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能實現和諧共處嗎?
答案是肯定的。特別是臨安交出的這張漂亮答卷,直接讓首次在亞洲召開的(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選擇了杭州。
杭州臨安擁有浙江省首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284公頃的面積雖然在全球700多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中屬于“袖珍型”,但它緊挨著“長三角都市群”,其保護與發展“齊頭并進”令世界矚目。
環繞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有天目村、西游村、月亮橋村、光明村、潛東村、朱灣村等九個村落,“天目九村”是如何同時做到生態保護,且村民安居樂業的?
今天,我們走進第一站——於潛鎮朱灣村。
“朱灣有條很棒的騎行線!”
“朱灣村有條很棒的騎行線!” 近日,這條消息在臨安騎行圈不脛而走。
有多棒?
臨安青山湖綠道、浙西天路、紅葉指南、周家頭……我都騎過了,各有特色,難道朱灣村的這條線屬于“遺失的美好”?
真的別有韻味!
位于天目山西麓的於潛鎮素有“耕織故里”的美譽,這里是臨安的生態農業重鎮,沃野千里之外,還有萬畝竹海。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就曾在於潛寫下這一千古名句,雖是托物言志,但源自於潛竹海。
而位于於潛西北部的朱灣村是絕對的“竹林大村”:竹筍是村里的第一經濟作物,全村430多戶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竹園,通過出售野筍、雷筍,每年一戶人家少則收入幾千元,多則二三十萬元。
一片片竹林隨風搖曳,形成“竹海”,騎行在朱灣起伏的盤山公路上,看竹葉斑駁,聽竹海低語,陣陣醉清風。
“事實上,我們正以朱灣村的山夏游青年旅社為騎行基地,推出兩條騎行環線。一條是連通臨安主城區、於潛鎮的80公里大環線,另一條是連通於潛鎮、天目山鎮的30公里小環線,途經泗州、武山、天目等村。”朱灣村的鄉村運營師呂瑞豪說。
為此,他和95后小伙伴團隊已經組織過一場朱灣村騎游沙龍,在騎友實地體驗的基礎上對原有線路進行了優化。
前天清晨,我實地體驗了一把30公里小環線,過癮 ——
朱灣村海拔并不高,200米左右,但從天目山鎮方向騎行進村,依然能感受到攀爬盤山公路時的沖擊感。越靠近村莊,竹海越盛,柏油路逐漸寬至10米左右。
騎行在朱灣村,兩三公里狹長主干道上人家不斷,還有山夏游青年旅社、八都書院、竹中荷花園等節點。
村里一條2000米長的溪竹游步道騎行起來也別有滋味,一側是小溪、另一側是延綿的竹林,讓人秒變“竹之村”的小迷弟。
沿泗東線出村一路下坡,風馳電掣,道路兩側綠意盎然,還有大河、稻田、林蔭小道……特別是連續數公里的林蔭小道,郁郁蔥蔥且浪漫。
這條30公里的寶藏騎行線途經多個村莊,最后返回朱灣村,在村里的山夏游青年旅社喝杯咖啡、吃個甜點,露營小坐,或是住上一晚聆聽竹海松濤,愜意極了,還有住青年旅社重回大學宿舍的小確幸。
朱灣的生態農文旅之路
朱灣村屬于“深山山村”,地域面積11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97.6%,分為朱灣、西橋、東平三個自然村。全村共1282人,其中老年人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年輕人多在於潛、臨安等城鎮上班。
這里的村民勤勞淳樸,天蒙蒙亮就會扛著鋤頭去竹園挖筍,黃昏時三五成群坐在家門口聊天、乘涼,分享一天的快樂。在和村民們閑聊的過程中,我發現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早已深入人心。
“村里偶爾也會有野生動物跑來,但這幾十年大家伙兒的保護意識提高了,就算遇見黃麂、黑麂、毛兔等野生動物,也都會為它們讓路。”村口小賣部67歲的老板娘說。
“我們村的定位就是原生態小鄉村,0工業污染,村里主要發展一產農業和三產鄉村文旅。早在2023年,村里的集體總收入就達到了129萬元。” 朱灣村黨總支書記李國平說。
朱灣村的農業主要集中在種植竹筍和於術兩大經濟作物上,村里很早就開始種植天目雷筍,品質特別好。近年來,村里的生態農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包括聯合省里的農業專家,推動近200畝於術基地的於術品質提升,將20畝山谷作為有機蔬菜基地,增加游客的鄉村體驗和采摘樂趣。
相比之下,朱灣村的鄉村文旅則是近年來才發展起來的。
“2023年,我們進駐朱灣村,當時就發現這個村距離中心鎮比較遠,文旅配套基礎幾乎沒有。當時我們策劃了‘鄉村一桌菜’活動,推出的‘朱灣鄉親宴’獲得了臨安區十大鄉村家宴大賽的金獎,但因為配套不足,這一金字招牌沒能很好鋪開。”呂瑞豪坦言。
呂瑞豪是退伍軍人,韌勁十足,他并沒有因此氣餒,而是提出“運動+中藥療愈”的運營理念,和村兩委一起進一步完善朱灣村的基礎配套,全面打造“山野游·朱灣里”村落景區。
比如將村里的閑置木屋改建成山夏游青年旅社,配備兩個八人間和一個標間,并配套簡餐、咖啡,為騎行、摩旅、徒步等戶外愛好者提供交流、休息的場所。(“山夏游”青年旅社聯系電話:18143453293)
又比如將村子原有的“八都書院”變為一個集茶室、中醫館、鄉村檔案室、直播間等為一體的公共活動空間,豐富村民、游客生活。
再比如朱灣村將原來的房車營地“爆改”成一座四星級標準的輕奢酒店,不久之后就將對外營業。
“我們還承租了村里的幾處水庫,正在圍繞水庫打造垂釣休閑區,針對村里的閑置房屋,我們計劃推出整棟或單間的租賃,進一步豐富村子農文旅業態,幫助村民增收。”呂瑞豪說。
在他看來,寶藏騎行線讓朱灣村連接了外界,而生態農文旅之路連接了未來。
記者 王斐帆 視頻 林葉楊 通訊員 劉盈盈
我們大杭州新媒體編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