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們,今天聊點扎心的。
前幾天有個粉絲私信我,說他在公司干了五年,技術牛、加班猛,結果升職加薪全被一個入職兩年的“關系戶”截胡。他問我:“這世道是不是只會拍馬屁的人才能混得好?”
我回他:“兄弟,職場不是考場,埋頭苦干頂多算及格線。真正的‘工作能力強’,早被那幫中層領導玩成了‘生存藝術’。”
今天這篇,我就撕開職場那層窗戶紙,告訴你為什么有些人明明能力一般,卻能在領導眼里“閃閃發光”——因為他們深諳四字真經:演、裝、甩、哄。
一、敢于匯報邀功:你的沉默,只會成就別人的功勞
你信不信?職場80%的功勞,都是“匯報”出來的。
我見過最絕的例子,是某大廠的技術總監老張。他手下有個程序員小王,悶頭三個月優化了一套系統,把服務器成本砍了40%。結果匯報會上,老張張口就是:“在我的戰略部署下,團隊突破了技術瓶頸,實現了降本增效的革命性成果!”
小王當場懵了——你部署啥了?你連代碼是啥都沒整明白!
但領導就吃這套。因為高層眼里,“會干的不如會說的,會說的不如會搶鏡的”。中層領導的核心技能之一,就是把團隊的成果“嫁接”成自己的功勞,再用PPT、數據報表、周報月報層層包裝,最終變成晉升的墊腳石。
毒雞湯: 職場沒有“公平秤”,只有“擴音器”。你不喊,別人就當你沒干;你喊得響,垃圾方案也能鍍層金。
二、擅長包裝工作成果:把“白開水”吹成“82年拉菲”
職場第二大幻覺:“只要數據好,領導自然看得見”。
天真!數據是死的,故事是活的。舉個例子:同樣是銷售額增長10%,普通員工匯報:“本月業績提升10%”;而“高手”會說:“在行業下行周期中,我們通過精準錨定Z世代用戶痛點,逆勢打造爆款矩陣,實現結構性增長突破!”
看出差別了嗎?前者是陳述事實,后者是制造價值感。中層領導最懂怎么把“搬磚”包裝成“砌長城”,把“改個按鈕顏色”吹成“用戶體驗革命”1315。
更絕的是,有人甚至能“無中生有”。上海那對“職業騙薪夫妻”,兩年入職300家公司,月入60萬,靠的就是編造“上市公司資源”“頂級人脈”的泡沫故事,愣是把空手套白狼玩成職場魔術。
毒雞湯: 職場如戲,全靠演技。你的PPT厚度,決定你的工資高度。
三、嘴皮子溜會甩鍋:錯的永遠是別人,對的永遠是自己
當上中層才知道,“背鍋”是基層的專利,“甩鍋”是領導的必修課。
項目搞砸了怎么辦?初級選手低頭認錯,高級玩家早已備好三件套:
- “客觀因素”攻擊: “市場環境突變/客戶需求反復/隔壁部門拖后腿……”
- “臨時工”背鍋: “新來的實習生操作失誤,我已嚴肅批評!”
- “未來大餅”轉移注意力: “雖然這次有遺憾,但我們積累了寶貴經驗,下季度必定翻盤!”
最經典的案例,是某車企銷量暴跌,CEO公開表態:“中國消費者不懂車!” 你看,鍋甩得清新脫俗,連用戶智商都能拿來擋槍。
毒雞湯: 在領導字典里,“責任”倆字是描金邊的——只能掛在墻上,不能扛在肩上。
四、具備高情商:讓領導舒服,比讓項目成功更重要
最后這條最誅心。你以為職場拼的是智商?錯!拼的是誰能讓領導覺得自己智商180。
某上市公司副總裁和我喝酒時吐真言:“我提拔人就看三點:
- 開會時能不能接住我的冷笑話;
- 匯報時能不能把‘我沒想清楚’說成‘請您指引方向’;
- 背地里能不能幫我把不想沾的臟活兒處理干凈。”
這就是現實。高情商的本質,是讓領導在你面前既顯權威,又得實惠。 比如領導說錯話,你要立馬接:“張總這是用反諷啟發我們思考!”;領導想整人,你得主動說:“我去和HR溝通優化方案”。
結語:職場沒有“應該”,只有“活該”
寫到這里,肯定有人罵我:“談心你教壞年輕人!職場不該踏實做事嗎?”
兄弟,我說的是“職場生存真相”,不是“職場應有理想”。你看看那些混得風生水起的人,哪個不是“七分演技三分力”?
但別忘了,所有捷徑都有代價。
上海那幫“職業騙薪黨”如今全員入獄,靠PPT吹牛的領導遇到經濟寒冬也得現原形。所以我的建議是:“既要學會在規則里跳舞,也別忘記修煉真本事。”
畢竟,職場這場游戲——
演戲的可以贏一時,
演到最后的,一定是那些把戲演成真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