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基礎教育正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強調學生主動建構與綜合能力發展,上海青浦平和雙語學校引領“全人教育”發展的新方向,培養“更真實、更完整”的孩子。近日,首屆畢業生駱同學同時獲得劍橋大學與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錄取,徐同學成功斬獲哈佛大學Offer。而在名校錄取評價體系中,除了優異的成績之外,學習能力、探究與創造能力等綜合素養也是考量的重要標尺。
青浦平和構建起的以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項目式學習)為核心的課程體系,致力于培養具有綜合素養和國際視野的青少年,推動實現“全人教育”的目標。
PBL是“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的縮寫,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強調通過實際項目的探究來促進學習。學生圍繞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或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合作解決,并最終產出具體成果。
項目式學習的核心要素:
●真實情境驅動:項目通常源于現實世界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跨學科整合:學生在項目中需要運用多學科的知識,促進知識的整合與應用。
●小組合作:學生通過團隊協作,共同制定計劃、分工合作,解決問題。
●持續探究: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尋找資源、驗證假設,深化理解。
●成果展示:項目結束時,學生將學習成果以報告、展示或實際產品的形式呈現,接受反饋。
青浦平和的副校長雍海濤表示,真正有價值的學習,應當來源于學生的興趣,扎根于真實世界的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點燃思維、形成認知,并最終內化為品格與素養。作為學校核心教學方式之一,PBL已廣泛融入語文、數學、科學、英語、藝術、體育、道德法治等多個學科,為學生構建起一個連接現實、激發潛能、融合學科的多維學習生態。
核心課程擷一縷春風,織就思維經緯
七大核心學科如七色花瓣,托起孩童思維的綺麗世界。
「語」潤心田,言綻芳華 ——語言與文學:在語文學科中,學校融合國家統編教材與校本課程,打造“大語文”學習體系。創新性地將閱讀課程和中華文化課程融入日常教學。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了階梯式閱讀體系,通過整本書閱讀活動掌握閱讀策略,感受文字之美。每個月的圖書館課程更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光,他們在書香環繞中體驗自主閱讀、合作分享的樂趣。老師們從經典國學中精選適合學生積累的內容,通過吟誦、角色扮演、文創設計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語文課堂經常打破常規,開展富有創意的項目式學習。每學期的項目成果展上,學生們自信地展示學習過程和創作成果,這種深度學習讓語文知識真正“活”了起來。
端午書法大賽、中華傳統文化節、閱讀百家小講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語文學習從課堂延伸到生活,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數」往知來,智啟星河 ——數學與邏輯:數學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把開啟世界奧秘之門的鑰匙,引領孩子們在數字中找尋真理。孩子們不僅學習基礎的數學概念、公式和定理,更通過豐富多彩的項目化學習和實踐活動,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數學教研組的老師們發現,在“軸對稱”項目中,孩子們親手設計并制作創意作品,從感知到理解,從操作到反思,全方位提升了數學素養和審美能力。同時,校園內還定期舉辦數學節等活動,為孩子們提供展示數學才華的舞臺,讓他們在歡樂的氛圍中感受數學的魅力。
「英」姿勃發,語通四方——英文與交際:每年,一系列精彩紛呈的英文活動輪番上演。這些活動如同魔法鑰匙,為小朋友們打開通往英語世界的大門。2024年的創意服裝秀以 “名人閃耀歷史 我將塑造未來” 為主題,巧妙串聯各年級項目化活動,帶領學生穿越時空,對話古今名人。每一場英文學科項目化活動,都是一次成長的契機,一次夢想的啟航。三年級的張同學在參與后深有感觸:“在Creative Fashion Day中,我扮演成最喜歡的科學家的樣子,設計了一套融合科幻與實用元素的服裝,用廢舊材料制作配飾,我用英語調研了解科學家的事跡,從中獲得設計靈感。我發現英語不僅是語言工具,更是了解世界的通道。這種跨學科的學習方式讓英語學習變得超有趣!”
「科」探萬象,理蘊天工 ——科學與技術:為了讓每一位孩子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感受科學的魅力與力量,學校的科學組項目化學習以“制作麥芽糖”為主題,將科學、數學、美術等學科知識有機融合,帶領大家踏上充滿挑戰與樂趣的探索之旅。學生們將理論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跨年級協作讓每個學生在團隊中明確分工,學會傾聽與配合,培養團隊精神與溝通能力。
「體」魄如松,行若驚鴻 ——體育與健康:小學體育PBL項目以“運動科學探索”為主題,旨在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學習運動科學知識,提升運動技能。項目包含游泳、跑步、跳遠、跳繩和皮劃艇五個項目,學生將進行小組合作,收集數據、分析結果、撰寫報告,展示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團隊合作能力及數據分析能力。
「藝」彩紛呈,美育童心 ——藝術與審美:小學音樂以項目式學習(PBL)為核心,分年級設計特色課題。一年級“發現身邊的聲音”。二年級制作簡易樂器,理解發聲的基本原理。三年級將古詩融入現代旋律,探索文化傳承與創新。四年級通過分析音樂風格與情緒表達,探究“音樂與情感的關系”。五年級強化即興創作與肢體表達,并引入外教音樂課,學生以小組合作完成原創音樂作品。
美術學科以“讓藝術思維點亮童年”為教育核心,通過PBL項目式學習構建創意空間。孩子們運用各種美術媒介,如水彩、油畫、版畫、雕塑等,來表達自己對自然力量的感悟與想象。每個藝術項目均設立驅動性問題,融合跨學科教育理念,培養視覺讀寫、批判思維與文化理解能力。青浦平和特別注重在多元文化中培育審美素養,定期舉辦藝術展,讓學生的創意作品走進每個人的眼中,使美術教育成為連接心靈與世界的橋梁。
「道」法自然,德承古今 ——社會與品德:《道德與法治》(道法)是一門綜合學科,內容豐富多元,涵蓋傳統文化、歷史知識、地理常識、法律規范及時事政治等。課程往往從現象入手,引導學生習得知識,領悟做人做事的道理,助力拓寬視野、增強社會適應力。道法教研組原創小學全學段 “食育” 校本課程,針對學生食源認知匱乏、健康意識淡薄等問題,以全人教育為核心理念 ,通過食育小課堂、小劇場、小擂臺等特色活動,融合德、智、勞育,構建三位一體培養體系。
選修課激發動力,萬紫千紅總是春
“童年不應只有一種顏色。”平和的選修課程以“多元·融合·成長”為核心理念,致力于為每一位學生搭建個性化成長的廣闊舞臺。目前已開設70余門課程,涵蓋六大領域,內容豐富、類型多樣。“學校的選修課程真的讓我收獲很多。” 四年級的王同學說道,“我嘗試了不同類型的課程,發現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都提升了不少。現在我對學習充滿了興趣,每周最期待的就是選修課時間,感覺自己在不斷解鎖新技能,也更清楚自己未來想做什么了!”
●語言與文學:在語言與文學領域,學生可以選擇播音與主持、English Reading Club等課程,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與人文素養。
●數學與邏輯:數學與邏輯板塊設置了Bilingual Math、思維魔法屋等課程,鍛煉邏輯思維與跨語種數學應用能力。
●科學與技術:在科學與技術板塊,學生可以通過自然筆記、無人機等課程,培養科學觀察力與動手實踐能力。
●藝術與審美:藝術與審美課程如少兒民族舞蹈、首飾制作、“非遺”美學館,激發孩子們的藝術潛能與美感表達。
●社會與生活:在社會與生活方面,針線小課堂、心靈繪畫等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理解他人。
●體育與健康:體育與健康課程則囊括橄欖球、擊劍、攀巖、鐵人三項等項目,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精神。
雍海濤副校長表示,青浦平和的課程體系打破學科藩籬,引導學生在真實問題中主動學習,在項目實踐中發現興趣、發展能力、塑造人格。每一門課程的終點,都是一個更真實、更完整的孩子,讓他們擁有好奇心、行動力、審美力和擔當精神,能夠在復雜多變的世界中,做出理性判斷,追尋有意義的人生方向。在這里,教育的意義,不再只是培養“優秀的學生”,而是陪伴孩子成為有溫度、有力量、有方向的人。
記者:張婧(特聘首席)
編輯:朱人杰
責任編輯:張強
終審:潘胡剛
轉載請注明來自“綠色青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