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最讓互聯網意難平的事件,莫過于青島轉身老人被撞案了。
事件,我想你們都已經知道了。
青島法院為了普法宣傳,把自己認為優秀的歷史案例拿出來做成視頻,打造賬號ip。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這臨門一腳,竟然把自己掀了個四仰八叉。
而這個讓他們引以為傲的歷史案例,就是在2024年11月份已經一錘定音結案的老人轉身被撞事件。
事件中,青島李滄區一個姓劉的60歲老太,走在路上,邊走邊打電話。
也許是這個電話讓她想起了某個事情,于是她突然一個回頭,一個轉身。
結果,碰巧撞上了在他后面正常行走的年輕人王某。
劉老太被當場撞成右股骨折,10級傷殘。
她向王某提起了主張18.8萬元賠償的法律訴訟。
青島法院在調解過程中,最終判決王某賠償劉老太7萬元。
賠償的判決依據是:王某,沒有和前面的劉老太保持安全行走距離。
而半年過去了,就在這幾天,青島法院想把這個案例,作為優秀個案來宣傳普法。
結果,這個普法視頻,立刻沖上了熱搜。
因為這里面法院的判決處理,7萬元的賠償,戳中了公眾的痛點。
那就是一個普通人,正常行駛在馬路上,隨時都可能會遭遇你前面的人突然轉身被你撞傷,而你要賠償數萬元的劫難。
這還了得。
這以后誰還敢走路?
而且這樣偏門的法律知識,顯然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
相信你也只聽說過安全車距,卻從來沒有聽說過安全人距。
加上被告王某,本來就沒有任何過錯,他是正常行走。
所以這7萬元,大家都認為賠得冤,判得偏。
網絡輿論,在網民激烈的反諷和吐槽聲中,持續發酵!
這不,青島法院,一看到引起了輿論,馬上連夜刪除普法的文章和視頻。
而且,還關閉了賬號的評論。
可這一動作并未平息,輿論反而讓輿論高漲,所有人都覺得法院是不敢面對這件事,理虧了,詞窮了。
就在大家瘋狂討伐這個判決的情況下,青島法院道歉來了!
“因法官描述的事實不準,表述不當,給廣大網民造成了誤導,在此誠懇地道歉!”
并且面向全網發聲,給出了回應。
在他們的發聲與回應中,表明了3點。
一,更正了撞人者王某的性別。
在輿論傳播中,這個撞人的被判賠7萬的被告,是一位年輕小伙。
而事實上,是一位女性。
二,更正了法院在普法視頻當中提到的原告劉老太,是“突然轉身”。
而真相是,劉老太不是“突然轉身”,而是“慢慢回頭”。
三,更正了法院在普法視頻當中提到的“未保持安全距離”的表述,說這個表述不真。
真相是,被告王某不是為保持安全距離,而是“從后面東張西望,快步前行,存在未注意前方情況的問題”。
法院發聲以后,網友們的反對更激烈了。
大家對這個發聲和回應并不買賬,為什么呢?
因為法院的回應,其實并沒有直擊事件的核心和本質,也沒有針對公眾情緒的痛點進行解釋。
說白了,大家認為,法院這個發聲,不過是在咬文嚼字,轉移注意力。
撞人者的性別,是男是女,又有什么關系嗎?
被撞者是突然轉身還是慢慢回頭,對案件的走向和判決,有什么關鍵性的影響嗎?
沒有保持安全距離,改成“被告行走時東張西望,快步前行”,那就更是自我打臉了。
普法視頻里面說是沒有保持安全距離,而現在發聲更正說是被告快步前行,這是要推翻自己在普法視頻里所說的描述嗎?
既然是普法視頻,應該邏輯嚴謹,表述精準才對。
又怎能草率地否定自己聯合衛視做的這么一期官方普法視頻里所有的表述呢?
最關鍵的是,這個發聲和回應里面的三點,沒有踩在公眾關注的那個痛點上。
大家在意的是,人家被告是正常行走,也不是主動撞上原告,怎么就成了過錯方,而且還得賠上7萬這么大的數額。
所以,網友不買賬,我是很理解的。
這個發聲和回應,在我看來,是明顯欠缺說服力和邏輯力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