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副院長羅麗。
“昆曲是江南的蘭花,粵劇是南國的紅豆。”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粵劇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然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傳統戲曲市場逐漸萎縮,年輕觀眾群體流失,不少基層院團舉步維艱,粵劇的發展面臨巨大挑戰。2025年,廣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廣州召開。會上,廣東省人大代表、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副院長羅麗提交了一份關于制定《廣東省粵劇保護傳承條例》的議案(第0001號),旨在引領粵劇煥發新活力。這份議案得到了廣州團39位代表的聯名附議。
國內多地已出臺戲曲相關法律法規
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20多年來,羅麗一直深耕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血脈——粵劇的傳承。她指出,“戲曲立法是保護和傳承戲曲藝術的重要保障,亟須制定一部地方性法規保護粵劇。”在過去的一年里,她奔赴四川、重慶多地,調研川劇、秦腔等地方戲曲的立法工作,還多次前往深圳、佛山等地參加粵劇研討會,傾聽基層院團、教育機構的意見,為粵劇立法尋找思路。
羅麗觀察到,陜西、重慶、四川等地都出臺了相關保護條例推進當地劇種的保護與傳承。2024年9月1日,《重慶市川劇保護傳承條例》與《四川省川劇保護傳承條例》同步施行,首開省級層面對同一門類且共有的文化領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傳承協同立法先例。此外,四川南充、廣東汕尾等地也先后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這些地方戲曲法律保護條例的出臺,為地方戲曲的保護政策的落地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通過實地調研,羅麗認識到,要更好地賡續優秀傳統文化血脈,必須從制度層面解決粵劇保護傳承中的難題、壁壘,更好發揮立法的引導、推動、規范、保障等作用。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這份關于制定《廣東省粵劇保護傳承條例》的議案最終得以呈現。
這并不是粵劇立法的首次嘗試。據了解,為推動粵劇的保護傳承,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曾于2016年和2017年分別發布了《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與《廣東省粵劇保護傳承規定》等。在這些規范性文件的指導下,粵劇的保護傳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粵劇藝術的保護傳承又涌現出來新的問題,如基層院團瀕臨消亡、從業人員緊缺、生態鏈斷裂、政策與保障力度不足等。此外,相關規范性文件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文件內容不夠全面和深入、文件的執行力度不夠等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制定新的粵劇保護傳承條例已迫在眉睫。
從制度層面解決粵劇保護傳承中的壁壘
南都記者了解到,《廣東省粵劇保護傳承條例》共7章48條,涉及粵劇的保護傳承、人才培養、創新發展等方面,將從制度層面解決粵劇保護傳承中的難題、壁壘。支持成立粵劇藝術大師工作室,鼓勵支持藝術大師創作藝術精品、培養粵劇人才。支持粵劇代表性傳承人、藝術名家通過收徒傳藝的方式,傳承粵劇優秀劇目、表演、作曲、演奏、舞美設計等技藝。鼓勵粵劇藝術表演團體結合市場需要,創作、編排體現嶺南文化的粵劇小型劇目,表演粵劇特技絕活,推動粵劇走出劇院,走進生活場景。支持學校建立多種類型的粵劇興趣小組、校園粵劇社團、粵劇工作坊等。支持粵劇藝術在劇目創作、唱腔音樂、表演形式等方面的創新實踐。加強粵劇藝術的省際交流、國際交流,提升粵劇藝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支持粵劇藝術表演團體參與國內外文化交流活動。據羅麗透露,目前,相關部門正就該議案提出的粵劇保護傳承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征求意見。
在羅麗看來,該條例可以為粵劇的保護與傳承提供法律保障,明確各級政府、社會組織、個人在粵劇保護傳承中的職責和義務。條例還可以規范粵劇的保護傳承工作,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粵劇的保護傳承事業,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支持粵劇保護傳承的良好氛圍。“通過條例的制定和實施,可以推動粵劇的繁榮發展,促進粵劇藝術的傳承與創新,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對話
南都:粵劇當前在廣東面臨哪些最緊迫的傳承危機?
羅麗:近年來粵劇保護傳承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粵劇面臨基層院團瀕臨消亡、從業人員緊缺、生態鏈斷裂、政策與保障力度不足等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仍然突出。目前,市、縣級及以下院團反映藝術創作資金嚴重缺乏,一線演職人才流失嚴重,經費自給率差,造成院團演出設施陳舊、演出場地缺失,使得大多數院團面對生產經營時力不從心,進一步造成自身“走市場”困難的問題。粵劇界國家級粵劇傳承人共10人,分別為紅線女、羅家寶、陳劍聲、林國光、馮杏元、丁凡、歐凱明、梁素梅、李淑勤、曾小敏,前面4位已離世,年輕傳承人培養速度遠低于技藝流失速度。相關數據顯示,粵劇觀眾中60歲以上群體占比超70%,年輕觀眾不足10%,以廣州市為例傳統劇場演出上座率常年低于30%,且穩定的粵劇觀眾僅為2000人左右。全省專業粵劇團從20世紀80年代的40余家減少至現今的15家左右,民營劇團因盈利困難大量解散。
南都:相較于2017年的《廣東省粵劇保護傳承規定》,此次提出制定條例的核心升級點是什么?為何認為現有規范性文件已無法滿足保護需求?
羅麗:《廣東省粵劇保護傳承規定》在實施中存在一些問題:其一,雖對粵劇的保護傳承工作形成一定的思路,但缺乏國家層面的指導和協調,文件效力層次低,內容不系統,導致基層實施存在差異;其二,內容不夠全面和深入,未能完全覆蓋戲曲藝術保護和傳承的各個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相關法規;其三,執行力度不夠,雖規定了相應責任,未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尤其是在基層難度較大;其四,部分條款可操作性不強,難以真正落地,在具體操作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和完善。
戲曲立法是保護和傳承戲曲藝術的重要保障。需要進一步加強戲曲立法工作,制定更加系統和全面的法律法規,明確各方責任和權利,加強可操作性,加強監督和執法力度,為戲曲藝術的保護和傳承提供有力保障。制定《廣東省粵劇保護傳承條例》是基于粵劇的文化價值與地位、保護傳承的緊迫性以及條例制定的必要性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考慮。這一條例七章48條的制定和實施將對粵劇的保護傳承事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制定《廣東省粵劇保護傳承條例》絕非簡單的地方文化政策,而是通過立法將粵劇保護從“行政倡導”升級為“法治工程”。廣東作為經濟強省,完全有能力在非遺保護領域率先破局,使粵劇不僅成為“活著的遺產”,更成為驅動文化創新、促進灣區融合、增強文化自信的戰略性資源。此立法若能結合技術賦能與市場化機制,或可為中國傳統藝術保護提供“廣東方案”。
南都:條例草案中提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原則,如何具體界定政府與市場、社會力量在粵劇保護中的權責?
羅麗:粵劇的保護傳承發展,應當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注重粵劇藝術真實性、整體性、傳承性,堅持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并重原則。對于現存的院團,政府多次強調要發揮市場作用,緩解財政壓力,希望他們能夠走出去。戲曲劇目可大可小,可演藝,可旅游,做一些實驗探索。擺脫戲曲高雅藝術的固有觀念,擺脫自己作為藝術家的身段,要走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政府主導層面,主要是給政策、建機制、保資金。如第五條第一款、第二款,明確省和粵劇流傳分布的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粵劇保護傳承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粵劇保護傳承工作協調機制,研究解決粵劇保護傳承中的重大事項,將粵劇保護傳承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省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粵劇保護傳承專項規劃,相關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粵劇保護傳承專項規劃,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又如第三十九條,明確省人民政府應當在本級公共文化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粵劇藝術保護傳承發展專項資金,市、縣(區)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粵劇藝術保護傳承發展專項資金,用于資源普查、創作展示、人才培養、品牌保護、理論研究、設施建設、宣傳推廣、交流合作等項目。
社會參與層面,主要是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不同方式參與粵劇保護傳承,同時,鼓勵社會資金參與粵劇保護,鼓勵金融機構提供對粵劇的金融服務。如第三十二條,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下列方式參與粵劇保護傳承:舉辦粵劇演出、提供設施場地、贊助粵劇活動、支持粵劇傳播推廣等;整理、翻譯、出版粵劇文獻、典籍、影像等;捐贈粵劇相關文獻檔案、影音資料、實物等;資助其他粵劇保護傳承活動。如第三十七條,鼓勵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組織通過捐贈、捐助設施設備、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產品和服務等方式參與粵劇保護傳承發展,并依法享受稅收優惠。如第三十八條,支持和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捐贈、資助、贊助、依法設立基金會或者專項基金等形式,參與粵劇保護傳承。符合條件的捐贈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南都:條例提出“推動粵劇與科技、旅游深度融合”,能否舉例說明可能落地的創新場景?
羅麗:粵劇要和新媒體、新劇場、新文化結合。打通戲曲院團資源壁壘,建設數字平臺,共享社會。打造一些小劇場、旅游演藝項目,融入戲曲符號等。打造一些線下產品,但是線下產品現在投入產出比,差距甚大。所以我們更多鼓勵打造線上數字產品,如線上直播,線上視頻,和動漫、游戲、電影等結合。鼓勵院團和互聯網平臺多合作,盡量撬動資源。
鼓勵粵劇藝術表演團體結合市場需要,創作、編排體現嶺南文化的粵劇小型劇目,表演粵劇特技絕活,推動粵劇走出劇院,走進生活場景;鼓勵和支持合理利用優秀人文資源和優質自然資源,推出具有粵劇藝術特色的旅游演藝項目、沉浸式體驗場景和主題旅游線路、研學旅游產品,建設粵劇藝術私伙局、主題街區;鼓勵粵劇藝術表演團體結合現有劇場、歷史建筑、旅游景區、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創新演出觀念,打造演藝新空間;組織粵劇藝術表演團體結合會展、賽事、節慶、民俗等活動,展示展演粵劇;鼓勵開發具有粵劇藝術特色和市場潛力的文化創意產品與服務,支持旅游景區、旅游演藝等與粵劇深度融合,開發多類型、高品質、特色化的粵劇文創產品;鼓勵培育粵劇旅游品牌,將粵劇納入旅游資源宣傳推廣,充分利用粵劇的特技絕活等粵劇文化,提升粵劇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本版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莊家茵 何夢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