他國家和地區,令美國的對手借此獲得先進的美國武器。也就是說,不管這些武器是烏克蘭主動倒賣的,還是被俄方繳獲后賣給哈馬斯的,都說明了這些武器可能會流散到美國的競爭對手上,而且這種事情顯然已經發生了。
三
援烏武器被倒賣的消息傳開后,隔三差五我們就能看見援烏軍火丟失的消息,盡管烏方對于這些報道都有解釋:比如說核查人手不足導致的數量出現偏差,又或者這些消息都是無稽之談沒有可靠證據等等。但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美國也不得不開始考慮是否要繼續援助烏克蘭,這可讓澤連斯基急壞了,畢竟美國可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了,然而,他要面臨的挑戰并不止于此。
自從巴以沖突爆發后,幾乎全球的目光都被吸引過去了,更別提對中東十分重視的美國了,又是發聲明,又是派航母去以色列,恨不得將家底都掏出來去支援。俄烏戰爭打了這么多年,烏克蘭屢屢受挫,反攻的希望越來越渺茫,美國作為“投資者”已經意識到,如果繼續投入巨資還是無法獲得預期的戰略回報,是得不償失的,所以美國對烏克蘭的關注度明顯降低,連援助也有所收縮。如今特朗普急著要撮合俄烏兩國和平談判,也是因為不想在烏克蘭身上浪費時間了。
美國這次戰略重心的轉移其實并不難理解,因為俄烏戰爭雖然牽涉到美國與俄羅斯的博弈,但說到底并沒有直接威脅到美國本土,而中東則不同,那里有大量的能源資源,是美國絕對不能放棄的,兩相權衡之下,美國會選擇中東而舍棄烏克蘭,在戰略上是合理的。當然,這在道德層面上是不可取的,畢竟要不是當初沒有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拱火”,烏克蘭也不會陷入到戰爭這個泥潭中不可自拔。
四
作為一個從演員轉行到總統的第一人,澤連斯基一路走來也受到了不少質疑,尤其還是在國家遭逢戰亂的時候上臺,受到的壓力可想而知。從他以往的態度來看,其實澤連斯基傾向的是通過對話來解決問題,所以在特朗普要撮合俄烏達成停火協議后,澤連斯基也是積極配合。但對于澤連斯基來說,其他的問題都可以商討,唯獨克里米亞和頓巴斯的領土問題是堅決不會讓步的,這也就是為什么停火協議遲遲無法獲得進展的根本原因。
或許是真的對烏克蘭失望,也可能是為了將資源傾向中東,美國的耐心已經不多,近日美國副總統萬斯就下了“最后通牒”,稱如果圍繞結束俄烏沖突的談判無法在短期內取得明確進展,那么美方將退出斡旋。這是美國官員第一次用這么直白的措辭,為的就是加大對烏克蘭的壓力。那么澤連斯基這么是怎么回應的呢?答案就是一張關于“克里米亞宣言”的截圖,而這個宣言就是反對俄羅斯占領克里米亞。
澤連斯基“硬剛”美國的態度,使得他在烏克蘭的支持率進一步上升,顯然,在維護領土問題上烏克蘭人的意志也十分堅定,不過如果停火協議始終無法達成,澤連斯基最終會不會得了民意失了國土,還猶未可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