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羅馬,剛好趕上了教皇選舉。
7號去參觀圣彼得大教堂,早晨7:30外邊就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我們還以為是老頭老太們睡眠少,跟著進去才知道這是教皇選舉前的彌撒。很多人是專程趕來參加的。
幾千名信徒坐在主教堂兩側,來自全世界的一百多位紅衣主教從中間走過。
而他們當中的一位,將在接下來的幾天內被選為新任教皇。
(本文發出時,已經選出來了,我對白男略微臉盲,但我感覺有點像當時拍的下圖中間微笑的那位)
我們從入場到彌撒結束,總共在里面呆了四個小時。作為一個不懂意大利語,也不懂拉丁語,不會唱圣歌,也沒有基督信仰,還有點多動的中國人,我在這枯坐的四個小時里想了很多……很多……
1、目測紅衣主教中三分之二都是白發蒼蒼的小老頭,他們有些看起來很慈祥,長得就像holy father,而有些人看起來班味真的很重一臉被迫營業的疲憊感。
讓我不禁覺得,神職,其實也就是一種工作而已?
2、我最好奇的是,教皇選舉對他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這里要先科普一下我新學的知識:教“皇”這個稱謂是清朝人將天主教會權力對比傳統皇權來翻譯的,現在認為更合適的叫法是“教宗”,不是統治者,更偏向于是“引領者”、“父”的含義。
所以,這個神圣的、卻又需要類似競選拉票這些世俗環節的位置,對于這些將大半生都奉獻給上帝和教會戒律的白發蒼蒼的小老頭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簡單點來說——是信仰,還是權力?
3、又或者,二者并不沖突。
天主教會,就像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有影響力的龐大組織一樣,其內部絕非鐵板一塊。對于教義的闡釋,對于世界政治的看法,對于少數群體對于性別的態度(越來越像美國總統選舉了怎么回事……),教會內部也存在不同的聲音。
而只有站到那個最有權力的位置上,才能最大程度地施行自己所理解的信仰。
4、信仰,信仰,信仰。
啊I wonder how it feels to have faith in God.
我身旁的歐洲小哥非常虔誠,一會起立一會下跪,一會跟著唱圣歌(唱得還挺好聽),一會張嘴去接神父發的圣體(一塊薄餅,喻示著耶穌肉體,彌撒中的圣祭儀式),主教們經過時他激動得兩眼發光。
把我襯托得像個性冷淡人士
5、這些人在大街上、在學校、在公司都是普普通通很正常的人類,可是在彌撒的兩個小時里,當神父布道時、當圣歌響起時、當梵蒂岡的日光透過大教堂的玻璃窗照進來時,他們臉上的專注、虔誠讓我有些動容。
就好像那一刻他們已經完全脫離了俗世生活,只專注于當下的神圣。
所以,擁有信仰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在俗世生活之外向一種宗教完全臣服是什么樣的體驗呢?
或者說,我無法擁有的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力量呢?
我真的好奇死了!!!
6、坐在圣彼得主教堂的座位上,我從來沒有如此明確地感受到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局外人。
他們說著我完全聽不懂的語言,祈禱著我并不信仰的神邸,吟唱著我不熟悉的旋律,進行著我不知含義的神秘儀式。
而我,只有滿腦子的疑問。
7、去年奧斯卡提名的電影《秘密會議》,就是專門講述了紅衣主教們在西斯庭投票選新教宗的故事——充滿了明爭暗斗和各種丑聞。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目測最近這部電影會迎來一波觀看高峰hhh
整體還是挺好看的,就是結尾有點潦草,最后也沒得獎。
8、但當我枯坐在信徒中間,小腦瓜里滿是疑問時,我突然想起電影里那個正在遭遇信仰危機的院長,給主教們布道時說(大意)——
“最嚴重的罪就是確定性。
確定性是容忍的天敵。
只有確定,沒有疑問,就沒有了神秘,也就沒有了信仰的空間。
連耶穌在臨死前也充滿了疑問。
愿上帝保佑我們選出一位會疑問的教宗。”
當時主教們都震驚了,院長怎么沒按稿子發言?
9、我看電影的時候很喜歡這段臺詞,當然因為它本就符合我本人一直以來的價值觀。
現在作為一個無神論旁觀者置身于天主教會如此盛大和重要的集會中,我再次深刻地體會到——
為了能在這個世界上和平共存,我們需要容忍彼此,而確定性是容忍的天敵。
所以,我們需要疑問。
10、彌撒結束后,紅衣主教們就要被關到西斯廷里面去開選舉會議了,一直到選出新教皇才能放出來。
這也導致我們這次無法參觀西斯廷,無法膜拜置于其中的米開朗琪羅的杰作《創世紀》。
但沒關系,我和C在萬神廟親自偽造了一幅
注:近期將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