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直播,揭開行業冰山一角
“我已經三個月沒拿到工資了。”這是幸福航空一位飛行員在直播間里說的第一句話。鏡頭前的他,穿著整齊的制服,眼神卻透著疲憊和無奈。
這不是第一次有民航從業者在公眾面前哭訴欠薪問題,但當一家航空公司全面停航、員工只能通過直播發聲時,事情就不再只是企業內部的管理問題,而是整個行業生態的一次警鐘。
幸福航空:從“空中希望”到“地面停擺”
幸福航空這個名字聽著挺美,像是能讓人飛得安心、落得踏實。可現實是,這家成立于2008年的航空公司,如今已經全面停航,航班信息全部歸零,官網打不開,客服電話無人接。
它曾經主打支線航空市場,試圖填補中國廣袤國土上的“空中毛細血管”,但如今看來,這些理想主義的口號終究敵不過資金鏈斷裂、運營混亂、管理失序等現實困境。
更諷刺的是,在全面停航之前,幸福航空還頻頻傳出“重組有望”、“政府扶持”的消息。結果呢?飛行員還在等薪水,地勤還在等賠償,旅客還在等退票款。
欠薪背后:不只是公司的問題
飛行員直播聊欠薪,聽起來像是一場“職場吐槽大會”,實則暴露出民航業的一個深層問題:民營航司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而員工成了最直接的犧牲品。
幸福航空并非個例。近年來,多家中小型航空公司接連陷入經營危機,從天津航空到首都航空,從瑞麗航空到東海航空,幾乎每年都有類似的消息爆出。這些公司要么被國資接手,要么裁員重組,要么直接關門大吉。
為什么?因為民航不是誰都能玩得起的游戲。飛機貴、油費高、航線資源緊張,再加上疫情三年的重創,讓本就不寬裕的民營航司雪上加霜。
而在這場風暴中,最先被拖欠的永遠是基層員工——飛行員、空乘、地勤、維修人員。他們拿著固定的工資,承擔著巨大的職業風險,卻在公司出事時,連基本權益都難以保障。
飛行員的直播:無奈之舉還是維權新方式?
飛行員開直播談欠薪,這事本身就很魔幻。一邊是光鮮亮麗的職業形象,一邊是連飯錢都成問題的現實處境。他們在鏡頭前講自己如何堅持飛行、如何熱愛藍天,卻也在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未來的迷茫。
有人質疑:“為什么不走法律途徑?”可現實是,走仲裁、起訴、討債……每一步都要時間、精力和成本。而他們,已經耗不起了。
也有人說:“這是在博同情、炒作。”但我更愿意相信,這是被逼到墻角后的一種吶喊。一個行業的尊嚴,不應該靠員工的眼淚來維系。
誰來為“幸福”買單?
幸福航空的全面停航,不只是一個企業的倒閉,更是對整個民航管理體系的拷問。
我們不禁要問:監管去哪兒了?政府扶持是否真正落地?股東有沒有履行責任?員工的血汗錢到底誰來負責?
這些問題沒有答案,只有等待。等待調查、等待補償、等待一個說法。而對于那些正在看直播的普通人來說,這也許是一個提醒:你買的機票背后,可能藏著一個正在崩塌的世界。
寫給所有在路上的人
作為一名關注航空業多年的人,我看著這一幕真的很難受。飛行員不該成為“網紅”,空姐不該為了討薪發微博求助,地勤不該在機場門口舉著橫幅。
這個行業需要尊重,更需要制度保障。不能等到公司倒了、人散了,才想起去追責。我們需要的是未雨綢繆,而不是事后補救。
愿每一位在天空中守護我們平安的人,也能在地上擁有屬于自己的安穩生活。別再讓“幸福航空”變成“悲傷回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