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界臨學最多,頗受重視的一幅字帖,后世普遍認為是,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畢竟此作的筆法精妙,意韻生動,名氣和地位高,無論是否學習書法,對其皆有耳聞。
當然上述結論,也僅僅是猜測,站在專業角度,名帖評定的重點,除了知名度和價值,其筆法、格調、藝術效果和創新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因素。
譬如唐代一位“書仙”,突破“二王”秀逸風姿,以駿健、雄逸之氣,抄寫一部《出師表》,字字精妙而醇厚,奧義無限,不夸張的說,整體書法界都在臨摹。
它就是李邕的《出師表》,世人常言“讀《出師表》不流淚者不忠”,此文乃是諸葛亮所寫,句句深情,透露著忠誠與擔當,尤其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句,十分真摯感人。
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受其感動,采用不同書寫,抄寫全篇,在這其中,以李邕的行楷《出師表》最妙,《宣和書譜》曾說:“李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學王右軍行法,既得其妙,乃復擺脫舊習,筆力一新”。
李邕的書法,既有“二王”根基,還蘊含自我新意,使用篆隸和碑作的筋骨,以及寬闊體勢,擺脫柔和、秀媚之風,正如此帖,用筆“逆鋒切入、中鋒行筆”,比如“臣”字,豎畫以方折起筆,轉折處外拓如弓,圓中寓方。
結體方面,整體向右上傾斜,形成“左高右低”之姿,勢態雖然險峻,中心卻穩如磐石,營造動態平衡感,凸顯妙趣,章法與之相同,行距疏朗,字距緊密,似軍陣般森嚴有序,卻又在細節處展現靈動,極具韻律。
李邕的書法水平,歷代多位書家,公認比肩王羲之,顏真卿、黃庭堅、蘇軾、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等人,幾乎整個書壇,皆在臨學其字,這幅《出師表》精妙至極,古人自然學過。
可惜,紙張難以保存,真跡破損,乃是一幅殘稿,剩余250多字,從詩文開頭,至“先帝每與臣論此事”結束,雖然內容不完整,但是字跡清晰,墨色枯潤、筆畫粗細和輕重等,對比鮮明。
同時每個線條的細節,所用筆法也清晰可察,利于掌握最正確、最純正的古法,如今《出師表》藏在臺北故宮,可時常臨摹,夯實氣力,開拓筆勢,感受不同的藝術風格,脫離千篇一律,激活創新力。
而今,我們對李邕《出師表》,進行1:1超高清復刻,采用博物館級別,12色微噴復刻工藝,與原作毫無二致,此品乃是手工經折裝,裝裱精細,使用翻折設計,便于臨摹和查找。
如此高的清晰和精善度,市面罕見,獨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還原,所有字體的細節處理,全都一覽無余,見此品如見原作,若您喜歡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