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被王夫人趕出大觀園后不久,寶玉就從小丫頭口中得知了她的結局:她在臨死的那一晚,扯著脖子喊了一夜的娘。
晴雯命苦,出生就沒有爹娘,可她離開人世的那夜,一直不停地呼喚著母親。我想,她一定看到了母親,而早逝的母親也看到了她這個遺落在人間受盡了苦難的女兒。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要說對兒女的愛,我想這世上,沒有誰比母親更疼愛兒女的了。即便是兒女對父母再孝順,比起父母對兒女的疼愛來說,也不及萬分之一。
然而,這愛注定是要被辜負的,因為兒女會長大,會離開父母,父母縱有千般不舍,萬般疼愛,他們終究還是要去尋找自己的未來。
而最舍不得兒女的,最牽掛兒女的,最不忍看到兒女受苦的,在兒女離開后對他們朝思暮想的,這天底下,莫過于母親。
劉姥姥為什么會去賈府打秋風?因為女兒一家生計艱難,生活已經無法維持了,可女婿又是個坐吃山空只知道抱怨毫無作為的懶漢。
作為母親的劉姥姥,自然不忍心看著女兒一家餓死,更不想看到女婿王狗兒把所有的氣都撒在女兒和孩子身上。
當劉姥姥看到王狗兒喝了酒在家里閑尋氣惱而自己的女兒也不敢頂撞時,作為母親的她,當然看不過去,于是她說出了一番頗有見識的話,為女兒解了圍,也為一籌莫展的女婿指了路。
作為母親,劉姥姥何嘗不知道,自己的女兒自從嫁給了王狗兒,為他生兒育女,卻沒過幾天好日子。這王狗兒有錢時大手大腳吃喝,沒錢時就拿老婆孩子出氣,哪里像個男子漢大丈夫的作為?
因此,當她看到女兒受氣卻又只能忍氣吞聲時,作為母親的她,毫不猶豫地站出來護著自己的孩子。你一個大男人,家里沒吃的你不去想辦法,在家里逞什么英雄?
最終,劉姥姥考慮到女婿是個男人,又不會說。自己的女兒是婦道人家,也不能拋頭露面,所以她為了女兒一家,甘愿舍著老臉,去豪門賈府碰一碰運氣。
劉姥姥這么做,不只是為了女兒一家能活下去,更想著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讓女婿和女兒的夫妻關系更和諧,也讓女兒少受氣。
俗話說,女兒好不如女婿好。但如果女婿不夠好,女兒有些受氣。天底下哪個做母親的心里不憂慮不擔心呢?而想讓女兒過得好,做母親的就只能變著法兒的多付出。
王熙鳳是榮國府的大管家,每天出入上下風風火火,忙得腳不沾地,但即便如此,她也并沒有忽略對女兒巧姐的疼愛與照顧。
尤其巧姐出疹子一回,鳳姐為了女兒的病能夠痊愈,為了女兒能夠挺過這一關,當時就按照大夫的吩咐準備所需之物,原文有這么一段話:
鳳姐聽了,登時忙將起來:一面打掃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傳與眾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兒打點鋪蓋衣服與賈璉隔房;一面又拿大紅尺頭與奶子丫頭親近人丁裁衣。外面又打掃凈室,款留兩個醫生,輪流斟酌診脈下藥,十二日不放回家去。賈璉只得搬出外書房來齋戒。鳳姐與平兒都隨著王夫人日日供奉娘娘。
這段話不僅寫了鳳姐處理緊急事件的冷靜、干練和井井有條,更寫出了她作為一個母親,對女兒的愛。
為了給巧姐治病方便,也為了應對突發狀況和意外,鳳姐留下了兩個醫生輪流給巧姐診脈下藥,十二天不能回家,而且為了更好地照顧女兒,她還跟賈璉隔了房,每天都供奉痘疹娘娘。
天底下的愛,很多都標注了價格,唯獨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條件的,是不帶任何限定詞的,尤其母親,對兒女的愛,是生生不息的,是不求回報的,它沒有價格,它在這世間是無價的。
后文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王熙鳳讓她給巧姐取名,為的也是巧姐多病,讓劉姥姥這樣的鄉野之人取名,也許還壓得住。
那時的王熙鳳,不是大管家,不是璉二奶奶,她只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她最樸素的愿望,不過就是要自己的孩子無病無災的健康成長,這就夠了。
王熙鳳平時那么忙,但是她并沒有忽略自己的孩子,甚至在沒有結局的最后,賈府敗落,巧姐落難,劉姥姥三進賈府時,又何嘗不是彌留之際的鳳姐臨終托孤,才有了巧姐后來的逢兇化吉?
她這一生,機關算盡,精明狠毒,但面對自己的女兒時,她總會卸下偽裝,做回那個最普通的母親。女兒是她內心最大的柔軟,也是她內心所有愛停靠的港灣,更是她好強掙命的寄托和希望。
老話說,兒多咬著老人偏。很多多子女的家庭,在姊妹矛盾父母出來勸和時,可能總會有一人說父母偏心,疼他不疼我。可他們哪里知道,對父母來說,手心手背都肉啊。
賈赦作為賈母的大兒子,曾經就通過一個笑話暗示賈母偏心自己的兄弟賈政。賈母真的偏心嗎?估計不少人都覺得賈母確實有些偏心,不然她為何只跟著小兒子住卻不跟大兒子住?
有一件小事,最能證明賈母是否偏心。賈府那年中秋節,賈赦不小心崴到了腳,賈母聽說,不知輕重,趕緊讓兩個婆子去看,又讓邢夫人趕緊過去,后來得知沒大事,才放下心來。
畢竟,此時賈母已經八十多了, 作為長子的賈赦,估計也得六十了,這個年齡的老人崴了腳是小事,萬一摔一跤,甚至頭跌到石頭上,那可不是小事。
賈母的擔心,是天底下所有母親的母性使然。每每我們從他人口中得知兒女出了意外,總會膽戰心驚,六神無主,驚慌失措,因為不知道輕重,要不要緊,有沒有性命之憂。
俗話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得知長子無事后,賈母又自我解勸說,我也太操心,打緊說我偏心,我反這樣。兒行千里母擔心,根植于心底的母性,面對一種兒女,從未有一刻是關閉的。
黛玉進賈府時,賈母曾說,自己這些兒女,最疼黛玉母親。可我們通篇看下來,賈母對兩個兒子的疼愛,并不比黛玉母親少,都是她的兒女,她怎能不疼啊?
對于做母親的來說,兒女再年長,在自己跟前總還是孩子,我們也總忍不住替他們擔心慮后,唯恐他們過不好日子,唯恐他們吃苦受累,唯恐他們因為年輕無法應對和抵擋生活的風霜雪雨。
賈母如果不疼賈赦,會對他崴了腳這樣的小事都這么關心在乎嗎?賈母對賈赦的看上去不疼和偏心,實則是因為賈赦自己太不爭氣所致啊。
他每天只知道摟著小老婆喝花酒,放著官也不好好的做,試問這樣的兒子,做母親的如何不“恨鐵不成鋼”啊。作為母親,她即便再疼,可兒子不爭氣,由不得她不氣由不得她不嫌啊,但這并不等于她就不疼自己的兒子。
還有一個可憐的母親,唯一的女兒三四歲時就被人拐走了,雙眼幾乎都哭瞎了,原文說她思女構疾,需要日日請醫療治,這就是英蓮的母親封氏。
她與甄士隱半生就這一個女兒,還是年僅半百才生下的,算是老來得女,所以當得知女兒丟失之后,父母晝夜啼哭,幾乎不曾尋死。女兒不在了,他們也不想活了,這沉甸甸的愛,足見世間父母的愛子之深。
甄士隱后來出家去了,留下妻子封氏一人,每天做針線度日。那時的封氏,本就是年過半百的婦人,加上女兒丟失后的巨大打擊,估計早就是風燭殘年,每日以淚洗面了。
尤其在賈雨村出現后,曾說要幫著找英蓮,此時的封氏聽聞,不免心中傷感。這時候女兒已經丟失了好幾年,也許她的眼淚早已哭干,對找回女兒也不再抱有什么希望了,真真是舊事凄涼不可聞啊。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一場輪回的辜負,當你是兒女時,父母對你傾注了所有的愛,而你長大后卻不會把所有的愛還給他們,因為你也會成為父母,也會有自己的孩子,你會像父母當初對你一樣,對你的兒女傾注你所有的愛……
好在,我們雖然被辜負,但我們都曾被深愛。因為父母也曾是兒女,兒女也終會成為父母。我們在一代又一代的輪回中,傳遞著這世間最尋常卻也最昂貴的愛。
作者:夕四少,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