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幼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 幼兒園供圖
在幼兒人格形成的過程中,童話始終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針對當前一些幼兒園對幼兒積極人格培育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普德村幼兒園持續探索近30年,以“童話映心,童心自現”為教育理念,以“游戲啟行,行中見思”為課程理念,以“幼者自成,成于自然”為兒童觀,以“真善美潤,潤物無聲”為教師觀,提出“童話育兒”教育主張:將童話文學以及童話元素融入幼兒的現實生活,發揮獨特的隱喻價值,衍生多樣的學習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滋養幼兒的生命成長。
1 確立九大積極人格活力因子
我們深度鏈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與積極心理學理論,聚焦主動、創造、好奇、熱愛、自信、悅納、擔當、堅韌、勇敢九大積極人格活力因子,描繪出幼兒積極人格形象,并以此為指標,不斷完善“總目標、年齡階段目標、主題目標”架構。總目標錨定培養“有力量會創造”的兒童;年齡階段目標依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設計小、中、大班成長階梯;主題目標聚焦生活化場景,細化至“五大領域”相關內容。教師致力于引導幼兒在自我對話、人際交往、自然探索、社會實踐等多種活動中進行體驗式學習,促進生活經驗的主動建構,支持幼兒在認知生命規律、理解社會秩序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與積極的人格品質,最終指向具備完滿生活能力與健全人格的終身發展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當環境“有準備”時,人格培養就從刻意訓練轉向了自然生長。我們在幼兒園打造了以“童話劇場、繪本場景、角色隱喻”為特色的童話生活空間,使得幼兒園內的各個角落兼具美學價值與人格隱喻價值,鼓勵幼兒在完成任務目標時,有充分表達的自由,能夠與環境互動。童話劇場以舞臺場景、表演道具、任務工具為核心,打造多維感官體驗空間,通過角色扮演、場景互動與任務協作,激發幼兒創造力與共情力。繪本場景是在劇場經驗基礎上,將平面故事轉化為立體交互空間,通過情節還原、生活場景嫁接及互動材料設計,引導幼兒從“聽故事”轉向“探索故事”,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展。角色隱喻是以童話劇場、繪本場景經驗為基底,將抽象價值觀具象為有生命的角色,通過認知理解、情感認同、行為外顯,推動幼兒內化品質,促進思維發展與人格塑造協同發展。
2 建構立體式的童話生活課程
我們將童話元素全景式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中,設置明確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評價方式,構建了完整的童話生活課程體系。課程以“符合幼兒認知經驗,源于幼兒生活現狀,回應幼兒情感需求,拓展幼兒生長視野”為篩選原則,統整“總目標、年齡階段目標、主題目標”,構建了包含發展性、個性化、滲透式的立體式課程,包含主題、項目、小組、個別化等多種實施形式,實現兒童發展需求與課程內容的有效適配。
由此,我們形成了包含情境引發、焦點探究、演繹進階的學習方式,助力幼兒深度體驗。首先,通過環境引起幼兒情感共鳴,創設童話場景促進幼兒直接感知;其次,設計挑戰階梯與即時反饋機制,激發幼兒的探索欲,借助角色互動推動社會情感建構;最后,將童話品質內化遷移,通過表演、創作等多元創造性表達形式,并引導幼兒在生活場景中嘗試運用習得經驗解決實際問題。
同時,教師以個性化教育補充集體教學,構建“識別、調控、遷移”的適配模型。通過動態心理畫像為幼兒建立個性化成長檔案,形成多個典型案例。
3 嵌入面向終身發展的成長性評估
我們構建了“目標、原則、方法、流程、工具”五位一體的成長性評估體系,實現從“結果評判”到“發展賦能”的范式轉型。在目標維度,聚焦九大積極人格活力因子,形成“當前能力診斷、潛在優勢識別、未來可能預見”的評估框架。以“及時反饋、周期診斷、動態調整、長期追蹤”為評估原則,依托持續性觀察記錄形成個體成長檔案,過程中結合日常行為多角度驗證,避免對幼兒行為的過度解讀。在方法層面,我們創新嘗試“童話投射分析法”,基于精神分析與投射測驗理論,研發“童話情境—行為投射”園本化評估模型,創設“童話劇場”“角色困境”等隱喻場景,通過兒童在角色扮演中的語言表達、問題解決、情緒管理行為,采集幼兒發展數據,實現對責任感、同理心等核心人格特質的可視化診斷。
我們對幼兒的評估流程可概括為“愿景勾勒、過程跟進、成長拓境”。在愿景勾勒階段,通過持續性行為觀察與動機分析,科學搭建個體發展腳手架;在過程跟進階段,通過動態追蹤對幼兒積極行為進行數據畫像,描繪發展節點;在成長拓境階段,結合積極人格特質與階段評估數據,制定涵蓋當前能力與未來需求的長周期培養方案,形成“觀察、支持、拓展”的螺旋式發展路徑。在此基礎上,我們開發出適用于幼兒積極人格評估的工具量表——《幼兒保教質量評估—九活評估量表》,對照政策文件指標,細化出“行為表現—特質強度—發展速率”觀測維度,每個積極人格活力因子確定小、中、大三階段關鍵經驗及典型行為,形成幼兒積極人格可視化成長臺階。
4 成立協同賦能的童話育兒研究所
教師與家長作為幼兒成長的重要支持者,其專業素養與協同效能直接影響教育質量。基于此,我們構建了“一所三社”,推進童話育兒理念的實踐轉化。
“一所”是指童話育兒研究所,整合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專家及多方力量。“三社”是指大兒童研習社、四季夢想社、童話家園協同社,從不同角度促進教師與家長成長。大兒童研習社通過“理論—實踐—反思”循環模式,開展協同教研與案例迭代,著重提升教師的教學敏感性與實踐創新能力;四季夢想社聚焦教師生命成長,通過藝術浸潤與資源共享,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與自我實現的動態平衡;童話家園協同社則依托專家引領與家長協作,通過本土化童話改編、沉浸式育兒活動,有效消解家庭教育認知偏差,培育幼兒內隱品質。“一所三社”既保持專業分工又形成教育合力,通過定期研討反饋機制,將童話的療愈功能轉化為可操作的教育策略,最終構建起家園社全環境育人生態,為幼兒積極人格培養提供可持續支持。
童話以其獨特的情感表達、文化傳承與思維拓展功能,為幼兒積極人格的發展提供多維支持。未來,我們將在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探索中,繼續發掘其育人價值與實踐路徑,點亮幼兒的心靈之光。
(作者系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普德村幼兒園教育集團園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11日 第03版
作者:呂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