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姬 | 文
01
在剛過去的五一節假日期間,北京新晉的時尚購物中心THE BOX,潮出了海嘯和地震。乘興而來的年輕人將這里擠得水泄不通,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舉辦了什么國際時尚展覽,亦或者某位超級大明星騰云駕霧而來。
走在街頭巷尾,甚至一路上都有人往你手里塞小卡片,差點以為誤入了什么不可描述的場合。然而定睛一看,發現卡片上赫然寫著,“奶媽嚴選,在線收留失戀/失瞄/失利瓦學弟”,好家伙,原來是《無畏契約手游》玩家們為了招新整出的抽象狠活。
所以實際上,大伙都是沖著一場《無畏契約》的ONLY展而來的。
BB姬曾經介紹過ONLY展,是一些以單個IP或角色作為賣點的ACG展會,相比起大型綜合漫展,主題更明確,大都體量較小,更像是某IP愛好者們私下的聚會和狂歡。
而能把ONLY展做得比大型漫展還火爆,甚至嗨翻整條街區的,恐怕也就最近風頭正盛的《無畏契約》了。
即使你壓根沒玩過《無畏契約》,估計也聽說過“瓦學弟”“笨蛋奶媽”“神罰小刀”等梗,甚至做到了梗比游戲更快破圈的神奇現象。換句話說,《無畏契約》已經不只是一款游戲,它還是年輕人們耳熟能詳喜聞樂見的文化現象。
02
話先說在前頭,如果給這場瓦ONLY一個定位,我覺得應該是:“一場瓦玩家二創腦洞爆炸的線下派對”。
這個滿是涂鴉和露天圍墻,充盈著時尚和狂野氣息的街區,似乎和巨幅美漫風的《無畏契約》天生一對。霓虹燈管與游戲的紫金配色光影交織,旁邊下沉廣場的電競舞臺傳來低頻震顫的電子樂。你能感受到一種年輕的能量在涌動,那是自由的,充滿創造力,如同被風帶過來,如呼吸般自然。
一整條街里,從頭到尾都設置了各式各樣的互動點,各種涂鴉、Coser、抽獎、現場游戲,沒有任何參與門檻。實際上幾乎所有物料下面都有署名,它們是出自玩家的二創作品,來源于無數玩家們的用愛發電。官方只是征集和授權,把它們制作成了各種實體展品。
許多創意植根于玩家的日常討論、創作和生活之中。例如怪奇反應堆和經典的地圖復刻,能讓玩家在三次元看到眾多游戲內熟悉的場景。再例如春晚靶場,在春節期間登上春晚舞臺的花棉襖宇樹機器人,化身游戲內靶場由玩家們現場練習槍法。
另外,現場還有一堆英雄Coser,以及EDG全隊選手混入人群中和你零距離互動。你能感受到一種無言的默契,無論選手還是觀眾,都在用最直接的方式參與狂歡,似乎每個人天然就是站在一起的。
對不少來湊熱鬧的觀眾來說,這里是可以打卡拍照,爽逛爽玩的主題樂園。而對于瓦玩家們,完全堪比過年了。現場最火爆的,還是手游玩家們在瓦ONLY線下派對擺起的“奶媽問診”攤位。
現場有位COS成為奶媽的女玩家,以中醫診脈為創意切入點,為瓦學弟們“在線義診”,并開出“藥方”。玩家們掃描二維碼后,即可跳轉預約無畏契約手游,并得到坐診奶媽的現場貼膜——沒想到吧,這年頭生意不好做,連奶媽都得學會手機貼膜了。
EDG戰隊選手Jieni也化身NPC,跑過來共同坐診。不光貼膜,還現場為你開大賦能“你的使命還沒結束”,激勵失戀失瞄失利的瓦學弟去瓦手當老大哥,上演《重生之我在瓦手當學長》。這哪是端游老玩家找歸屬感啊,根本就是用手游給整個瓦宇宙瘋狂加戲。
很明顯可以看出,瓦ONLY不僅是一場玩家們的線下聚會,更是《無畏契約》社區文化的集中展現,一種玩家對游戲的由衷熱愛。玩家們圍繞著《無畏契約》建立起一種身份認同,漸漸地將自己的生活融入了游戲文化。
而《無畏契約手游》的出現,以及玩家們在活動中融合游戲梗的設計,并不是對端游生態的簡單復刻。這種將游戲梗轉化為可交互的線下儀式,更像是一場手游玩家們,對瓦IP體系的解構與再創造,顯然也證明了,《無畏契約手游》在文化層面的潛力和獨特延展性。
03
2023年,《無畏契約》正式迎來國服。騰訊和拳頭曾表示計劃未來三年投入10億以上,來打造國內第一的FPS游戲文化生態,這給予了玩家們和內容創作者很大的信心。于是去年開始,《無畏契約》進入到爆發式成長的狀態。CN聯賽成立、EDG奪得世界冠軍、頭部主播與創作者扎堆崛起。
在這個過程中,游戲完全以一種潮流文化的方式,跨圈融入了年輕人生活的每個角落。
去年無畏契約上海大師賽期間,官方在上海INS新樂園舉辦了一場“無畏契約夜市派對”,除了新潮酷炫的各種互動和Coser,甚至還在場館內舉行了國際級別的音樂會;去年上海ChinaJoy期間也有個“排隊單殺Theshy”的名場面,甚至因為展區過于火爆一度引發封館。
官方在花大手筆組織活動的時候,與玩家溝通的方式卻十分接地氣,締造了一種既時尚、又頗具市井氣息的獨特文化氣質。也難怪越來越多玩家,尤其是年輕人開始打瓦,游戲熱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內外都散發著青春的荷爾蒙氣息。
很多游戲都想“破圈”,希望讓游戲被垂直領域以外的人群看見。然而真正能破圈的游戲活動,卻往往都來自于玩家們的自發宣傳和玩梗,需要圈子本身足夠活躍開放。瓦學弟、神中神、笨蛋奶媽、王俊凱同款......全網熱梗接連不斷。這里有思想最活躍的一批年輕人,他們激進又包容,愿意把游戲里的各種文化和梗融會貫通,自成一派。
說白了,還是玩家圈子氛圍好,包容性特別強。大多數人都是被朋友拉著入坑,自己從新人過來,也樂于接納更多萌新。《無畏契約》突出的女性玩家優勢便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許多刻板印象里不會對FPS感興趣的群體,也紛紛被這種氛圍吸引了過來。
這樣的前提下,眼下的《無畏契約手游》備受期待,甚至接過端游大旗,進一步拓寬瓦IP的破圈效應,也并不意外了。
不過我覺得,手游推出的意義,不僅是對現有生態的補充,也是一次面向更大眾市場的躍進。
傳統FPS端游受限于硬件配置與操作門檻,用戶群體終究以偏硬核的玩家為主,而瓦手游主打一手降低體驗門檻——拳頭游戲無畏契約工作室全球負責人Anna Donlo曾經承諾,他們會秉持相同的理念和價值觀去塑造游戲的移動版本,保留端游原汁原味,同時適應手游的碎片化需求。如此一來,完全能夠將游戲推向更輕量化的玩家。
據此前的內測數據,手游用戶中約40%是首次接觸《無畏契約》的新玩家。有內測玩家反饋,哪怕是沒有玩過射擊游戲,也能夠快速了解游戲玩法與機制。
你看吧,真不只是端游的替代品,根本是來拉人入坑的。其實這也意味著《無畏契約手游》正以“文化翻譯器”的姿態,將端游積累的社群梗、賽事熱、創作力轉化為更普適的大眾語言。
當向來以梗傳播見長的《無畏契約》圈子,迎來一批更年輕化的新人,一群真正意義上的“瓦學弟”們。到時候互聯網的每一個角落,可能都傳遞著瓦的歡聲笑語,這并不是天方夜譚。
而且,我覺得從《無畏契約手游》的產品表現來看,確實有吸引更多射擊用戶的潛力:它有著對端游潮流品質和競技體驗的無損還原,而這些核心競爭力經過市場及用戶的驗證,這就意味著當玩家在手游中盡情發揮戰術與槍法,體會到獨屬于瓦的純正槍戰樂趣時,確實有可能一秒上頭,成為瓦手新的擁躉。
而且,《無畏契約手游》的高明之處便是不頭鐵,不執著于硬核操作。游戲添加了相當多的操作便利化設計,比如顯示部分拋擲道具的飛行軌跡、顯示腳步聲,或者事無巨細的入門教學等等,對新老玩家都十分友好,適合入坑。
04
整體來看,《無畏契約手游》在還原了端游體驗的同時,又進一步簡化了上手門檻,都在向著瓦的生態特色方向努力,將玩家合作、社交產生快樂的部分放大,幾乎是最合適的手游化方案。也讓人看到瓦IP在移動平臺上的無限可能。
這點其實都不用我分析,從瓦手游公布以來,玩家們在ONLY展上的活躍,和網上井噴式的玩梗討論就能看出來了。
還有很多玩家也會通過制作二創、進行cosplay等大量的活動來參與討論。官方又會精挑細選出優質內容,將其制作成動畫、噴漆、掛墜等游戲內容呼應玩家們的二創,和玩家們打成一片。
這一來一回之間,《無畏契約手游》顯然又會為整個IP的熱度添磚加瓦。吸引而來的玩家也能借由這片土壤發展出高粘性的游戲社區,形成良性循環。
目前來看,《無畏契約手游》的出現,意義遠不止于用戶增長,更是IP生態擴容的關鍵拼圖。當手游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時給玩家提供更多選擇;在吸引更多新玩家的同時不會增加額外的理解門檻,也許,在它已經觸及FPS天花板之后,仍能證明射擊品類手游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對于整個行業都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在2025年,槍戰手游市場似乎已經有點沉寂的時候,重燃玩家心中激情和熱血,可能還得“瓦來出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