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沖突進入第三天,局勢不但沒降溫,反而徹底失控了。8日晚到9日凌晨,雙方在克什米爾之外的區域大打出手,巴基斯坦導彈和無人機炸得印度拉賈斯坦邦火光沖天,印度也反過來猛轟巴方防空系統。兩邊都有人死傷,但印度的損失明顯更慘——巴基斯坦軍方9日高調宣布,三天內擊落印度77架無人機和5架戰斗機,其中包括3架號稱"陣風神話"的法國戰機,總擊落數高達82架。這相當于每天被打掉近30架軍機,印度空軍怕是要被打成"光桿司令"了。
更戲劇性的是,印度海軍突然參戰了。9日凌晨,印度海軍在阿拉伯海對巴基斯坦發動"報復行動",直接打擊境內目標。這可是個危險信號:以前雙方只在陸地和空中交手,現在海戰一觸即發。印度海軍參戰至少暴露三個問題:一是陸軍和空軍打不贏,想靠海軍找場子;二是逼巴基斯坦海軍下場,把戰火引到海上;三是一旦封鎖卡拉奇港口,波斯灣到印度洋的航線就得癱瘓,全球貿易都得跟著遭殃。印度這步棋看似兇狠,實則是黔驢技窮——陸軍被巴鐵壓制,空軍被揍得鼻青臉腫,只能靠海軍刷存在感。
但印度這邊剛打完巴基斯坦,轉頭又和"極端組織"杠上了。9日,印度邊防部隊在克什米爾挫敗一伙武裝分子滲透,擊斃7人。這事兒得從4月底的恐襲說起:當時印控克什米爾發生槍擊案,26名游客死亡,印度一口咬定是巴基斯坦干的,卻拿不出證據,巴方也堅決否認。現在印度突然打擊"極端組織",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在給自己找臺階下——先把臟水潑給"極端組織",回頭再宣布和巴基斯坦無關,就能體面撤軍了。但巴基斯坦可不是軟柿子,當年被印度肢解成孟加拉國的仇還沒報,這次要是輕易放過印度,以后還怎么在南亞混?
不過從目前情況看,巴基斯坦似乎更傾向于"以戰促和"。9日,CNN援引巴政府消息稱,巴方不打算和印度全面開戰,而是想通過沙特、美國等盟友施壓,用外交手段解決問題。巴外長達爾也透露,沖突爆發后,兩國安全顧問和軍事熱線都保持暢通,印度還悄悄恢復了對巴供水,結束了"斷水"報復。這說明雙方其實都不想把事情鬧大,畢竟核按鈕就在手邊,真打起來誰都活不了。但印度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莫迪政府騎虎難下——不打吧,沒法向民眾交代;接著打吧,又打不過巴基斯坦,還得面對國際社會的壓力。
最有意思的是國際社會的反應。7日印度動手前,特意給美英法俄等國打了招呼,想拉他們站隊,結果這些國家清一色呼吁"保持克制",沒一個愿意公開支持印度。這背后其實是大國博弈的微妙平衡:美國想拉攏印度制衡中國,但又不想直接卷入沖突;俄羅斯和印度有軍火生意,但也不想得罪巴基斯坦這個潛在盟友;英法更不用說,自家后院一堆爛事,哪有精力管南亞的破事兒。這種"集體沉默"其實就是變相給巴基斯坦撐腰——沒有國際支持,印度再怎么蹦跶也掀不起大浪。
現在的局面,印度就像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本來想靠突襲巴基斯坦挽回面子,結果被巴鐵揍得滿地找牙;想拉國際社會站臺,人家根本不搭理;國內經濟一團糟,民眾反戰情緒高漲,莫迪的政治危機一觸即發。反觀巴基斯坦,軍事上占盡優勢,外交上又拉來沙特、中國等盟友施壓,完全掌握了主動權。如果印度還不懸崖勒馬,繼續在戰爭邊緣玩火,等待它的很可能是第二個"卡吉爾戰爭"式的慘敗——只不過這次,印度連體面撤退的機會都未必有。
這場沖突再次證明,靠戰爭解決領土爭端就是個笑話。克什米爾問題折騰了70多年,打了三次大戰,死了幾百萬人,問題還是沒解決。現在雙方都有核武器,再打下去就是同歸于盡。莫迪與其想著怎么"找回場子",不如學學巴基斯坦的外交智慧,坐下來好好談談——畢竟,在核武器面前,再勇猛的將軍也只是個會走路的靶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