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創新是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破局當前關稅戰、貿易戰的銳利武器。但創新也不是那么簡單說創新就創新的,很多時候企業往往是為了創新而創新,結果可想而知。
馮同||撰文
近年來,隨著家電行業成熟度越來越高,家電企業在研發、創新領域的投入也越來越大,創新成果不斷,特別是在數字化、AI化、綠色化領域成效顯著,推動行業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如今創新已經成為成熟家電企業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成為差異化競爭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在創新發展過程中也有一些現象值得行業思考。比如說,不斷有創新但創新成果卻很難得到市場認可,被行業稱之為“偽創新”。
什么是盛行行業的偽創新
行業所說的所謂“偽創新”,就是那些表面看起來高大上,充滿噱頭、熱鬧非凡的創新投入和活動,實際上并未能轉化為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更未為企業貢獻多少實實在在經濟效益的“創新”舉措。
一些企業在沒有明確用戶需求和技術路徑的情況下,盲目追求建立各種國字頭的研發中心、實驗室等硬件設施,或者找協會、第三方掛牌、認證,看似投入巨大,成果不斷,實則缺乏“以客戶為中心”的有效資源整合與成果轉化輸出。
而從創新成果的效應上看,“偽創新”的真實效果和價值并不大。一是把原先的產品做些改良,或者是完善當成是創新;二是想當然的閉門造車,創新產品是自說自話的假需求;三是對用戶需求并不真正了解,創新產品往往會是畫蛇添足。
絕大多數“偽創新”實際上是企業對創新認識偏頗和定位不準,將創新作為KPI來考核,規定時間內拿不出成果,就要等于玩不成任務,顯然就是為了創新而創新,其創新的結果能會是什么呢?
偽創新現象種種令人頭痛
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偽創新”的流行是被逼無奈。因為,創新確實對企業的影響巨大,不僅確實是驅動發展的動力,更具有明顯的提升品牌效應的作用,可以印證企業實力和能力強大。因此,追求創新成功就成為企業的必修課。但往往會出現過猶不及的情況,有以下幾種情況值得關注:
一是科技成果并不成熟,但卻急于推出和發布。一些企業的創新成功在沒有成熟情況下,就急于找關系鑒定,進行申報和推出,動輒還標榜國際領先、國內領先,但這樣的創新不能轉化為終端銷售,實則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二是沒有含金量的論文發表與專利申請。這都是企業為了提升形象或滿足某些要求,尤其是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定,鼓勵員工撰寫大量同質化、低水平的學術論文,并進行不必要的專利申請,這些知識產權往往難以形成有效保護,更談不上客戶需求和價值創造。
三是泛濫成災的標準制定與話語權爭奪。家電是一個步入成熟產業,其中標準的修訂和完善,是一個成熟的標志。但許多標準卻是重復的,并沒有多少先進性,主參編單位只為爭取政策和利益而制定,標準發布之后,也沒有幾家企業采納,更得不到市場的認可,其存在的意義又何在呢?
行業、企業創新本是一件好事,是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新產品,以滿足用戶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但如果流于形式,成為為了創新而創新的套路,就失去了創新的初心和意義,只會淪落為一些企業或人牟取利益的途徑。
偽創新表面光鮮未必好用
面對市場競爭從標準化產品轉向個性化產品的發展階段,創新出個具有性化特征的產品是立足市場的最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提升企業和品牌含金量的最好辦法。因此,沒有一家企業不把創新當成頭等大事。但同時也伴隨著創新出現了“偽創新”,成為企業真正創新的絆腳石,給企業和品牌帶來極大的負面作用。
第一,創新資源被浪費。企業為創新不惜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和時間,若不是創新出具有價值的成果,而是不具備實用價值的研究,開發出的成果徒有虛名,必然會導致真正有潛力的技術得不到足夠的支持和重視,浪費了寶貴的企業資源。
二是品牌形象受損。消費者一旦發現某類企業整天創新成果不斷,專利數量龐大,卻在市場缺乏領先新產品和新技術,尤其是解決用戶痛點方面乏善可陳,甚至還不如一些細分領域的中小微企業,這類企業的“創新”就會被用戶貼上表面功夫的標簽,繼而影響到品牌的忠誠度和美譽度。
三是創新能力退化。“偽創新”往往是過分追求高大上,追求國字頭創新平臺,或者是硬件的堆砌。當這種習慣于做表面文章而不是深入挖掘問題本質時,真正的創新能力將逐漸喪失,真正有能力的創新人才也將面臨流失。這對企業來說是慢性自殺,極為致命。
因此,“偽創新”表面看起來非常高、大、上,但實際上是一種腐蝕劑,不僅浪費了企業大量的人力、資金,還可能誤導企業的戰略方向,削弱企業長遠發展的潛力。越是大企業越容易產生這種“偽創新”。
破局在于科學定義創新內涵
要解決上述問題,企業必須重新定義對研發、創新的理解,讓其成為驅動企業成長的核心動力。具體而言,就是所有的創新都應聚焦用戶需求,都應該圍繞著解決用戶的痛點而展開,確保每一個新想法、新創意都能夠直接回應市場的真實訴求。
企業要從優化創新評價體系入手,要建立健全以結果為導向的創新機制,不能單純以平臺建設、論文數量、專利件數、成果鑒定等量化指標作為衡量標準,而是更加看重項目實施效果和經濟效益貢獻程度,要將研發人員的績效獎勵,進一步與新產品貢獻的營收、利潤相捆綁。
只有當企業的創新機制、創新文化形成腳踏實地,崇尚實干,反對浮夸和形式主義的良好風氣時,企業的創新成果才更具含量,更被客戶所接受,才能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活力,使企業通過創新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家電的科技創新與其他領域還是有所不同。因為,家電是生活用品,創新產品既要有實用性,還要人們夠經濟,讓人們能夠買得起用得起。如果,創新出的不具有實用性,只是花里胡哨的概念,這就有悖創新的初衷;創新出的產品就價錢貴的離譜,那只是少數人的玩物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