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的江河在長江,長江最美在三峽,三峽最美在奉節,奉節最美在"三峽之巔"。”
這當然是宣傳語,真假得親自前往看看。
這個“三峽之巔”可是新打造的景區,概念是2016年正式提出的,景區建成運營的時間就更短了。不過這個“之巔”的詞用的真好,高大上。
據說是來源于詩圣杜甫。
老杜《夔州歌十絕句(之四)》有句"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詩句。說瞿塘峽就是從赤甲山和白鹽山中間流過,三峽之巔就在最高的赤甲山頂。
三峽之巔海拔1388米,登臨三峽之巔,可將八公里長的瞿塘峽盡收眼底。瞿塘峽是長江三峽中最短的一個,也是最為雄偉險峻的一個。
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峽中江水波濤洶涌、奔騰呼嘯,令人驚心動魄。夔門雄踞瞿塘峽之口,素有“夔門天下雄”的美稱。
但 真 是因為“三峽之巔”是一個新景區,造成我們這次出行的一個失誤——沒有預定。
這可是五一黃金周假期,理論上要是到了門口進不去,可就虧大了。
不過我們心態好,先上去再說,通往三峽之巔的盤山路景色本身就不錯,要是進不去,就當閑逛了。
這一路的觀景點還不少,我們是邊看邊走,一直到索道登山口。問了一下,說是索道上下80加上門票20總共是100元。
其實還有八公里就到景交車登山口,觀光車上下往返加門票總共才是50元,更具性價比。
算了,花錢買教訓,既然這里能買到票,抓緊時間上去吧。
其實玩三峽之巔最好的方式的是徒步,從江島白帝城出發,沿途經過忠義渡口、赤甲樓,再到66道拐,最終抵達三峽之巔的路線,全程約10多公里,累計爬升1400米,預計耗時4~6小時。
景區打造了多個特色打卡點,如長江三峽最高處 “1388 米” 打卡點、“十元人民幣” 背景打卡處、“520”“1314”“985”“211” 等寓意美好的打卡點,增加了趣味性。
對于五一假期閑逛的我們來說,徒步就算了。再說,三峽之巔最美的季節是秋天紅葉漫山的時候,留待以后吧。
在纜車上看漫山的橘樹,老杜那首詩的后半句是“楓林橘樹丹青合,復道重樓錦繡懸”,看不到楓林,卻看足了橘樹。
隧道上去就是夔鼓廣場,有余秋雨題寫的“三峽之巔”石碑,景交車的終點也在這里。
從這里開始就要徒步,說是一公里多長,除了一點兒臺階,基本上就是平路了,算是休閑路。
回望索道,晃晃悠悠,還是很入畫的。
一路過來好幾個亭子,奉節要打造詩城的名氣,所以這些亭臺樓閣的名字都很有意思。
“夔鼓神壇”、“仙樂橋”、“磬石坡”、“天音神道”、“夔音八風亭”、“夔音門”、“十二律廊”、“四望神壇”、“后夔藝雕”、“網紅音階”、“夔頭門”、“竹律雅欄”、“三峽天池”、“九歌神壇”、“六律回廊”、“樂譜石”……
已經遠遠的望見觀景臺了,人頭攢動。
上到“樂正后夔”廣場,就是平路了。
雅樂之祖“后夔”盤坐于天地之間輕撫琴弦,這里游人不少。
不遠就到三峽之巔,有個徒步上來的打卡處,問問年輕人都是三四個小時上來的,各種姿勢的秀。
我借了紀念牌,不能免俗的拍照,呵呵,——吹牛專用。
上面還有現場音樂直播,游客也是可以參與的,氣氛很歡樂。
山河壯闊,巍巍華夏。這個景色真是提神醒腦,讓人心胸開闊精神為之一振。
用手機的廣角鏡頭可以拍到瞿塘峽的全景,短短八公里一覽無余。
瞿塘峽是長江三峽中最短的一個,也是最為雄偉險峻的一個。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峽中江水波濤洶涌、奔騰呼嘯,令人驚心動魄。
拍個人照地方局促不好拍,但是就看個人本事了。
我這水平,還行吧。
下面一層玻璃平臺人也不少,占據有利地形,看誰能把大好河山裝進自己的鏡頭里。
在上面轉完休息了一下返回到“樂正后夔”廣場,從右手小路返回,一路的景色照樣很美。
看對面我們曾經過的吊橋,也是一景兒。
從三峽之巔下來,往白帝城方向行駛,一路就看著前面的山峰,心里說:看看,剛才我們就是站在那個山尖尖上。
望著曾經上去過的山頂,心里還是蠻自豪的。
云水終南: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